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女士,右肺腺癌IV期,2025年3月19日體檢發現右肺結節,在病理活檢后,又到四川華西醫院會診確診“腺癌”,目前沒有進行任何治療,在朋友介紹后來找袁希福院長求助中醫治療。初診時,患者40多歲,氣色看起來還可以,但是一摸脈,沉細弱,說明內外“虛”。袁希福院長直言:“現在還沒有化療,但只要一開始打化療,1次身體立馬就垮了”。
過往許多老患者都說“1次化療”、“2次化療”立馬就受不住了,惡心嘔吐、吃不了、睡不了,虛弱無力。完全是化療的責任嗎?也不是,他們就是這樣,看起來表象“還行”,實際“病重,內在虛”,化療一碰就碎。
這類患者門診上非常多,也十分容易陷入誤區。他們不了解自身的情況。總是按照常規流程,確診后—放化療—身體垮了—病情加重—最后悲劇收場。看著流程也沒有什么問題,結果一步步走入彎路,花了很多錢,結果病情沒有任何好轉,這就是沒有結合實際——自身身體條件惹的禍。
要明白,在癌癥治療以及整個腫瘤治療過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過度損傷正氣,導致身體垮掉。一旦身體機垮了,生命也就岌岌可危,那么即便在治病消瘤方面做得再好,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這正是袁希福老中醫常常強調的 “活得好才是硬道理”。
腫瘤治療要從實際出發
在癌癥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全面考量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權衡各種因素,以此制定出契合患者個體的治療方案。切不可盲目地一味采取攻伐消瘤的手段。抗癌之路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我們的思維也絕不能因此而受到局限。只有拓寬視野,靈活應變,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助力患者與癌癥頑強抗爭,最終贏得這場艱難的戰斗。
當患者身體虛弱,自身抵抗力嚴重不足時,明智之舉是養精蓄銳,將治療重點放在扶正之上,而不是一味地消瘤。要學會借助扶助人體正氣的手段,調節機體內在的平衡狀態。如此一來,即便腫瘤腫塊尚未消除,患者仍有可能顯著延長生命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