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關稅壁壘,航空領域成中美博弈新戰場。
01
關稅戰下的航空“斷供”
2025年4月,中美貿易戰的硝煙再度彌漫。
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最高145%關稅后,中國以125%的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擊,直接導致美國制造的飛機及零部件成本飆升至原價的225%以上。這一經濟杠桿迫使中國政府下達“斷供令”——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停接收波音飛機,并停止采購美國航空設備和零部件。
目前,中國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等航司積壓的未交付波音訂單達超過150架,其中以737 Max機型為主。
事實上,自2019年埃塞俄比亞航空的波音737 MAX 出事之后,六年以來,中國幾乎未采購新的波音飛機,僅接收了過往訂單中的約80架飛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空客以壓倒性優勢占據中國市場。
此次關稅爭端,更是徹底戳破了波音對華交付的 “最后一層窗戶紙”:剛剛飛抵舟山完工中心停放的737MAX 飛機,以及吉祥航空推遲接收的787-9 客機,都成了這場博弈的棋子。
02
波音陷入雙重危機
作為被按下“暫停鍵”的對象,波音這個全球航空制造業的百年巨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從2019年737 MAX機型的致命缺陷,到2024年艙門脫落事件和供應鏈罷工的連環沖擊,再到中美貿易戰加征125%關稅的致命一擊,這家曾經的行業霸主已深陷安全信任崩塌與地緣政治博弈的泥潭。
波音的危機始于2019年。印尼獅航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兩起737 MAX機型空難,共導致346人遇難,直接引發全球停飛潮。中國率先停飛該機型,并暫停接收新飛機,成為波音市場崩塌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調查顯示,波音為搶占市場,在737 MAX設計中倉促采用存在缺陷的MCAS系統,且隱瞞關鍵安全信息,導致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無法有效應對。這一丑聞不僅重創波音聲譽,更使其股價在半年內暴跌超60%,市值蒸發近1600億美元。
更致命的是,空難暴露了波音長期以來的管理弊?。簽樽非蠖唐诶麧?,公司削減研發投入,將股東分紅置于安全之上;供應鏈過度外包導致質量控制失控,甚至員工“對隱患司空見慣”。這種畸形的企業文化,為后續危機埋下伏筆。
讓波音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初,阿拉斯加航空一架737 MAX 9型客機發生艙門脫落事故,再次將波音推向風口浪尖。
調查發現多架同型飛機存在螺栓松動問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緊急叫停其擴產計劃。隨后,波音位于美國西北部的工廠爆發持續罷工,員工抗議薪資過低和工作條件惡化,導致生產進一步停滯。管理層不得不在年內更換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但投資者質疑此舉僅為“危機公關”,未能觸及根本問題。
此次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成為壓垮波音的又一根稻草。
2025年4月,中國宣布對美國飛機加征125%關稅,直接導致波音對華交付陷入停滯。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波音未交付中國的飛機達55架,若長期無法接收,公司將面臨至少10億美元資金凍結。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中國已連續五年大規模采購空客飛機,僅2023年訂單額就超300億歐元,而同期波音對華訂單僅28架。
這一轉變背后是多重因素:一方面,737 MAX事故后中國對波音信任崩塌;另一方面,美國對華芯片限制和高額關稅迫使中國加速發展國產大飛機C919,并通過采購空客分散風險。彭博社分析指出,波音在中國市場“幾乎無路可退”。
03
從波音轉向自主可控的突圍之路
相較于困境中的波音,我國航空市場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
空客憑借其在天津的總裝線優勢(降低關稅與物流成本),已占據中國民航市場64%的份額,2024年交付量達766架,遠超波音的347架。與此同時,國產C919窄體客機進入量產快車道,預計2025年生產75架,2027年產能將提升至150架/年,目標直指波音737系列的替代。
珠海航展上,C919已斬獲300架確認訂單,國航等頭部航司批量采購,標志著國產大飛機從技術驗證邁向商業競爭。
這一轉向不僅出于貿易戰壓力,更是中國長期規劃的必然。波音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8700架新飛機,但關稅導致的成本飆升(波音對華售價因關稅增加近30%)使國產飛機性價比優勢凸顯。空客與C919的協同,正逐步瓦解波音在單通道客機市場的壟斷地位。
C919的短板在于關鍵子系統仍依賴進口,如美國通用電氣的LEAP-1C發動機占核心部件進口比例的40%。為突破“卡脖子”風險,中國正加速研發國產CJ-1000A發動機,預計2025年完成適航認證并裝配C919,性能指標超越現役進口型號。此外,中國通過中法合作引入賽峰起落架系統,并與日本川崎重工合作開發復合材料,逐步構建多元化供應鏈。
這種“國產替代+國際合作”模式,既降低對美依賴,又避免陷入全產業鏈封閉的低效陷阱。
當然,短期的陣痛肯定會有。美國對華加征125%關稅后,波音飛機進口成本翻倍,中國航司面臨百余架未交付訂單的履約難題。
為此,中國政府計劃為租賃波音飛機的航司提供補貼或稅收優惠,并通過航材儲備和備件庫存緩解短期供應鏈壓力。
04
全球航空市場的連鎖反應
中國近期針對美國加征的航空領域關稅政策,正引發全球航空產業鏈的多米諾效應。
中國對波音飛機加征34%關稅后,空客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自2022年中國三大航司集體采購292架空客A320neo以來,空客在華份額持續擴大。2024年,空客再獲中國數百架訂單,涵蓋A320neo和A330neo兩大主力機型。
A330neo憑借其經濟性(單座燃油消耗降低14%)和與中國現有機隊的高度通用性(95%的機體結構通用性),加速進入中國市場。2025年,A330neo完成中國適航認證并計劃交付首家客戶,天津的A320neo組裝線也將在2026年啟用,進一步鞏固其本土化生產優勢。
然而,空客并非高枕無憂。其自身面臨發動機供應鏈短缺和維修需求增加的挑戰,2024年交付量已低于預期。但得益于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預計未來20年需9520架新飛機),空客仍可通過優先調配產能至中國,對沖全球供應鏈壓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航空業的全球化分工在關稅戰中首當其沖。波音和空客均依賴跨國供應鏈,例如A330neo的發動機由英國羅爾斯·羅伊斯提供,而中國加征關稅導致零部件采購成本激增,維護周期延長,甚至可能波及航班準點率??湛碗m通過天津工廠部分緩解供應鏈壓力,但其A320neo發動機供應問題仍制約產能。
與此同時,中國加速推進國產大飛機C919的供應鏈國產化,計劃2029年實現年產200架。盡管C919短期內難以替代空客和波音,但其2025年歐盟適航認證的預期,以及“一帶一路”市場的拓展,為全球航空產業鏈提供了“去美國化”的新選項。
05
點評
從被動防御到規則重塑
中國調整的深層邏輯在于重構全球航空產業鏈話語權。波音曾試圖通過舟山工廠轉移產能挽回市場,但C919的崛起使其在華訂單從2018年的6000億元驟降至2025年的近乎清零。
更具顛覆性的是,中國商飛通過C919項目推動“市場換標準”:其適航認證體系已獲27國認可,未來可能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突破口,建立獨立于歐美的技術標。正如網上那句話所言:“當中國人學會造飛機,游戲規則就永遠改變了?!?/strong>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