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的煙火氣正在從中國家庭中消散,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外賣訂單量突破200億單,相當于每個中國人每周點3次外賣。
衛健委最新報告顯示,我國每周家庭聚餐不足3次的群體占比達53%,30歲以下年輕人日均做飯時間僅18分鐘。
28歲的互聯網運營陳晨已經連續吃了47天外賣,她的冰箱里塞滿速食包裝,最近體檢報告顯示血脂逼近臨界值。
這種變化背后是撕裂的現代生活圖景——寫字樓里996的年輕人用30元輕食沙拉續命,城中村出租屋里飄著9.9元特價螺螄粉的味道。
資本正在重塑我們的腸胃,2023年預制菜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某網紅酸菜魚品牌被曝使用18種添加劑。
營養學教授李巖指出:長期外賣飲食導致三大危機——30歲以下群體胃病發病率增長120%,生育年齡女性貧血率突破40%,兒童挑食問題加劇。
更隱秘的危機藏在人際關系里,00后女孩林悅坦言:全家上次圍坐吃飯還是除夕夜,餐桌上父親刷短視頻的聲音蓋過了碗筷碰撞聲。
當廚房變成手機里的虛擬空間,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媽媽的味道。那些在等餐間隙討論工作的夫妻,在配送超時中爆發的爭吵,正在解構中國式家庭的溫度。
有人嘗試突圍,32歲的張濤發起「周五廚房運動」,卻在第三次活動時因成員集體加班宣告失敗。都市人像被困在外賣系統的騎手,明知不健康卻停不下接單的手。
舌尖上的中國正在變成塑料盒里的中國,當吃飯變成生存剛需而非生活儀式,我們的幸福感是否正在被算法精準收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