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總是最不缺美女的,但環肥燕瘦唯獨少了曾經瓊瑤偏愛的嬌柔感審美。
有點遺憾,當年那些瓊瑤選出來的美人可以萬人空巷,美到哪怕過了十幾二十年,還會讓人對過去津津樂道懷念萬千。
但反觀現在的娛樂圈,不說到讓人懷念的程度,就連震撼一時的美貌都鮮少看到。
今天就想和你們聊聊,瓊瑤審美下的美人到底都是什么模樣。
其實大家都說瓊瑤女郎都是柔弱、破碎、可憐又美麗的,都像明珠,是標準的美人,帶著強烈的女性符號。
乍一聽,似乎審美很單薄,但如果就此認為瓊瑤女郎就是漂亮的柔弱姑娘,那就是不夠了解瓊瑤了。
如果真的研究過她,會發現,瓊女郎大概可以分成兩個時期。
最早期的瓊女郎,譬如臺灣第一代玉女甄珍,眼淚女王劉雪華,哭戲花旦岳翎。
這幾個人其實只說硬件長相的話,是截然不同的風格,甄珍明媚,劉雪華苦相中帶著英氣,岳翎算是比較特別的狀態,英氣,但又壓抑,一種矛盾的沉悶美感。
但瓊瑤不管原生長什么模樣,統統捏成了我見猶憐的嬌弱美人。
在她的手下,美人的第一緊要的就是得惹人憐惜,要讓人能有保護欲,要都是荏苒柔弱淚眼盈盈的草垛明珠。
這應該是早期瓊瑤的審美執念。
一直延續到還珠時期,她還是偏愛纏斗在苦情和破碎感里的無辜美人。
黃奕就曾經說過,在參加選角的時候,瓊瑤并沒有選擇她,拒絕的原因是,“她哭起來太丑了。”
還要求她什么時候哭的好看了再來試戲。
瓊瑤對哭格外有要求,要大顆淚滴,要穿珠成線,要面部肌肉松弛但眉目又繃緊,要美人三分愁,愁里無所求。
如此具體的要求,瓊瑤心里是有代表人物的,劉雪華算是一代標桿,二代標桿是秦嵐。
有時候看著秦嵐那張臉忍不住嘆息,真是天生的瓊瑤女郎,那雙眼睛似蹙非蹙含情眸,雖然眼眶很大,卻沒有絲毫漏神。
內外眼角尖尖卻沒有任何攻擊性。
“天上一顆星,秦嵐一滴淚”,她什么都不必做,就能讓人替她心生喟嘆。
也因為弱得天然,所以哪怕知畫這個角色表面清純,內里崩壞,隱蔽又有破壞性,算是十足自私心機的壞角色,但還是能夠輕而易舉的拿捏人心。
我時常在想,瓊瑤為什么這么執著于弱,有人說她媚男,有人說她厭女,才會制造出如此貶低女性又抬高男性的女纏男劇情。
我此前一直有段時間覺得不解,在我讀過的瓊瑤書本中,感受到的她并不是個會看低自己或者看低女性的人,甚至很多臺詞講本讓我覺得,她是個極愛女的人。
為何執著于制造男性意識下的產物,標本化的弱女呢?
直到前段時間她去世時翻看她的過往才明白些許,她在那個階段所追求的,并不是雌競下的賣慘討好。
她所有的示弱、賣乖和討好,其實都在轉著彎的釋放情緒,最后指向的都是偏愛感。
在過往自己所處現實人生中似乎從未被珍而重之確認過的偏愛。
那些年她拜一座廟,磕一座佛,求來求去只求偏袒這一事,當你所求只有一樣東西時,老天總歸不會太吝嗇。
但后期的瓊瑤卻轉了方向,或許是她終于明白,示弱本身是在不斷讓渡自己的選擇權。這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弱,扣中了一些人的柔軟之處,下一次就須得更弱。每一次都在消耗對方所剩無幾的憐惜之心,很難說的上是個好策略。
瓊瑤憐弱式的審美好像到了知畫這一代,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還珠格格》第二部晴兒出現,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從絕對的柔弱、哀戚,自愿圍繞著男人過活,被欺負了被打壓了也只會保持著凄美哀婉的姿態,體面的坐著流淚。
變成了更輕巧,更靈氣的美人。
靈氣是什么?
