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矚目的作曲家、鋼琴家胡之華接受了媒體專訪。即將展開2025年新一季度作品巡演的她,眼中難掩對音樂的熾熱和興奮之情。胡之華自幼就展露出非凡的音樂天賦,經過多年的累積,她的作品與演奏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專業音樂團體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的認可與青睞;并斬獲眾多國際大獎,成為當今古典音樂界熠熠生輝的明星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她的音樂世界。
成長之路:初遇音樂與學習歲月
結緣音樂:是什么契機讓您第一次接觸到鋼琴與作曲?
胡之華:記得最早時,我的父母發現了我的天賦。那個年代流行各種音樂磁帶。他們發現,每次播完一兩遍鄧麗君等歌星的歌曲,我就可以跟著音樂,在家唱跳起來,而且音非常準。于是,我的父親從英國旅學歸來時,帶回一架 CASIO 電子琴。一年后,我便正式開始學習鋼琴。剛開始學琴,我與所有的琴童一樣,把它作為興趣愛好。后來我發現自己十分熱愛彈鋼琴,難以放棄,于是便決定走音樂專業道路。
學習鋼琴, 尤其對琴童來說,需要放棄許多玩樂的機會和時間,小時候形成很好的模式,長大后才能塑造更好的自己,知道怎樣要求自己。
如果彈鋼琴是出于熱愛,那學習作曲完全是一次偶然。一次音樂課上,我的老師發現我擁有絕對音高聽覺的特點,認為我是創作音樂的好苗子。隨著與音樂一同成長,我的腦海里經常有新的旋律不時地蹦出來,于是我便開始創作。
學習音樂的苦與樂:學習鋼琴、作曲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難忘的經歷,能和我們分享下嗎?
胡之華:學習鋼琴、作曲確實是個漫長又艱辛的過程,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練琴、寫作。記得兒時在上海,媽媽牽著我的手,每周為學琴風里來、雨里去的日子歷歷在目。任何事都講究慢工出細活,熟能生巧。雖然枯燥的指法練習讓我無數次想要放棄,但當我第一次完整彈出一首曲子,那種成就感又讓我覺得一切都值得,每一次克服困難后的進步都讓我更熱愛鋼琴。
持之以恒的學習鋼琴已非常艱辛不易,同時又兼顧學習作曲對兒時的我來說要犧牲更多。很幸運的是,我的創作底子打得很不錯。學習作曲,我覺得我的絕音高聽覺天賦確實帶給了我一些便利,當時,我對啟蒙導師/作曲家鄧爾博先生密集的作曲集訓課程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學習作曲,我覺得我的絕音高聽覺天賦確實帶給了我一些便利很感謝他,以及我就讀于上音附中的導師/作曲家強巍昊先生,在傳統作曲技法上給我打下非常扎實的基礎。在我就讀上海音樂學院期間,我的導師/作曲家陳鋼、呂黃先生,以及在我就讀曼哈頓音樂學院期間,我的導師/德國作曲家 Reiko Füting 讓我對大作品的把握與現代創作技法的運用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個人創作風格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藝術理念:對音樂的獨特理解
詮釋作品:在您看來,如何才能創作、完美詮釋一部作品?
胡之華:我把創作分為兩種類型:理性創作、感性創作。理性創作是運用作曲技法、曲式結構等創作,具有邏輯性與嚴謹性,它必然需要很長時間的推敲來完成作品;感性創作源自于靈感,靈感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所以需要及時抓住它,感性創作往往是快速記錄下靈感,后期再不斷地進行修改、加工來完成作品。
我堅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為拓展自己的視野、打開自己的眼界,我從上海音樂學院拿到第一個碩士學位后,決定到美國繼續深造音樂。很幸運地,我被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錄取,師從德籍作曲家Reiko Füting 繼續攻讀我的第二個作曲碩士學位。
導師 Reiko Füting 在第一節課上問:“你來到這里的想法是什么?” “我想創立自己的作曲體系、作曲技法與音樂理論;并把自己的作品與演奏結合在一起,帶給各國的觀眾和聽眾們。” 于是,我把我所獨創的作曲技法及音樂理論 “中國九聲音階” 、 “壓縮節奏” 和 “音樂立體主義”運用在我的室內樂作品《青少年時期的三段記憶》、《畢加索的兩幅畫》、交響樂《盧浮宮縮影》等作品中。我希望通過我的音樂,可以將我獨特的音樂理念和音樂內容傳遞給樂迷。
如果是詮釋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我覺得首先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的風格和意圖。同時,也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將音樂中的情感傳遞給聽眾,讓每一場演奏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表達。
風格偏好:您演奏過各種風格的作品,有沒有特別偏愛的呢?
胡之華:每種風格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不過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可能更能觸動我,像肖邦、李斯特的作品,充滿了情感的張力和詩意,演奏時仿佛能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另外,我喜歡晚期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語言,如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以及《第三號交響樂》塔克爾尼科夫的鋼琴改編版本。我認為,演奏音樂大師們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促使我悉心鉆研作曲大師們的創作技法;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我繼續訓練且挑戰鋼琴曲目的難度和范疇。
舞臺生涯:臺前幕后的故事
難忘演出:這么多場演出中,哪一場讓您最難忘?
