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國產航發驗證機突破6000小時測試
中國航發集團公布CJ-1000A發動機累計完成6142小時地面試車,核心機轉速達102%設計極限值。該發動機高壓渦輪葉片采用第三代單晶合金,在1500℃燃氣溫度下保持結構完整,性能指標追平LEAP-1C發動機的99.3%。
第二:中俄聯合突破鈦合金風扇技術
俄羅斯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15日證實,中俄聯合研制的PD-35發動機鈦合金寬弦風扇完成極端工況測試,4.2米直徑葉片在吸入2.8公斤飛鳥殘骸后仍保持運轉。該技術將應用于CR929寬體客機,并可能反哺CJ-2000發動機研發。
第三:航空鋁材供應鏈啟動去美化
南山鋁業宣布建成全球首條6000系航空鋁材全自主生產線,產品抗拉強度達530MPa,較美國鋁業同類產品提升12%。該材料已通過C919機翼大梁認證,將替代美鋁2024-T3鋁合金。
第四:復合風扇葉片工藝取得突破
中科院沈陽材料所研發的3D編織碳纖維風扇葉片通過4500轉/分鐘離心測試,重量較鈦合金葉片減輕27%。該技術突破美國通用電氣專利壁壘,可使發動機推重比提升至11:1。
第五:適航認證體系建立新機制
民航局與EASA達成協議,中歐雙方互認20項關鍵適航驗證數據。CJ-1000A的燃燒室污染物排放數據已獲歐盟環保認證,氮氧化物排放量較LEAP發動機降低15%,掃清歐洲適航取證主要障礙。
第六:航發產業鏈完成戰時布局
工信部數據顯示,全國23個省建成46個航發關鍵件備份生產基地,渦輪盤產能提升至每月1200片。沈陽黎明公司啟用地下恒溫車間,可保證極端情況下持續生產高壓壓氣機組件。
個人認為:當國產航發性能接近西方水平時,繼續采用國際供應鏈是戰略安全需要還是技術慣性?若C919全面換裝國產發動機,是否反而會失去與空客、波音體系的技術迭代通道?歡迎各位在評論區分享真知灼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