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內容均基于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說明見文末
? 前 言 ?
如今每家每戶都用上了玻璃窗,既美觀又能透光,同時還能有效抵御風寒。
然而在古代,窗戶的材質完全不同,大多以紙張糊制為主。這難免讓人疑惑,當暴風雪來臨時,那些輕輕一戳就能破的窗戶,真的能扛得住嗎?
其實古人早已考慮到這些問題,那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呢?
? 窗戶的演變 ?
在紙質窗戶出現之前,人們最初使用的是野生動物皮作為窗戶材料。這種方式雖然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但也存在諸多弊端。
首先,一間小屋可能需要大量的動物皮,而狩獵并非易事,時常伴有危險。此外,動物皮毛還常被用來制作大衣,這就導致皮毛資源非常緊張。
即便皮毛供應充足,它的優點也僅限于保暖,透光性能極差。陽光無法穿透,即使白天,屋內依然昏暗。
到了夏天,這些皮毛不透氣,會嚴重影響室內空氣質量,高溫環境下還容易腐爛,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逐漸意識到動物皮毛的不足,開始嘗試用其他材料替代,例如紗窗、錦窗等。但這些替代品的效果都不理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些材料稀缺且價格昂貴,普通百姓難以承受。
直到造紙術的發明,人們突然想到,是否可以用紙作為窗戶的新材料呢?
? 紙質窗戶 ?
紙張問世后,人們很快發現它非常適合用作窗戶材料。
首先,紙的價格低廉,透光性好,陽光可以輕松透過紙進入室內,讓房間變得明亮又通風。顯然,這種窗戶成為了當時人們的首選。
另外,紙質窗戶在外形上也比動物皮毛美觀得多。動物皮毛粗糙、厚重,而紙窗戶則顯得精致優雅。人們有時還會在窗戶上進行裝飾,展現出濃郁的東方韻味。
不得不說,盡管古人生活條件有限,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情趣卻絲毫不減。
為了進一步美化紙窗戶,人們開始用筆墨在窗戶上繪制圖案,各種精美的花紋由此出現在紙窗戶上。
不過隨著紙質窗戶的普及,人們很快發現了它們的一個缺點:極易受損。哪怕是一點風雨,都能讓紙窗戶破損。
于是人們在窗戶上增加了窗欞,也就是那些細長的豎向木格。這些木格不僅提升了窗戶的美觀度,還能分擔紙張所承受的壓力。
盡管窗欞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紙張受力,但窗戶破損的情況仍然不可避免,這也使得人們不得不頻繁更換紙窗戶。
而且,紙質窗戶的私密性較差,容易被人偷聽。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開始對普通紙張進行改良。
隋唐時期,人們發明了一種韌性更強的油紙。工匠們將普通紙張涂抹上一層油,然后放在通風處晾干,這樣便顯著增強了紙張的韌性。
相比普通紙,油紙確實更加堅固,在小雨天氣下完全可以防水。然而遇到暴風雨時,問題依舊無法完全避免。由于缺乏替代材料,人們只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
? 結構的調整 ?
既然油紙無法完全抵擋暴風雨,古人干脆在窗戶外面加裝了一層木質窗板,有時甚至疊加多層,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暴風雨帶來的損害。
后來,許多古代大廳中都出現了長長的走廊,這些走廊的主要功能就是遮擋窗戶,防止雨水打濕窗戶。
由于油紙具備防水、防潮等特性,人們逐漸發現油紙不僅適用于窗戶,在其他領域也有廣泛用途。
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油紙傘。這種傘不僅能避雨,還可以在上面作畫,極具觀賞性。如今在很多景區,油紙傘已成為游客拍照的熱門道具。
此外,油紙還可用于信封。由于其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保護信件免受潮濕影響,避免字跡因時間久遠而消失。
人們還將油紙用于食品包裝。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用油紙包裝的食品,比如點心或烤鴨等。古人在選擇油紙包裝點心時,主要目的是防止點心受潮,從而影響口感。
? 結 語 ?
事實上,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已經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技術,但由于玻璃稀有,人們并未將其用于窗戶。然而,古人的智慧往往超乎想象,盡管當時技術手段有限,他們總能憑借聰明才智創造出物超所值的東西。
信息源:
澎湃新聞 《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刮風下雨咋辦?》 2019-03-26
上觀新聞 《古代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嗎?趕上刮風下雨怎么辦?》 2020-06-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