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過居民存款,中國在這方面,在全球范圍來看都很特別,老百姓存款數額龐大。有人就覺得,沒必要走那種常規的自由經濟模式,通過提高老百姓收入、降低負擔,進而促進消費,再帶動房地產及其他項目發展。因為這個辦法見效太慢,正常來說,3到5年才初見成效,8到10年效果才穩定下來??梢坏┓€定,就能長期受益。但誰能等那么久呢?
于是現在想出了別的辦法。發現老百姓的居民存款有幾十萬億,那就想辦法把這筆錢引到房地產(鋼筋混凝土領域),加大生產,增加GDP投入。通過制造恐慌心理,讓大家把錢再加上杠桿投入其中。
畢竟只有房地產有杠桿效應,能夠承接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放。普通消費,比如買張30塊錢的電影票,沒有杠桿,國家投放的幾十萬億資金根本無法有效承接。這就好比下大雨,可老百姓連接水的盆都不愿意買,即便雨下得再大,雨水最后也只能流進河里,通過太陽蒸發又回到天上。
現在銀行天天打電話讓人貸款,可老百姓心里明白。就像即便下大雨,他們也不愿意買接水的盆,因為接了水也沒用。就好比就算努力讓韭菜地長得綠油油,但韭菜卻賣不出去,所以老百姓很精明。
不僅如此,市場上還有一些像啟寧大哥這樣明白事理的人,不但不號召大家買接水的盆,反而號召大家拿塊布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蓋住,防止陽光蒸發土壤里僅存的水分,也防止心懷不軌的人覬覦自己地里的韭菜。這樣一來,相關部門沒轍了,就想辦法封住這些講真話人的嘴,美其名曰不能“唱空”,覺得這樣大家才有信心去買盆、買水缸出來接水。
就好比土撥鼠天天強身健體,結果哪吒告訴它,練了最后也是被道長抓去井里燉肉,毫無意義。現在就是各方都在營造上漲氛圍,就像說“面粉貴過面包,牙膏擠一擠還是有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謹慎,永遠記住,二手市場更能反映價值,新的東西不一定能如實反映價值。很多人問我,像楊思那個華什么瑞的樓盤怎么樣,我一看,11萬的價格,沒景觀,配套也不行,就因為是新樓盤且在內環以內就賣到11萬。
我就說,等兩年變成二手房,就知道實際價值了。除了像黃浦江這種具有稀缺自然人文景觀的地段,其他新盤在3到5年內大概率會跌破發行價。因為其定價本身就不合理,帶有炒作因素和類似“茅臺文化”(過度炒作)的成分,就是營造恐慌氛圍,讓大家趕緊入場,把血汗錢加上杠桿固化在房地產里。
短期內,這種做法效果確實快,一兩年就能看到成效,但無法一勞永逸。3 - 5年,甚至8年后,可能又會出現類似問題,因為有限的資金又被投入到房地產,大家又不消費了。把現有的存款都投進去后,真不知道下一任相關人員要怎么做,我實在想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