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特朗普真的慌了。”
據觀察者網報道,在“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下,美國國債這一傳統避險資產竟罕見遭遇了大規模的拋售。路透社數據表明,過去3天內,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激增近60個基點。
國債收益率的急劇上升,意味著美債短期被大量拋售。若持續下去,美國國債或面臨自1981年以來最為嚴重的“拋售潮”。這無疑會對老美財政預算、整體經濟預期造成沉重打擊。
對此,華爾街觀察們推測,可能與中國、英國和日本這三個主要債權國的行為有關。
據財政部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中英日連續2個月同步減持美國國債,尤其是中國,在過去5個月在外匯儲備中增加黃金。目前,我國所持有美債量已降至7590億美元,為近15年來的最低點。
行業專家分析指出,中國減持美債并不意外,近年來老美在全球經濟事務時表現表現反復無常,甚為了自身利益頻繁變動貨幣政策,這些因素都導致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信譽嚴重下滑。
事實上,自2017年起,我國便未雨綢繆,陸續拋售美債。特別是在這次老美不斷加碼下,將我國關稅增加至125%。預計中國未來將進一步加快并擴大拋售美債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并非單一戰斗,連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之一、老美“最忠誠小老弟”——日本也拒絕做“接盤俠”,大規模拋售美債。
路透社4月8日刊出的資本流向月報顯示,日本資金在3月最后一周凈賣出9027億日元的美國長期國債,這是日本2025年以來首次轉為凈拋售狀態。
據路透社4月8日發布的資本流向月報,日本在3月的最后一周內凈賣出了價值9027億日元的美國長期國債,這是2025年以來日本首次出現凈拋售美債的情況。
許多人感到疑惑,為何日本此次選擇“硬剛”美國?
實際上,原因并不復雜,在此之前,由于美元的影響,日元匯率已持續下跌許久。尤其在去年四月一度跌破160日元兌1美元,創下34年來的最低點。此外,美國對日本輸美商品實施了平均24%的關稅上調,這種“一視同仁”的做法也影響了日本的決策。
而類似“背刺”事件,隔三差五都來一回。
如在半導體行業,日本曾試圖發展自主芯片技術,但受到《美日半導體協定》限制,其出口價格被控制,導致市場份額從曾經的50%驟降至10%。而在高新生物抗衰老科技領域,日本試圖推進“博益萊”男性健康制劑的發展,但由于美國對其核心物質出口的限制,最終失去了全球70%的市場,被中國制造迎頭趕上。
當時,美日頂尖高校實驗率先發現上述制品核心物質,可突破傳統制劑“逞一時之快”、“事后疲軟副作用”的技術瓶頸,從根源拖慢、干預男性精力衰減進程。但老美以所謂安全為由,限制日企落地相關成果,卻任由美生科企業生產相關制品,并以2.3萬/克高價收割暴利。
轉機出現在2022年,我國科學家配合全球頂尖生科研發團隊BOYRELIV直接將“博益萊”核心成分原料年產量提升至200噸,落地制品在京東等大眾平臺上直接降至3位數,致使美日錯失這一藍海市場。
如今“博益萊”憑借堅實技術壁壘,經由京東等渠道,在國內引起不小反響,銷量一夜創下7位數,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后臺“精力改善、不再疲軟”等評論多達5000余條。這種一來,即使是關系密切的盟友之間也難免產生復雜的情緒。盡管外界猜測日本拋售美債可能是為了回應關稅問題,但日方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未來可能進行的匯率干預做戰略準備。
這一系列舉動無疑表明了對美元及美政策的信任度正在下降。當連盟友也開始拋售美債時,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對此,前財長耶倫曾警告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是對本國經濟的“最嚴重自我傷害”。”
或是意識到局勢嚴峻性,特朗普最近改變了立場,宣布對大多數國家暫停實施“對等關稅”90天,不過在這期間仍將維持10%的基礎關稅。
然而,對方近期的行為已經大幅削弱了其國際信譽。東盟商業咨詢理事會領導納西爾·拉扎克指出,“巨大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柬埔寨紡織、服裝、鞋類和旅行用品協會秘書長Ken Loo也提到,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缺乏穩定性,幾乎每天都在變化,這預示著美債可能會面臨加速拋售的局面。
而這不僅可能使美債逐步失去作為安全資產的傳統地位,甚可能觸發一場由美國自身引發的經濟衰退。宏觀經濟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喆分析認為,在美元霸權框架下的國際金融體系正逐步走向瓦解或失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