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國家要叫停很多地方的地鐵項目,這東西是真燒錢啊!
目前29個有地鐵的城市都在虧損,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的虧損,包括經濟發達的深圳,這些地鐵雖然方便了當地的居民,但是對地方政府的財政也是一種巨大的考驗,而且這種考驗是長期的。
29個城市地鐵補貼超過1000億,京城就補貼了263億,這就是為何國家緊急砍掉絕大多數城市新增地鐵線路、叫停部分城市地鐵項目的原因,地鐵建設就是一個無底洞,一公里造價已經接近10個億,賣票的收入可能連地鐵投入一年的貸款利息都不夠,全靠補貼在過活,僅有深圳一家勉強算例外,還是學港鐵地鐵上蓋物業賺的房地產開發的錢。
網友:“地鐵夢”終究是破碎了。一向熱衷于興建交通基礎設施的我國,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適合大規模新建地鐵交通基礎設施。
地鐵的發展確實能夠給一個地區的老百姓帶來極大的出行便利,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完善城市的綜合實力。但問題就在于地鐵在修建的前中后期,都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
因此每一個城市在修建地鐵之前,都必須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財政收入以及人口規模的問題。只有這些前提條件都達到相應的標準,才可以進一步落實地鐵修建的工作。否則等到地鐵修建完成之后,也只會成為一項“面子工程”,并不具備實際作用。
我所在的烏魯木齊很多年前也是一下上馬了好幾條地鐵項目,到最后也是被主管部門叫停,目前就一條地鐵線路完成了建設,路程也是縮水了不少,這還是在經濟很好的2018年左右,放在現在估計就爛尾了,從現實情況來看,以后這種燒錢的大項目可能會更加難以批準建設了吧。
對此網友也是議論紛紛:
一條地鐵30個站點,每個站點最少2個安檢點,每安檢每個站點4人,兩班8人,一個人年工資及社保衣服飲水吃飯裝備辦公等10萬,一個站一年僅安檢160萬,30個站點4800萬。
一個安檢口配置五六個人,三個人坐著,兩個人站著。高峰期無所作為,低峰期裝模作樣,然后兩班倒還是三班倒,相當于一個口至少得配置10個人,一個車站4個口,一條地鐵十幾二十幾個站,不虧就見鬼了。
想當年北京地鐵通票2元的時代,4號線,好像是香港投資的,叫京港線,也不用虧損。虧不虧損主要看誰在管理,用什么模式管理。
親愛的朋友們,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期待你的參與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