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筆下,一提到塞外,那真的是美得蒼涼,美得雄壯,美得不拘一格,美得征服了人的感官。
正因如此,王維出塞了后,便寫出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千古名句,展現出了塞外孤寂雄闊的大漠風光。
李賀出塞了后,則描繪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絕美詩句,表達出塞外與煙雨江南截然不同的奇異夜景。
喬備出塞了以后,便寫下了“沙場三萬里,猛將五千兵”的雄壯詩句,描繪了戍邊戰士追逐狂沙萬里,血染邊關的悲壯。
而到了滿清,當納蘭性德看到塞外如霜似雪的大漠狂沙,聽到了那穿透塞外天空的號角聲響,瞧見了如血一般火紅的楓葉。
他的內心的詩意再也抑制不住,于是以詞的形式寫下了一首滿清最蒼涼的詞,描繪了他眼里不一樣的塞外。其詞如下: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詞人及背景
詞人納蘭性德生于滿清的葉赫那拉氏世家,屬于滿洲正黃旗人,其父親更是滿清的大學士明珠。
納蘭性德自幼習文練武,是難得的文武全才。與陳維崧、朱彝尊合稱為“清詞三大家”。
但是由于納蘭性德的詞清麗婉約,文風脫俗,情感深沉,如傾如慕,如怨如訴,哀婉動人,從而被后人譽為“滿清第一詞人”。
公元1682年八月,二十八歲的納蘭性德奉命與副統郎談等人出塞,前往梭龍。在出塞的途中,納蘭性德看到塞外那奇特的風光,頓生諸多感慨,于是作下此詞。
深度賞析
在納蘭性德的這首《蝶戀花·出塞》中,詞人通過對塞外古戰場的描寫,抒發了他對天下興亡和歷史變遷的感慨。
詞的上闋,開篇的“今古河山無定據”一句力似千鈞,如橫空出世一般,表達了古往今來,國家盛衰,興亡更替,都沒有一定的定數。
這一句詞,如同道破了天機一般,說盡了歷史的多少滄桑巨變,說盡了今古多少朝代的興衰更替,說盡了世間多少歲月的變化無常。
說出了這一句詞的詞人,亦如一位清醒的旁觀者,看透了歷史興亡更替的規律,看慣了那些在歲月中輪番上演的興衰跌宕的一幕幕故事。
而這一幕幕的跌宕起伏的歷史,天天都在塵世中上演,起頁如巍巍秦漢,翻頁如盛世唐宋,合頁如過眼明清……總之是難有盡頭。
接下來的“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兩句詞以白描的手法,描繪了眼前的塞外畫角聲聲,萬馬奔騰的一幅和平景象。
而這樣的畫角聲聲,這樣的萬馬奔騰,使人仿佛聽到了古戰場上響起的號角聲,使人仿佛看到了古戰場上那你來我往的戰馬馳騁。
而回過神來,一切又都回到了應有的平靜,一切又都回到了生活的常態。這樣的描寫,不僅顯示了塞外游牧民族的特有的風情文化,而且還表達了世事的無常。
除此之外,到了上闋的最后兩句,詞人還說:“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它的意思即是:
放眼茫茫塞北,萬里風光,盡是黃沙漫漫,荒涼凄冷,想要找一個說話的人,卻連個人影也看不到,只有那渾身長滿了血紅楓葉的老楓樹,在蕭蕭的西風下瑟瑟發抖。
在這樣“荒涼”的漫漫黃沙之中,在這樣凄冷的瑟瑟發抖的紅葉之下,讓人不得不想起在此處發生過的大戰。
這樣的大戰,皆是各民族為了爭奪這腳下的土地,致使這里金戈鐵馬,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染紅了這片火紅火紅的楓葉。
時至今日,讓人一看到這些楓葉,便又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在這里發生的一切故事,從而又一次把人帶進了對歷史的回憶。
詞的上闋,以寫景為主,而詞的下闋,卻以抒情為主,表達了詞人對古戰場的看法以及感受。
首句的“從前幽怨應無數”緊承上闋,表達了詞人面對古戰場上的荒涼景色,猜想以前發生在此處的各民族的戰事應該數都數不清。
這里的“幽怨”指的是我國古代各民族、各部族之間的相互沖突、征戰與和解;而“應無數”則表達了詞人對古戰場上發生的戰事的猜想。
因為這樣的“幽怨”,各民族之間經歷了無數的“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即經歷了無數歷史的煙云,發生了無數的征戰,也在產生了無數的和解。
這里的“鐵馬金戈”代指的是各民族之間發生的沖突與與征戰;而“青冢”指的是昭君墓,此處用來代指那些為了各民族之間的和解而作出“和親”犧牲的人們。
這兩句詞既表達了詞人對古代那些為國家征戰、為和平而作出貢獻的英雄們的尊重,也表達了詞人對生命無常、世事滄桑的感慨。
到了詞的最后兩句,詞人寫出了全詞最深情的兩句:“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而這兩句即是說:“我佇立于古戰場邊,回顧過去在古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不禁讓我心系祖國的萬里河山,更讓我對這片土地情深似海。”
“我心內的這份深情,恰似那暮光中的深山秋雨,纏綿悱惻,意蘊深遠,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里的“情”,既是對古代英雄與古遺跡的深情緬懷,也是詞人對未來寄予厚望和期盼的一種心理。
尤其是最后的“深山夕照深秋雨”一句,更是一幅蘊含了詞人無限情感而又凄美無比的畫面。
在這樣的畫面里,既有著詞人對時間的思考和回味,又有著詞人對歷史規律的感慨與哲思。
納蘭詞全集正版鎖線裝本納蘭容若詞傳納蘭性德詩詞全集正版
¥25.8
因此,這最后的兩句,真可謂是深情而絕美,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遐想無邊。
總的來說,納蘭的這首《蝶戀花?出塞》給人的感覺真的是無比的蒼涼,無比的凄美。
特別是最后的“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兩句,不但表現出詞人令人心醉的凄美筆調,而且還表現了詞人無比的深情。
而從納蘭最終的詞義來看,詞人內心的想法是希望各民族之間能夠和睦相處,而不是相互征戰,相互討伐。
這一點我們能夠從詞的整個下闋中看出,詞人引用昭君的例子,就是為了讓世人看到無數人為了各民族之間的和平而作出了無數的貢獻和犧牲。
所以,在詞人凄美無限的筆調中,他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山河壯麗無恙,人民安居樂業!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