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海工市場實現強勁復蘇。共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訂單215艘/座,同比增長48.3%;成交金額272.2億美元,同比增長85.1%,創下十年新高,裝備價格已超過2014年上輪頂峰。其中,海上浮式油氣生產裝備21艘、173.7億美元(同比增長100%),占全球訂單總量的64%。
簡單介紹一下,海洋工程裝備,顧名思義,是指人類開發、利用海洋活動中使用的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主要分為油氣開發裝備(生產平臺和鉆井平臺,各自可細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海洋工程作業船(起重船、鋪管船、油管船、調查船、疏浚挖泥船、打撈船等)和配套設施(錨鏈、系泊鏈等)。
油氣開發裝備是海洋工程裝備最大細分品類,其中,移動式生產平臺占據半壁江山,包括被譽為“海工皇冠明珠”的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與FLNG(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以及SPAR(深吃水單立柱平臺)、TLP(張力腿平臺)、FPU(半潛式浮式生產裝置)、自升式生產平臺等。
全球最大海工船廠海庭(Seatrium)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去年實現營收92億新元(約合人民幣512.85億元),同比上漲27%;凈利潤1.57億新元,上年凈虧損20億新元,這也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2024年,集團交付了包括新加坡第一艘薄膜型LNG(液化天然氣)燃料加注船“Brassavola”號、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Var”和“ Vali”號)、“Bacalhau”號FPSO、“Salamanca”號FPU等在內的7個重要項目,以及完成231艘船/海工裝置的維修升級。
全年共承接3艘FSRU(浮式儲存及再氣化裝置)改裝、2艘FPSO新建總包、1艘半潛生產平臺新建訂單,合計合同金額152億新元,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其中,來自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84”和“P-85”2座FPSO總承包項目合同金額均為40億美元(船體外包),創出全球FPSO單船新建價格歷史最高紀錄。截至目前,公司凈手持訂單達到232億新元,同比增長43%,創十年來新高,交付期已排至2031年。
自升式鉆井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海庭前身勝科海事是新加坡主要的海工船廠之一,成立于1963年。2023年2月28日與重組后的吉寶岸外(新加坡另一家領先的海工企業)和海事(Keppel O&M)合并,同年4月更名為Seatrium,這是由“sea(海洋)”和“atrium(庭院)”兩個單詞合并而成,致力于為海工、海洋和能源行業提供創新工程解決方案。
集團旗下業務包括4個部門:Rigs & Floaters(主要從事海上鉆井平臺和浮式生產裝置的設計、建造和維修業務?)、維修和升級、海上平臺和船舶建造。目前在新加坡、巴西、中國(海庭南通)、印尼、日本、菲律賓、挪威、英國、美國經營船廠和其他設施。
今年以來,這家新加坡海工巨頭又接連斬獲新訂單,包括與日本五洋建設簽署一艘5000噸級全回轉重吊船設計、采購和建造合同(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航式重吊船),成功進軍日本海上風電市場。為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大船廠IMI建造的“Kingdom 3”號自升式鉆井平臺提供相關設備套件和認證許可。與英國石油公司簽署1座FPU的諒解備忘錄,該半潛式浮式生產裝置將用于墨西哥灣“Tiber”項目。
去年,中國累計承接106艘/座海工裝備訂單,總合同金額約116億美元,繼續位居全球第一,占比超過四成。一半以上的生產平臺由中國船企建造,合同內容正從船體和模塊建造向EPC總包發展。
代表企業有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國重工、中船防務、振華重工、中集海工等,其中,中集海工是中集集團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油氣裝備、海上風電裝備、特種船舶制造,旗下煙臺中集來福士建造的“藍鯨”系列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是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去年,公司獲得2艘FPSO船體總包訂單、1艘FLNG改裝總包訂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