推進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是完善醫保制度、解決人民群眾突出關切的重要改革舉措,更是促進我國勞動力順暢流動、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的任務要求。這已經是異地就醫結算連續第九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這一年,為有效緩解部分需要長期門診治療的參保群眾就醫負擔,國家醫保局等多部門持續完善政策。9月,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于穩妥有序擴大跨省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病種范圍的通知》提出,在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等5種門診慢特病費用醫保跨省直接結算的基礎上,新增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納入跨省直接結算范圍。這也是跨省直接結算門診慢特病的首次擴圍。12月1日,全國醫保正式上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強直性脊柱炎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至此,全國所有醫保統籌地區作為就醫地均可提供這10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的跨省醫保直接結算服務,且這10種門診慢特病已基本覆蓋全國跨省報銷門診慢特病費用的90%以上。
隨著人口流動增加,尤其是老年人隨子女遷居數量增加,擴大直接結算病種范圍的政策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僅以2024年12月的數字為例,5種新增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超過2萬人次,減少參保群眾墊付479.36萬元。
在結算病種不斷擴圍的同時,提供跨省直接結算服務的定點醫藥機構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截至2024年底,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藥機構數量達64.40萬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現縣域可及。
不斷推出的利民措施讓越來越多的參保群眾享受到跨省直接結算的便利。2024年,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達2.38億,減少資金墊付1947.25億元,分別比2023年增長了84.70%、26.71%。可以說,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僅提升了參保患者在異地就醫的安全感,而且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異地墊付醫藥費、兩地奔波報銷和長時間等待等問題。
做好異地結算,備案是關鍵。近年來,“跨省異地就醫備案”始終都是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的高頻服務事項。為破解有群眾反映的異地就醫備案難問題,這一年,國家醫保局在全面實現異地就醫備案“跨省通辦”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備案材料、壓實辦理時限、完善線上服務功能,全年通過國家統一線上備案渠道成功辦理備案1172.97萬人次。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更好地加強業務協同,是有效提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改革成效的關鍵。2024年9月,國家醫保局聯合財政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管理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多個維度完善異地就醫管理服務,進一步加強了多層級、跨區域的業務協同。
在保障基金安全方面,《通知》明確提出要合理確定跨省異地就醫差異化結算報銷政策,做好基金運行風險評估,在確保報銷水平合理的同時,確保基金合理使用。與此同時,為落實監管責任,《通知》從加強日常審核、完善費用協查、將異地就醫費用納入DRG/DIP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將異地就醫人員納入本地同質化管理,強化就醫地省級醫保部門監督指導,壓實管理責任。
不僅如此,為保障結算業務、信息流轉和資金清算運行順暢,《通知》還要求各地在問題協同、業務審核、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強異地就醫業務協同管理,持續優化提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辦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這一年,為進一步提高跨省直接結算交易成功率,全國醫保系統通過交叉調研、刷卡實測、搭建問題協同平臺,探索建立報錯問題常態化治理機制。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實現每日跨省交易量平均360多萬筆,成功率穩定在95%以上。(ZGYB-2025.03)
原標題: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
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編輯 | 崔秀娟 陳嘉蕾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