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就那么不招散戶待見嗎?看懂國家隊的配置邏輯,跟著吃肉
昨天發了一篇文章,提到國家隊一直在抄底銀行股,倉位都配置到了80%。結果評論區冒出了各種反駁的觀點,簡單羅列幾個:
第一種,質疑銀行股上漲的:銀行股漲就是因為它們買,它們買啥啥漲,只是它們體量大,不是因為它們聰明。一旦散戶去買,立馬暴跌;
第二種,質疑國家隊買入原因的:國家說穩股市時,就是拉銀行穩指數;
第三種,質疑銀行股投資風險的:銀行一旦被套,三五年別想回本;
大家說的有一定道理,確實國家隊幾萬億的資金實力,買什么都能買成莊家,但是據我所知,國家隊對銀行股的持倉幾乎從未降過,以匯金為例,銀行業持股占中央匯金總持股數的比例長期高達90%,如果要靠割散戶的韭菜來賺錢,為何不見莊家拋售銀行股呢?
其次,說國家隊買銀行股就是為了拉指數。那么,險資為何也頻頻舉牌銀行股?無論國營還是民營險資,幾乎把銀行股買了個遍,如果不是有上限的限制,他們會把市面上的流通股買光。
歸根結底,是國家隊的投資邏輯和大多數散戶是不同的,散戶是要賺短期的差價,而國家隊做的是長期資產配置,是把銀行股作為底層資產,賺穩穩的現金流的。
以中央匯金為例,僅工農中建四大行就貢獻了95%的長期收益。自2010年以來,中央匯金累計從四大行獲得1.87萬億元分紅,絕對金額已超過財政部對中投公司全部注資額。
當下,銀行股作為穩定高股息的紅利股代表,正在成為新的資產定價的錨,這才是它的最主要的上漲邏輯。
房子租售比只有1%-2%,5年期國債收益率不到1.5%,外面還有150萬億的低息儲蓄,而銀行股每年股息率穩定在5%左右,且還在不斷增長。
這種稀缺的資產,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長線資本轉移過來。
他們求的不是股價的波動,而是穩穩的現金流收益。
我的一個朋友,就投資興業銀行超過9年,現在每年的股息收益率居然達到19%了。用他的話說,啥波段能比得上19%的穩穩的股息香呢?
而他早已實現了肉身自由,每年的股息,都比工資還多。到點下班,加不加薪、升不升職,都云淡風輕。
何必暴富?唯有長期的復利,才能真正的改變你的人生狀態、跨越階層躍遷。
國家隊的背后,都是聰明人。
股市錯綜復雜,庖丁姐第一時間帶您解讀國內外頂級投資大咖的思想精華,跟著庖丁姐不迷路,歡迎訂閱我的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