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省部共建工作要點》的印發,“西(安)楊(凌)一體化”正式邁入加速推進階段。這一戰略不僅是西安都市圈建設的又一重要突破,更標志著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進入更深層次。
這一戰略升級的背后,是國家級資源的強力支撐。楊凌,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于1997年7月成立,由科學技術部、農業農村部等22個部委和陜西省共同建設,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國家層面成立了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由農業農村部部長和陜西省省長擔任“雙組長”。2025年3月召開的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包含“西楊一體化”的《省部共建工作要點》,標志著該戰略正式納入國家部委與省級協同框架,獲得政策、資金、項目等多維度保障。
《工作要點》明確:楊凌農高區是國家農高區的“排頭兵”,肩負著推動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現代化的國家使命。要進一步發揮省部共建體制優勢,推動楊凌加快建設新時代農業科技現代化改革創新先行區、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引領區、全域城鄉融合示范區、以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為重點的“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奮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實際上2月公布的《2025楊凌示范區重點工作安排》,已將“積極融入西安都市圈,加快推進楊凌西安一體化發展”列入其中。而在此前的今年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史高領就已提交了《關于大力支持西安-楊凌一體化發展的建議》。
區域一體化本質上是長期工程。根據規劃,西楊一體化將分階段推進:2025年啟動發展規劃編制并制定融合政策,2035年實現與西安都市圈的“全域一體化”。短期來看,交通互聯、產業疏解、科創合作等舉措將率先落地;中長期則需破解行政壁壘、利益分配等深層次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楊凌的“省部共建”體制為其提供了獨特優勢。22個國家部委的支持,使其在政策試點、項目布局上更具競爭力。例如,旱區種業硅谷建設、涉農龍頭企業培育等任務,均有望通過部省協同獲得突破性進展。
今天的楊凌示范區,定位于現代農業“國家隊”,承擔著“三區三高地”以及“旱區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的國家級使命。在戰略升級與政策賦能的疊加效應下,即將于 5 月舉辦的中國楊凌農高會夏季分會暨 2025 AME 西部農業機械裝備展覽會意義非凡。
首屆西部農機展將于5月17日至19日在楊凌農高會展覽中心舉辦,重點展示農業機械、農業配套、農資農藥、植保種子、農產特產、農業金融、農業科技等產品。屆時,眾多農業領域專家學者、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以及行業從業者齊聚楊凌,一同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新機遇。展會圍繞“智慧農機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主題,響應西楊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助力楊凌示范區打造農業新質生產力策源地。
本文整合自以下渠道:第N視角看長安、絲促會、華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