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到底有多黑?今天總算見識到了。
我一同事開車轉彎時不小心撞到了車庫柱子上,于是就變成了圖片中的這個樣子。
本來想找保險公司解決,后來又擔心明年的保費上漲,所以決定到4s店中去維修,反正就是做個鈑金的事情而已。
結果到了4s店,人家非要換整個車板子。問就是這東西沒法修,必須要換一整套。
同事覺得非常憤怒,于是跑到了街邊維修站。維修站小哥把一個皮老虎按在車上使勁往外拽,拽了幾次之后居然拽出來了,連鈑金都不用做。
同事問多少錢?維修站小哥來了句:最近沒錢抽煙了,你給我去買包煙吧。
這事是不是挺令人驚訝的,但實際上這就是業內的常態。
20年前我因工作關系認識了一名4s店的管理人員,他說如果車主在我們這邊正規保養修車,車壞了我們就好好給他修。但如果在別的地方保養再跑到我們這來修車,就使勁宰。
那時就覺得汗毛直豎,為什么4s店要這么做?
后來隨著越來越了解這個行業,也總算發現了里面的一些黑幕。比如同事這次修車門,其實就是利益驅動的。
很明顯,換件利潤要比維修利潤高的多。4s店更換車門涉及原廠件采購,還有30~50%的加價,還有工時費以及保險返點之類的,單件利潤起碼達到千元以上。而鈑金修復只有人工成本,一般修車店也就是400塊錢。
另外為了提高利潤率,4s店也會將售后人員收入和配件銷售額所綁定,以激勵員工推薦高價值的維修項目。
但這也會導致一些員工根本就不管實際情況。在一些明顯不需要更換配件的地方上要求客戶更換,這就極大影響了4s店的聲譽,導致了客戶對4s店的不信任。
但現在的時代畢竟已經不是以前,以前4s店還有信息差的優勢,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只要是傳統燃油車,消費者都可找到較為低廉的維修方式,又何必死盯著4s店不放呢。
對消費者來說,我還是建議若在質保期之內的話,能去4s店就去跑4s店。但如果已經脫離了質保期,還是要多方報價才可以。比如4s店,連鎖維修店和獨立修車廠都試一試,看看哪一個更適合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