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家人們,誰懂啊!現在醫院都快成“共享宿舍”了!白天患者們還在乖乖輸液,一到晚上,病房就像被施了“消失咒”,人影都沒幾個!
你看,護士站電腦上,張大爺的病歷特意標著“夜間離院需報備”,可監控顯示他連續三天凌晨兩點才晃回來,真讓人哭笑不得。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三甲醫院日均床位周轉率超120%,但夜間離院患者占比竟高達37%。在腫瘤科,老李白天掛著吊瓶治病,晚上就回家睡大軟床,陪護床成了“共享床位”。護士長無奈地說,現在都得把住院號當房卡用,還得催著患者退“房” 。
醫院為了管理,也是費盡心思。浙江某醫院給離院患者戴智能手環,結果狀況百出:王阿姨跳廣場舞手環進水失聯,陳大爺釣魚時信號斷連。還有患者把監護儀綁狗身上,直播遛狗意外上熱搜,荒誕至極!
而在這荒誕背后,是2800萬流動老人和住院制度的矛盾。協和醫院調查發現,73%“候鳥患者”子女在外地,他們把醫院病床當成24小時養老驛站。住院清單越來越厚,監護儀警報卻越來越少,當救命病床變成臨時宿舍,心里真不是滋味 。
對此網友也是議論紛紛:
晚上病房無人,床位費,水,電費,護理費照收,既省了水電費又落得護士輕松,何樂而不為呢?
這也算是社會發展的進步,現在人們的家庭住房條件遠超過醫院病房,自然就愿意回家休息,相應的治療白天都做了,又不是什么隨時都可能出問題的重癥,這樣真挺好,如果什么時候能有家庭病房就更好了。
親愛的朋友們,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期待你的參與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