就比方說把晴兒和紫薇放到一處對比,紫薇的身上是規訓過的敦實,是大家閨秀的溫馴,是真誠也是拘謹。
其實小燕子這個角色也靈,趙薇的演繹也很加分。
但她的靈和瓊瑤后期喜歡的靈還不大是一種。
小燕子更有一種過猶不及的錯漏,大概是太想表達天性直率,生怕難以被發覺,反而更容易拿捏不住火候。
前兩部趙薇駕馭還算得當,到了第三部的時候,劇本本身可能也有人設的調整,但黃奕的演法多少也把一二部沒帶出來的匠氣引了出來。
這種靈氣對沖的其實是極致的無辜。
Camile Rainville曾經寫過一篇女性說教的《Be a lady they said》,講述的是社會對女性身份的定義和要求。
Be a lady需要做什么才是符合身份的淑女?提到了一句,“don’t say yes,don’t say no。”
不說是,不說否,什么都不說,行至終章也就失去了活失去了生,失去了生而為人,人性的那一部分鮮活感。
瓊瑤也許,在某個瞬間也意識到,過往所追求的偏愛和討好為此付出良多委曲求全的示弱和騰挪,除了讓自己套在殼子里面目全非之外,沒撈得任何好處。
她開始捍衛,身上自己最珍惜的部分。
那什么是瓊瑤想要的靈氣。
看晴兒,看紫菱。
她們把那些套在身上的拘謹殼子都摘了下來,你能從一言一行里感受到真實的情緒。
或許用通透來代替靈氣會更精準一些。
美人當靈,瓊瑤后期大概終于悟到所追求的菟絲花不過是為自己無謂的過去買單。
但當下總比過去更重要,而靈氣是最容易幫助柔弱破局的那顆補丁。
其實不同導演對于自己的靈感繆斯總是有差異的,就比如張藝謀格外喜歡有倔強感生命力的女性角色,在他的鏡頭前,九兒在紅高粱地里燒出燎原火。
比如姜文膠片中的米蘭用豐腴曲線撐起整個盛夏。
再比如王家衛最喜歡的就是風情萬種色彩美學,前段時間的《繁花》是這樣,再早一些被旗袍裹著的蘇麗珍搖曳生姿煙視媚行也是這樣。
男導演們總在造神,讓女性承載欲望,銜接不夠有看頭的男人戲碼。
而瓊瑤的刻畫中心就是女性本身,她愛惜女兒家身上的可貴的女性品質,讓她們化作春水,化作流云,化作永遠需要依傍的柔弱植物。
瓊瑤筆下的女子總愛說蒲草韌如絲,可那細弱草莖終究是攀附,是依賴。
這和她的劇作總是在情情愛愛里兜圈子有著莫大的關系。
瓊瑤編織的情網太密太甜,密得讓林青霞飾演的江雁容在窗外落雨時只能喃喃"我無處可去",甜得叫劉雪華在老版《煙雨濛濛》中扮演的陸依萍跳進黃浦江還要攥著何書桓的襯衫紐扣。
哪怕她的很多臺詞都很超前,都標榜著女性價值,但也無法掩蓋她始終把愛情放在第一位的內核問題。
她要女子柔弱乖順,要女子靈氣逼人,最終都還是落到配平文學里的男女組合之上。
哪怕她試圖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也掩蓋不住,愛情,是她作品情節的主要推進方式。
但情天恨海里開出的花,終究要面對月落日升的宿命。
所以瓊瑤女郎也成了歷史文化的產物,曾經的瓊瑤女郎多么炙手可熱,今天還是新星一個,明天頂著瓊女郎的名頭就能響徹兩岸。
但越到后期瓊女郎的威力越弱,到最后甚至成了被嘲諷癲公癲婆的存在。
說到底,瓊瑤式的菟絲花美學,終究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ps:上次新氧的活動很火爆,但是后臺有很多粉絲反饋說時間太短刷到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我們和新氧溝通過,這次給大家設置了返場活動,上次沒來得及買的粉絲可以直接跳轉網頁去咨詢,還是老規矩,限時三天,別再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