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探店
#hz,536
春季感冒多發,很不幸,我中招了。
連著幾天渾身酸痛加上味覺失靈,對一個愛吃又要寫稿的人來說,是個致命打擊。
稍有好轉時翻選題,一家家館子從眼前如流水過,我卻一點也提不起想去吃吃看的興致。
恰巧這時,微信里響起提醒,是上次沒吃到的貴州地攤老板又在發預定信息。
看著那些紅彤彤鮮辣辣的鍋仔,我咽了下口水,鼻子仿佛也有那么一瞬間通了氣。
我明白,得拿這樣的菜刺激一下我自己了。
幾乎沒有猶豫,我向老板提前預定好菜品,晚上就和朋友殺到了那里。
這家貴州地攤是間大排檔,位置在一個魚塘旁邊。要不是特意挖掘,很難找到具體位置。
朋友到時還吐槽:“這地方陰森森的,真的有飯吃嗎?”
但只要再往前幾步路,就會柳暗花明——七點左右,外擺已經被坐滿,生意很火爆。橘黃色的燈光映照著食客的臉,都是心滿意足的笑容。
老板是遵義人,自己掌勺,在一個小角落里;老板娘則在一旁的房間里配菜,還有幾個伙計幫襯。
鍋碗瓢盆碰撞間,還能聽到幾句云貴川一帶的地方話,一股火熱的生活氣撲面而來。
忙是真的,好幾次,阿姨都端錯了要上的菜;
味道好也是真的,因為調味料都是貴州當地運來的,所以風味正宗。
牛肉、臘肉都是提前腌制,再下鍋,不到時間不出菜,這樣吃起來才夠入味。
第一道紅油熗鍋牛蛙,從廚房一路被端上來的時候,我和朋友就聞到一股辣椒的香味。
這比臉還大的蛙鍋,放在卡斯爐上。火,旺旺的燒,鍋里的蛙肉,在秘油里,汪汪地滾動。
底下鋪了一層豆芽菜和土豆。吃到最后的蛙,還帶一層淡淡的酥香;而那土豆早已綿軟入味,雖然燙得無從下嘴,但吃了還想再吃。
吃完一整鍋,再下入免費的青菜和粉皮。
我早就看上蛙湯了,那湯頭,飄著一層油脂 ,亮晶晶的,相當漂亮。精華沁入菜葉和粉皮里,吃起來又鮮又辣。
這口鍋子里的牛蛙,足足八只,輕輕一抿,肉剝落到了嘴巴里。
紋理間還有 浸潤的湯汁 。再次感嘆,蛙肉, 實在是人世間 , 難得的好肉 。
你知道,一般的蛙啊,煮著煮著,肉就散了。
但這鍋蛙, 稀奇得很 ,吃到最后, 還是一個個牢牢地捆在骨頭上 。
辣子雞,準確點說是遵義版本的辣子雞,和川菜里“辣椒里面找雞肉”的辣子雞完全不同。
雞肉勻稱且大塊,帶一點點的湯水,表面鋪滿辣椒和花椒。光看這兇猛的賣相就知道“來者不善”。
問過老板才知道,菜里用的是貴州特產糍粑辣椒,專門就是用來做辣子雞的。
筷子輕輕一戳就飆肉汁,咬下去先嘗到辣椒的焦香,緊接著雞皮糯嘰嘰的膠質混著麻辣就涌上來。
雞肉吸飽了醬汁還嫩得打顫顫,骨頭縫縫都腌入味了。雖然嘴巴上已經斯哈斯哈了,但誰也沒有停下筷子的意思。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這道蝦酸牛肉。
牛肉的品質很高,一吃就能吃的出來;一斤的份量也夠,三四個人吃不是問題。
蝦酸牛肉本是貴州獨山縣的一道私家菜,后來經過很多改良,有了不同的版本。
蝦酸其實就是用小河蝦,辣椒,毛辣果和鹽發酵而成的一種調味料,酸中帶臭,入口時有點難以接受,但吃習慣了就好。
這是一道講究火候的菜。
腌制好的牛肉放入鍋里快速翻炒以保持嫩滑,再加入洋蔥、土豆、芹菜段等輔料,稍稍變色時即可出鍋。
這樣的牛肉不柴不硬,配合上那股“令人上頭”的又酸又臭又香的味道,幻化出一口獨特的貴州風味。
發現沒有,這里的每一道菜都少不了土豆的身影。
但同樣是土豆,蛙鍋里的綿軟,辣子雞里的偏硬,而蝦酸牛肉里的是那種脆脆的狼牙狀土豆。
貴州人愛吃土豆,他們稱之為“洋芋”,并且深諳各種制作土豆的巧妙方法。
最后追加了一道臘肉炒土豆片,臘肉是老板自家做的,煙熏味很濃后。土豆片脆脆嫩嫩,和臘肉相得益彰。
哈,又是一種不一樣的土豆的風味。
這一頓,四個人,人均100左右。價格不算便宜,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除了貴州風味的菜,也賣燒烤。但燒烤的品類不算多,四五種,味道也勝過絕大多數的燒烤店。
這樣的天氣,不熱,晚上的魚塘邊還能吹來清涼的風。
在貴州火辣的煙氣里,我的胃口似乎也逐漸恢復,吃了兩碗米飯。
啊,果然還是那句話——何以解憂,唯有美食~
本圖文版權歸小O獨有,
歡迎留言,嚴禁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