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地鐵安檢絕對不是“雞肋”。
正因為有了安檢,大家才能放心出行。
真正讓大家對安檢吐槽的原因,是安檢影響了通勤的效率。
以下幾種場景,你肯定遇到過:
當帶著液體的乘客被安檢員要求喝上一口,或是放在機器上過檢時;
當帶著大小包裹的乘客把行李一件件的放在安檢機上時;
當乘客因為安檢過程的繁瑣和安檢員開始battle時;
此時,安檢口處已經排起了長龍。
有人開始抱怨:坐地鐵還要過安檢,包里裝的都是生活用品。
有人開始調侃:帶瓶水進站要試喝,真是多此一舉。
甚至有人開始質疑:國內治安這么好,地鐵安檢就是走形式。
還有人開始帶節奏:國外地鐵從來不用安檢,就是比國內先進。
還有某位大V說:我們城市里的安檢過度普及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就在2024年春節期間,武漢軌道公安查獲違禁品1200余件,有仿真槍、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從2014年武漢地鐵全面實施安檢以來,累計查獲的各類五花八門的違禁品就超過9萬件,平均每天就能查出25件。
這些數據背后,是無數個“萬一”的安全隱患。
就在2017年,一位大媽攜帶防狼電擊器乘坐地鐵,這個防狼器的功率達到了100瓦,足以把人電休克。
武漢地鐵安檢時發現過防曬噴霧、酒精等物品。這些瓶瓶罐罐在密閉的車廂內,如萬一遇到明火就可能引發爆炸。安檢的意義,就在于把“萬一”變成“一萬次安全”。
既然安檢如此重要,為什么大家還是怨聲載道?其實核心矛盾還是在于安檢效率與乘客體驗的沖突。
2024年12月,廣州地鐵曾因“人過門、物過機”安檢升級引發爭議,部分站點排隊時間超過30分鐘。武漢地鐵也面臨類似問題:例如武昌區和平大道某大型購物中心開業期間,三角路地鐵站客流翻倍,安檢通道一度擁堵。
效率問題的根源在于傳統安檢模式存在以下局限性。人工判圖依賴經驗、液體檢測需要逐一試喝、大件行李開包檢查耗時費力。尤其在早晚高峰時段,安檢點成了通勤路上的繞不過去的 “腸梗阻”。
但這并不意味著安檢和效率之間一定存在矛盾。
提升安檢體驗感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讓乘客對安檢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有預期。
地鐵管理方可以在地鐵安檢通道附近布置“時間提示”,注明在高峰時段通過安檢預計需要花費的時間,以便乘客可以提前掌握。
其次,還可以增設無包快速通道。沒有帶包的乘客可直接走快速安檢通道,提高通過效率,減少排隊等候時間。
同時,還可以在高峰時段乘客人數較多的站點,增設工作人員和設備數量,提升安檢效率,緩解乘客排隊等候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持續加大安檢宣傳力度,在地鐵站醒目處張貼安檢須知和警示宣傳海報。甚至還可以定期到中小學校開展安檢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要知道,乘客積極主動配合安檢工作,也是提升安檢效率的一種手段。
當你覺得安檢很“麻煩”時,不妨想一想如果沒有這些安檢措施,在高峰時段擁擠的地鐵車廂和站內,一旦發生違禁物品帶來的安全事故,將帶來的嚴重后果。
主動打開背包、配合安全檢查,既是對規則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安全的負責。
對于如何提升安檢效率,大家還有哪些更好的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