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地產密探(ID:real-estate-spy)
近兩三年以來,隨著民營房企大面積陷入債務爆雷泥潭,這個市場已進入“地產央國企稱雄”的時代。
然而,這種好日子似乎也沒過多久,地產央國企內部加劇分化就來了。
曾被資本市場追捧為“地產妖股”的中交地產,背靠實力央企中交集團這一顯赫背景,但如今顯得灰頭土臉,黯然失色。
近日,中交地產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由“中交地產”變成了“*ST中地”,日漲跌幅被限制5%。
這只“地產妖股”之所以淪落至此,關鍵在于經營出了大問題,2024年末經審計的歸母凈資產為負值,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按深交所相關上市規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24年,中交地產實現營收183.02億元,同比下滑44.59%;歸母凈利潤虧損51.79億元,同比暴降221.44%;經營凈現金流31.75億元,同比大降55.6%。
要知道,中交地產2023年歸母凈虧損就達到了16.73億元,近兩年累計凈虧損68億元,致使去年底已陷入會計意義上的“資不抵債”。這種風險,能不被深交所警示嗎?
從收入構成看,2024年中交地產涉及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171.81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近94%,物管業務收入貢獻了7.28億元,說明房地產開發業務仍是頂梁柱。2024年,中交地產簽約銷售額156.43億元,同比下降58.13%;權益銷售額105.11億元,同比下滑61.58%。
截至去年底,中交地產貨幣資金余額86.45億元,較上年底減少36.6億元,短期借款2.95億元,較上年底減少11.74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217.2億元,其中有息部分達到203億元,較上年底增加55.4億元。
今年初,中交地產曝出一顆“驚雷”,對外宣布要退出房地產,擬將開發板塊整體剝離給控股股東中交房地產集團,自身則聚焦于物業服務、資產管理與運營等輕資產業務,實現業務戰略轉型,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等。
這算盤雖打的好,但畢竟房地產開發收入貢獻占比九成以上,就算退出后,負債率降低了,但輕資產的盤子規模偏小,眼下最大考驗是如何扭虧以保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