胡之華:那應該是在2022年1月,我受邀正式加入美國紐約音樂團體 Random Access Music (RAM) 和 Queens 新音樂節,擔任作曲家、鋼琴家。4月30日,我與演奏家們在位于曼哈頓的美國國家歌劇院中心首演了我的室內樂作品 《重生》——為女高音、長笛、降B調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而作。當時,現場氣氛特別熱烈,當我奏響最后一個音符,全場起立鼓掌,那種與觀眾之間強烈的情感共鳴,至今都讓我難以忘懷。次日,我們再度在位于昆斯的文化實驗中心演出此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我擔任了《重生》的作詞、作曲以及鋼琴演奏,這與我在2022年 Queens 新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上演的作品情況相似。6月12日,我與演奏家們在 Queens 新音樂節閉幕音樂會上首演了我的室內樂作品《別留我獨自一人》——為男中音、降B調單簧管、大提琴與鋼琴而作。我同樣擔任了此作品的作詞、作曲以及鋼琴演奏。《別留我獨自一人》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新冠疫情期間,至親正遭受著苦難的那些孩子和人們。
另外,2018年7月9日,我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室內樂與鋼琴作品首秀讓我、也讓許多人印象深刻。對我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
舞臺壓力:面對舞臺上的巨大壓力,您是如何應對的呢?
胡之華:我認為,作為一位音樂家,面對舞臺時的心境很重要。面對每次音樂會舞臺,我都會以盡可能充分的練習和準備來減輕和抵消壓力。我深信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我做好準備,登上舞臺的時刻,除了對音樂的傳達,腦海里就沒有緊張和壓力的余地。一旦坐在鋼琴前開始演奏,我就會沉浸在音樂中。
音樂教育與傳承
教學理念:您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能談談您的教學理念嗎?
胡之華:我希望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真正的熱愛,而不僅僅是技巧的訓練。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感知,我會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風格,鼓勵他們大膽表達。
對年輕音樂人的期望:對于那些懷揣音樂夢想的年輕人,您有什么建議?
胡之華:要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和敬畏之心,不斷學習,勇于嘗試。不要害怕失敗,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長的機會,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在音樂道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展望未來
未來計劃:接下來有什么新的演出計劃或者創作計劃嗎?
胡之華:今年四月底,美國新音樂專業組織團體 Random Access Music 的演奏家將在曼哈頓、昆斯、新澤西首演并巡演我的新室內樂作品《則天大圣皇帝》—— 為龍笛、篳篥、笙與大提琴而作。今年五月,作為 Random Access Music 以及美國 Queens 新音樂節的作曲家與鋼琴家,我將與演奏家們首演我的新室內樂作品《如意娘》(篳篥、鋼琴與大提琴版本)。今年首演的《則天大圣皇帝》和《如意娘》靈感均來源于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故事。今年六月、七月,我受邀將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數場音樂會。屆時,我將演奏數部自己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在音樂這條路上,我喜歡不斷地去做不同的嘗試。我始終堅信:“勿忘初心、方得終始”。未來,我希望積累和創作更多室內樂和交響樂、具有當代特色的中國民族音樂和更多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新音樂,將創作和演奏結合。同時,也希望可以指揮自己的作品。
這次專訪,讓我們看到了鋼琴家胡之華在音樂道路上的堅持與熱愛,相信她未來會在琴鍵上繼續創造更多的精彩。
胡之華出生于上海,5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開始作曲。作為作曲家、鋼琴家,2012年與指揮家張國勇和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成功首演了她創作的鋼琴協奏曲《恩》。2015年被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錄取,繼續深造作曲,師從德國作曲家 Reiko Füting 教授,并隨韓國鋼琴家Kayoung An學習鋼琴。2016年應邀為在華盛頓國會山莊舉辦的 “亞太春節音樂會” 創作主題曲《亞太雄鷹》并前往華盛頓演出,擔任伴奏;同年,她受邀參加在聯合國舉辦的 “2016 ICCC國際學生設計大賽頒獎晚會和音樂會” 并擔任鋼琴伴奏,與音樂家們演出了許多中國與西洋經典曲目。2017年2月3日,她的交響樂新作品《盧浮宮縮影》被曼哈頓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演,由享有盛譽的美國指揮家 George Manahan 執棒。胡之華不僅收到亞洲、美國的新作品委約,也收到來自歐洲的新作品邀約。2021年3月,她的室內樂作品《秋風》第一樂章《秋》——為降B調單簧管與鋼琴而作,被芬蘭赫爾辛基交響樂團選入赫爾辛基室內樂作品音樂會曲目之一;2021年6月,她的室內樂作品《愛》——為女高音、打擊樂與鋼琴而作,由青年打擊樂演奏家李可昕、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戴梓伊、法國青年鋼琴家 Vénélina Neuquelman 在日內瓦音樂學院成功首演。2022年1月,她受邀正式加入美國紐約音樂團體 Random Access Music (RAM) 和 Queens 新音樂節,擔任作曲家、鋼琴家;2022年起,她的多部室內樂作品被該團體首演,包括《重生》、《別讓我獨自一人》、《鵲橋傳奇》(《牛郎織女》)、《AI & 人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