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內容均基于可靠信息來源,具體出處會在文章末尾詳細列出。
中國一句“奉陪到底”的表態剛出,美國那邊馬上就亮出了“豁免特權”。
4月11日,特朗普在關稅對等問題上突然來了個大轉彎。
他簽署了一份針對中國的豁免清單。
清單上的商品從智能手機、電腦到稀土礦產應有盡有。
幾乎全都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硬通貨”。
原本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被削減到了125%,
核心類別甚至直接被移出了加稅范圍。
難道特朗普真的頂不住了嗎?
翻開這份豁免清單,簡直就像是一份“中國制造采購指南”。
自從美國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以來,
這政策仿佛讓美國與全球為敵。
就說那20%的芬太尼稅已經夠高的了,
現在關稅一路攀升,從54%一路漲到了125%。
簡直是把貿易當兒戲,在全世界范圍內玩起了關稅數字游戲。
希望通過這種極端手段快速獲取經濟利益。
面對如此高額的關稅,特朗普的意圖再明顯不過。
他想保護本國經濟,并限制其他國家商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估計他想著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會受不了壓力,
從而低頭求和,主動與美國談判。
前段時間他還宣傳說有很多國家高層人士訪問美國。
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
這些重要人物訪美的行程是公開透明的。
但并沒有多少新聞報道他們確實去了美國。
反而西班牙首相和芬蘭議長訪華的事情人盡皆知。
而且特朗普一直在等我們打電話,
希望我們釋放求和信號,想要和我們達成協議。
但我們強硬的態度讓他最終撐不住了。
4月11日,有消息傳出智能手機、路由器以及部分電腦產品不在加征125%關稅的清單內。
在電子產品領域,美國率先做出了妥協。
不知道特朗普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抖。
根據以往的數據來看,美國對我們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非常高。
就拿智能手機來說,美國的蘋果手機一家獨大,
而我們擁有華為、小米、OPPO等眾多品牌。
2024年的數據顯示,僅智能手機這一品類我們就出口了9300多萬臺。
整個機械電子類產品的出口額達到了15475.84億元。
也就是說,美國市場對電子產品和零部件的需求非常大。
畢竟蘋果手機的主要產業鏈都在中國市場。
自從簽署了關稅豁免清單后,雙方的緊張氣氛有所緩解。
我國回應稱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的一小步,
也希望美方能徹底取消對等關稅。
那么在電子產品和零部件實行關稅豁免之后,
美國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動作呢?
有消息稱汽車及其零部件可能即將迎來關稅豁免。
眾所周知,汽車整車的生產不可能在一個國家完成,
必然需要在全球建立產業鏈。
我們在汽車電池、汽車安全和智能化領域掌握著關鍵技術。
相信為了美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他們會逐漸關注到汽車工業的關稅豁免權。
回想一開始,美國在關稅政策上可是相當強硬,
信心滿滿地認為一定能打贏這場貿易戰。
怎么現在已經先低頭妥協了呢?
難道特朗普已經無計可施了嗎?
特朗普為何會妥協?
自從特朗普在全球范圍內加征關稅之后,
他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面。
在國內方面,物價飛漲,消費者信心下降。
尤其是超市里的雞蛋短缺現象。
有的超市雞蛋限量供應,需要提前排隊搶購。
有的消費者去超市發現貨架空空如也。
就算買得到,價格也非常昂貴。
有的地方一個雞蛋折合人民幣要6、7塊錢。
所有東西都在漲價,無論是食品還是商品。
5美元的玩具在現在的條件下漲了一倍變成10美元。
消費者的經濟負擔加重。
政策混亂導致美國經濟出現膨脹,
使得消費者和消費市場承受巨大壓力。
此外還面臨股市波動,幾天之內蒸發數萬億美元。
美債被大量拋售減持。
美國政府到今年6月份還需要償還6萬億美債。
更別說現在美國整體經濟呈下行趨勢,
可能還得借更多的債。
而且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即將來臨。
如果美國經濟繼續這樣發展下去,
他的選民支持率一定會下降。
美聯社已經向特朗普政府發出警告,
表示對等關稅政策正在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在國際方面,特朗普的盟友也對他采取強硬態度。
歐盟宣布對美國科技巨頭Google、Facebook等征稅。
阿根廷和我國央行續簽貨幣互換協議,
進一步提升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加上多個美國盟友接連訪華,
給美國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而且我們掌握著稀土、石墨等關鍵產品,
這牢牢抓住了美國F-35戰機的命門。
畢竟一架戰機需要417公斤的稀土。
這些關鍵原因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做出讓步。
然而有趣的是,世界各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十分強烈。
Made in China的標簽已經遍布全球。
特朗普大廈卻自己欺騙自己。
有駐美記者在當地時間4月12日去了紀念品商店,
發現很多明顯是中國生產的紀念品標簽被遮蓋住了。
甚至還特意把價格標簽貼在那兒。
不得不說,這簡直就是掩耳盜鈴。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美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止。
面對美國的反復無常,中國早已準備好了兩張“王牌”。
這兩張底牌是什么呢?
雖然現在美國的關稅政策有所松動,
但他們的朝令夕改讓人捉摸不透。
好在如今,14億人的龐大市場與供應鏈的強大韌性已成為我們的底氣。
這兩張底牌不僅是中國經濟的支撐,
更是應對國際風云變幻的信心所在。
具體體現在內外貿一體化中,市場韌性強。
中國14億人的市場,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經濟力量。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我們并沒有被動等待,
而是迅速調整策略,將外貿與內銷深度融合,激活了龐大的內需市場。
2000億出口轉內銷計劃為外貿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京東、盒馬等平臺的資金和流量扶持,
讓外貿企業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想象一下,北歐風羊毛襪、智能無人機這些原本出口的商品,
如今直接出現在超市貨架上,成為國內消費者的新寵。
這不僅展現了市場的韌性,更是中國經濟靈活應變能力的體現。
美國的關稅政策或許能暫時影響出口,
但無法動搖中國內需市場的根基。
畢竟,14億人的需求才是中國經濟真正的護城河。
如果說市場韌性是中國的第一張底牌,
那么供應鏈韌性就是中國穩操勝券的后手。
美國試圖通過關稅和技術封鎖來遏制中國,
但中國用“你豁免什么,我就在哪些品類加大技術投入、提升產能”的策略,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以深圳的無人機產業為例。
當華盛頓還在討論是否豁免相關產品關稅時,
中國的無人機廠商已經將升級版AI農用無人機列入了豁免清單。
許多農場主感嘆:“雖然價格高一點,但比本土產品耐用!”
這不僅是對中國制造的認可,更是對中國供應鏈韌性的最佳證明。
供應鏈的強大不僅體現在產能上,更體現在技術上的持續突破。
美國的每一次封鎖,都會成為中國技術升級的動力。
從芯片到新能源,從人工智能到高端制造,
中國正用技術韌性填補短板,構建一個更加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
結語
這場關稅豁免大戲,本質上反映了單極霸權的衰落。
美國既要依靠中國商品抑制通脹,又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國產業升級。
而中國正用14億人的消費力和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書寫新時代的篇章。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傳播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2025-04-10——大白話瞰世界——沒等到中國電話,特朗普急找退路,37頁豁免清單開出,美國沒牌了
2025-04-16——深藍數據官——特朗普稱考慮部分汽車關稅豁免
2025-04-07——觀察者網——特朗普對等關稅“留后門”,這些都在豁免之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