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保時捷在我國市場僅交付9471輛新車,同比暴跌42%,創下自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紀錄。這一數字僅是2021年巔峰期的十分之一,我國市場也從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跌落至第三位,被北美和歐洲市場反超。主力車型卡宴銷量腰斬,Macan甚至不足去年同期三分之一,電動車型Taycan即便降價超10萬元,銷量仍斷崖式下滑。曾經需要加價排隊購買的“豪車神話”,如今在展廳里積灰。
保時捷的潰敗并非偶然,2024年其在我國銷量已下滑28%,成為全球唯一負增長市場,2025年開年頹勢加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美市場同期逆勢增長37%,全球銷量僅微跌3%。這種冰火兩重天的表現,暴露出我國汽車市場結構性變革的徹底性——傳統豪車的游戲規則已被顛覆。
一、保時捷的“優越感”正在失效
十年前,保時捷車標是身份象征的硬通貨。購買卡宴或帕拉梅拉的車主,享受的不僅是機械性能,更是“人無我有”的階層標識。但如今,這種品牌溢價正在瓦解。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用戶選購30萬元以上車型時,“智能座艙體驗”權重達47%,遠超“品牌歷史”的18%。保時捷引以為傲的機械素質,在年輕消費者眼中成了“看不見的情緒價值”。
消費認知的遷移直接沖擊市場基本盤,某保時捷中心銷售透露,原本計劃購買Macan的客戶,近四成轉向對比小米SU7或問界M9。一位放棄Taycan轉訂小米SU7 Ultra的車主直言:“加速性能相差無幾,但小米的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先一個時代?!碑敗傲惆偌铀佟眳当粐a車碾壓,當車機系統仍保留物理按鍵,保時捷的“豪華”定義顯得格格不入。
二、國產逆襲:華為、小米重構豪車價值體系
保時捷的衰退,本質是華為、小米等新勢力對其價值體系的降維打擊。華為鴻蒙智行憑借問界M9等車型,在50萬元市場站穩腳跟;小米SU7系列以21萬-55萬元價格帶,實現從性能到生態的全方位超越。這種替代并非簡單“性價比”較量,而是技術代差的全面碾壓。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看看問界M9和小米su7的優勢。
智能生態:小米SU7 Ultra的“人車家全生態”互聯,讓保時捷傳統車機形同古董;華為問界M9的投影大燈導航,重構人車交互邏輯。
技術迭代:保時捷7年換代的燃油車思維,撞上我國車企18個月升級的互聯網速度。當Taycan還在優化充電效率時,蔚來900V高壓平臺已實現15分鐘續航600公里。
定價權爭奪:小米SU7 Ultra以保時捷Taycan三分之一的價格,提供1500馬力、1.98秒零百加速;華為智界S7用激光雷達和城市NOA功能,擊穿50萬元級智能天花板。
這場替代浪潮的本質,是“Logo崇拜”向“技術信仰”的遷移。保時捷曾引以為傲的“德國工藝”,在國產車的全域800V高壓平臺、城市領航輔助駕駛面前失去光環。當年輕消費者更在意車機能否聯動智能家居、自動駕駛能否應對晚高峰時,傳統豪車的溢價根基已然崩塌。
三,寫在最后
保時捷的困境,折射出我國汽車工業的質變。當華為用通信技術重構智能駕駛,當小米以生態優勢破局高端市場,這場變革早已超越“電動化”表層,直指出行生態的核心。而保時捷“不降價”的堅持,在國產新勢力的技術洪流前,更像是對舊時代的悲壯告別。而我國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表明:豪車的定義權,正在易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