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文/阿信
靜聽世界的雪,它來自我們
無法測度的蒼穹。天色轉暗,一行詩
寫到一半;牧羊人和他的羊群
正從山坡走下,穿過棘叢、濕地,暴露在
一片亂石灘上。雪是宇宙的修辭,我們
在其間尋找路徑回家,山野蒙受恩寵。
在開闊的河灘上,石頭和羊
都在緩緩移動,或者說只有上帝視角
才能看清楚這一切。
牧羊人,一個黑色、突兀的詞,
鑲嵌在蒼茫風雪之中。
賞析
冬天就讀冬天的詩,今天分享的是陳子昂年度詩人阿信的詩《雪》,詩人以雪為大背景,選取的描寫對象是牧羊人和羊群,通過天地的視角變換,詩人描繪出一幅蒼茫的雪地影像。這幅雪景圖表現的是牧羊人艱苦的生存環境,詩人以上帝視角窺視這一切,而牧羊人的出現,在風雪之中顯得突兀,這是一種孤獨的體現。茫茫雪野,只有人和羊群在尋找回家的路徑,而再艱難的路途,家卻是唯一的方向。詩人書寫普通人的生命,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特殊群體的生存境況,無形中給了讀者一種鼓勵。這是非常微妙的感受,需要細細體悟。
詩人先是對雪的出現進行追溯,意在讓我們了解世界的無限可能和神奇,這是宏觀的角度。接著,詩人將對象變為自己和牧羊人及羊群,從天到地,從半行詩到人,詩人仿佛感悟到了什么。詩中呈現牧羊人的歸家之旅,顯然是異常艱難的,有山路,有棘叢、濕地,有亂石灘,這與詩人的生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或者說,每一種生活都有人在度過中。詩人這里僅僅是描述,沒有定義,這客觀的書寫已然讓人感觸良多。
接著,詩人又回到雪上來,說雪是宇宙的修辭,那就是一種裝點,一種表現方式,宇宙將世界改變,世界將人改變。在雪的作用下,回家成了一趟新的旅程,詩人用尋找路徑回家,充滿了摸索的意味。這句“山野蒙受恩寵”寫得倒是有些意思,或許是因為雪的覆蓋,讓山野有了隱蔽性,不至于暴露位置吧。此時,人的艱難和山野的恩寵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在相同的條件之下,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信息反饋,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的。
接下來,詩人寫石頭和羊的移動,這是靜止和運動的一體體現。從物觀物,羊是動的,石頭是靜的,而以上帝視角來看,它們都是運動的,這就打破了常規思維,從多維度認識事物,或許能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真相。
最后,詩人寫牧羊人,像一個黑色,突兀的詞,這是將人的概念化,而鑲嵌在蒼茫風雪之中,這是將人形象化。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定義牧羊人,所表現的觀感是不同的。對這樣一類個體生活的書寫,其意義或許是在表現生命的不同狀態和多樣性。這樣的書寫越多,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越立體。所以,任何書寫者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見證。詩人在表現雪的同時,也將人帶入其中,在特定環境中,展現人與自然的特殊意境,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薦的詩歌,歡迎留言告訴我,一同欣賞,共同進步。我是詩者格命草,歡迎關注,下期詩評見!
詩人簡介
阿信,1964年生,原名牟吉信,出生于甘肅臨洮,當代詩人,現為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副院長。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歷史系,長期在甘南工作。詩歌大多以青藏高原、甘南草地為背景。出版詩集有《阿信的詩》《草地詩篇》《致友人書》《那些年,在桑多河邊》《驚喜記》等。作品被翻譯為英、法、韓等多種文字。曾獲第四屆徐志摩詩歌獎(2015)、第四屆西部文學獎(2016)、第二屆昌耀詩歌獎(2018)、《詩刊》陳子昂年度詩人獎(2018)、第二屆十二背后?梅爾詩歌獎年度詩人獎(2021)等重要獎項。
往期詩評
格命草
格命草,自稱詩者,讀睡詩社創辦人,《讀睡詩選》主編,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主編出版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目前選評經典詩歌,名人名詩400余首,《格命草詩評(一)(二)(三)(四)》已完成,詩評系列叢書正在持續創作中。付費評詩,付費寫詩評集,付費推廣詩歌,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詳談)。
關注格命草,一起讀經典
格命草主編出版詩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