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甄嬛傳》播出時有多火嗎?
這部劇的口碑長盛不衰,不僅是因為劇情扎實,讓人回味無窮,更因為其中蘊藏了太多人生智慧,值得細品學習。
全劇最后一幕,甄嬛對槿汐說的那句:“我累了,扶我去睡會兒吧。”透露出她作為這屆的宮斗冠軍,其實并不開心,內心是無限悲涼。
這也太讓打工人共情了,身在職場,無論處于什么階段,“心累”都會是你的常見狀態,消耗著你的熱情,下了班只想放松躺平睡大覺。
但如果你真的看懂了這部劇,就會頓悟工作確實不簡單,但也沒那么難。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劇中三位一路打怪升級、終成贏家的角色,穿越回雍正時期,那場波詭云譎的后宮迷局……
01
抓住每一個機會
是上升的階梯
人生是一場機遇的游戲。
你我他之間,命運的差別,也許就在于,對某次機會的把握。
抓住了就一飛沖天,抓不住就繼續沉淪。
為什么甄嬛初次進宮的時候,就打定主意不去爭寵,稱病逃避侍寢?
她說她不想宮斗,但這怎么躲得過去?
你看她后來斗得風生水起,大殺四方,她不是沒這個能力。
只是局面尚不明朗,時機不對罷了。
皇后和華妃斗得滿地雞毛,夏冬春隨便就給杖殺了,自己也被安排到犄角旮旯的碎玉軒。因為長得像純元皇后,她只要敢高調,就會變成一個活靶子,任人算計。
職場中想要出人頭地,不也是同樣的處境。你的晉升,注定是要踩著別人上位的,這不必遮掩,商業邏輯本就如此。
當偏安一隅的甄嬛,一次次受人欺辱,身邊重要的人,也跟著她煎熬受罪,她做出了一次最重要的改變,也抓住了最佳的機會。
倚梅園偶遇皇帝后,在人人都媚從逢迎、恭順討好的宮中,她用清醒獨立的氣質,以及一句“夫君”的稱呼,將自己和其他妃嬪區別開,牢牢拿捏了皇帝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從這里開始,甄嬛開啟了她的逆襲之路,一路從「常在」干到了「皇太后」,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說早期的甄嬛,還是一次次踏進別人的陷阱,見招拆招。
那么鈕祜祿·甄嬛便是牢牢抓住每一次機會,出手就絕不落空。
一方面要看得到機會,另一方面,是修煉好自己的能力,要在機會來臨時敢去接,接得住。
這也是她在后宮這個職場無敵的關鍵。
與其說甄嬛有主角光環,不如說她有能力。
合理利用每一個變局,把它變成自己的順風局,發揮最大價值,牢牢把握住每一個機會。
「滴血認親」的劇情反轉,將這段道理體現得淋漓盡致,空有野心,而無能力,難免會淪為祺嬪的下場。
“機會”這個東西,也被稱為“機緣”“運氣”,恰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首先你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多去發現機會;其次你要敢去咬住餡餅,努力爭取機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地成長升級,你才守護當下擁有的一切。
02
人力資源之個性論要訣:
思想決定行為,性格決定命運。
剛進宮時,甄嬛雖然姿色出眾,但在沒有明確看清形勢的情況下,別的小主都忙著侍寢爭寵,她卻獨自躲在偏僻的碎玉軒中裝病,韜光養晦的舉動,為她日后的形勢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反觀跋扈愚蠢的夏常在和小人得志的余答應,一個連皇上都沒見就被打殘廢,一個很快被整治到死翹翹,另一類如端妃和敬妃,貌不出眾,也無過人的手段和智慧,又不善阿諛奉承傍大樹,但是兩人之間也是斗來斗去,從沒停歇。
職場啟示: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職場斗爭殘酷,各種人物粉墨登場,但是能勝出的卻寥寥無幾,這與個人的性格密不可分。
懂得收斂鋒芒、韜光養晦的遠見者固然有,但是見風使舵的墻頭草和小人得志的人更多。
影視劇中見風使舵的人都被設定了不好的下場,但現實生活中,這種類型的人才是職場的主力。
其實職場中最多的還是像端妃和敬妃這種庸碌的老實之輩,認真敬業做事,良心未泯做人。
平時不會主動招惹強于自己的人,但是在旗鼓相當的小圈子里,一樣有暗潮洶涌的勾心斗角。
03
團隊合作只是口號,制衡有道才能保其位
皇后是六宮之主,既要管好各項生活開銷,更重要的任務是平衡六宮關系,保持自己的勢力
蔡少芬飾演的皇后絕對是深諳此道的好手,讓華妃協助自己掌管后宮瑣事,減輕負擔,同時不忘培植其他新人上位
皇后當然不是心胸寬大,而是以此來削弱華妃專寵,防止其權勢過大。
雖然團隊合作是現代職場上的必然要求,但在具體的領導眼里不過是一句口號而已。
合作也要講求分寸,在工作上不遺余力,團結一致,但是太過于抱成一團
領導權威和勢力都會受到威脅,因此很多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寧可讓下屬互相牽制互相攻擊,也不會讓大家親如兄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