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xué)上有個“人格面具論”。
指的是,人在交往中,為贏得他人好的印象,獲得認可,會刻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
但這些在人前的表現(xiàn),可能只是一種偽裝與世故。
想了解一個人的真面目,最應(yīng)該看的,是其在家人面前卸下“面具”后的模樣。
正如張德芬所說:
“越是喜歡討好外人、獲得認同的人,對自己親密的人越不好,因為能量都用到外面去了。”
人最大的虛偽,莫過于對外人彬彬有禮,對家人惡語相向。
懂得善待家人,把家人看順眼,才是做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體現(xiàn)。
01
作家楊本芬曾講述過自己的婚姻故事。
在鄰里眼中,她的丈夫呂嵩是一個好好先生,為人禮貌好客,做事細心能干。
每次放假在家,呂嵩都會幫忙干農(nóng)活,整理菜地,還會把柴火劈好后整整齊齊碼在墻角。
但只有楊本芬自己知道,呂嵩做這些事都是給外人看的。
那些別人看不見的家務(wù)活,丈夫連碰都不會碰,哪怕在她懷孕期間,也不愿意搭把手。
和楊本芬相處的態(tài)度更是陰晴不定,經(jīng)常指責(zé)她不會過日子,對她使用語言暴力。
為此,夫妻隔閡越來越深,楊本芬也一度陷入了精神內(nèi)耗,反復(fù)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么。
但其實,她只是照見丈夫自私本性的那一面鏡子罷了。
有一種霸道,叫“窩里橫”。
這樣的人,在外面裝得有多溫和,回到家就變得有多不耐煩。
他們總能找到各種理由挑剔家人的錯,一言不和便惡言相向。
看似在說事情,實則是在借機宣泄情緒,發(fā)泄內(nèi)心的壓力和不滿。
暢銷書《熱鍋上的家庭》中,主人公卡羅琳在外人看來也很和善,在家卻易燃易爆炸。
丈夫回家晚了點,女兒房間沒整理好,兒子課本忘在學(xué)校,各種小事都會讓她看不順眼。
有一次,她做飯時叫人來幫忙,女兒聽到后過來幫她擺了餐具。
卡羅琳不但沒有夸獎女兒,還責(zé)怪女兒態(tài)度敷衍。
女兒覺得委屈,頂撞了她幾句,卡羅琳更是怒從中來,大聲呵斥女兒不夠尊重她。
丈夫見狀上來勸解,卡羅琳又將炮口轉(zhuǎn)向丈夫,說都是他太慣著女兒。
最后,一件雞毛蒜皮的事,讓一家人吵得雞飛狗跳,還氣得女兒離家出走。
一個家庭變不幸,從有人習(xí)慣性在家里家外扮演兩副面孔開始。
總是理所當(dāng)然把家人當(dāng)成垃圾桶,結(jié)果在傷害親情的同時,也讓整個家陷入無休止的內(nèi)耗中。
越陌生,越客氣;越親近,越刻薄,人性的愚蠢與低劣,莫過于此。
02
前不久,我一位朋友小魏跟我感慨,說自己看錯了人。
對方是他在工作中結(jié)識的客戶,平時對誰都是笑臉相迎,表現(xiàn)得很周到耐心。
幾次合作下來,給小魏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一次,客戶極力邀請他去家里做客,盛情難卻之下,小魏去了,結(jié)果那頓飯卻讓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天,是客戶的母親為他們在廚房張羅酒菜,端湯上桌的時候,他母親手滑撒了點出來。
小魏看到后,第一反應(yīng)是生怕老人燙到。
可客戶非但沒有一句關(guān)心,反而還拉下臉來訓(xùn)斥他母親:
“你怎么回事,連個湯都端不清楚,就知道給我惹麻煩?!?/p>
之后,因為菜上得慢了點,客戶又表現(xiàn)得十分不耐煩,幾次對母親呼來喝去。
客戶對父母橫眉冷目的樣子,讓小魏當(dāng)即在心里決定,以后要對他敬而遠之。
總有人習(xí)慣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外面,做面子工程,以為這樣就能贏得好人緣,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
因為,對待家人態(tài)度的種種細微之處,無不在暴露你的教養(yǎng)和層次。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說,和家人相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會決定你一生的運氣。
莫言的母親,出身高密東北鄉(xiāng)貧民之家,是一位典型的農(nóng)村女性。
她從小纏足,沒有文化,而且因常年操勞,落下了哮喘等多種病根。
說母子間沒有代溝是不可能的,但莫言卻自始至終對母親敬重有加,從不亂發(fā)脾氣。
成名后,每次有媒體問他,你這一路走來最感謝的人是誰,莫言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母親”。
事實上,也正是由于守住了這份感恩之心,才讓莫言擁有了和睦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業(yè)。
很認可周國平的一句話: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就是種教養(yǎng)。
生活中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而人與人之間修養(yǎng)的差距就在于:
有的人仗著家人對自己的愛與包容,隨意怠慢,肆意妄為。
有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懂珍惜更懂克制,會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
0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充斥著戾氣的家庭里,伴侶的一點壞習(xí)慣、父母的一句小嘮叨、孩子的一點小調(diào)皮……都可能成為引爆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索。
和睦的家庭,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有一個始終愿意把家人放在首位的人。
品牌管理師盧永峰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壓力驟增,時常走在情緒崩潰的邊緣。
但再苦再累,每次回到家前,他都會先在車里調(diào)整5分鐘,等到情緒平復(fù)后再打開家門。
他還給自己定下一個要求:
不管今天遇到什么難題,在老婆孩子面前,必須擺出盈盈笑臉。
有朋友對他的情緒管理能力感到十分佩服,好奇詢問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說:“腳底的灰塵應(yīng)該留在家門外,心里的灰塵也是?!?/p>
一個人自身的素養(yǎng)高了,格局大了,便會明白,隨意跟家人撒氣,只是在彰顯自己的無能。
家應(yīng)該是心靈的避風(fēng)港,而非情緒的發(fā)泄場。
遇事少責(zé)難,對家人多一點耐心,家人自會還你一份驚喜。
汪曾祺在子女眼中,是個地道的慈父。
即使曾三次被打成右派,飽受生活搓磨,他也只靠自我消化情緒,絕不把壓力傳遞給孩子。
平反后,汪曾祺雖然在文學(xué)界有了一定影響力,可在家里,仍舊樂于放低姿態(tài)和孩子們相處。
除了對品行問題做嚴格要求外,其它方面他都采取鼓勵支持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在汪曾祺的努力下,三個子女和他一直相處得十分融洽。
受父親的感染,孩子們后來也都繼承了其優(yōu)秀品質(zhì),并各自成就了卓越人生。
心理學(xué)家袁辛寫道:擁有不同情緒的家庭,往往有著不同的命運走向。
家不過方寸之間,若裝滿了怨氣, 便騰不下溫暖。
只有當(dāng)爭吵與指責(zé)不見了,愛與關(guān)懷才能住進來。
把情緒關(guān)在門外,把溫柔留給家人,這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成就美滿人生的能力。
胡適曾如是感嘆: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p>
人總會有不如意之時,但這并不能成為我們傷害身邊人的理由。
在這世上,沒有什么比擁一個和睦美滿的家庭更珍貴的禮物。
也沒有誰,比你的伴侶、父母、孩子,更值得被你好好對待。
真正的修養(yǎng),是對最親近的人保持最大的耐心和尊重。
無論家人富貴還是貧窮,健康還是疾病,你都能一如既往地包容他們,珍視他們,守護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