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傳來一則讓人唏噓的消息,著名歌手韓紅的母親雍西老人去世了,享年78歲。說起雍西這個名字,可能年輕一代不太熟悉,但提到《北京的金山上》這首歌,老一輩人肯定都耳熟能詳——當年正是雍西的演唱讓這首西藏民謠紅遍大江南北,她也因此成為備受尊敬的歌唱家。如今老人離世,最讓人感慨的不僅是她傳奇的人生,還有她和女兒韓紅之間復雜又深厚的母女情。
雍西1946年出生在西藏昌都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擱在舊時代,她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好在解放軍進藏后,廢除了農(nóng)奴制,還辦起掃盲班,讓這個目不識丁的藏族姑娘第一次拿起了書本。18歲那年,她因為嗓子好、愛跳舞,被推薦到西藏歌舞團,從此改變了命運。
1964年,雍西迎來了人生高光時刻:她帶著《北京的金山上》進京演出,不僅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接見,還被送到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深造。一個曾經(jīng)在田地里勞作的農(nóng)家女,愣是靠著一副好嗓子和新時代的機遇,成了國家級歌手。那時候的她,穿著藏袍在舞臺上唱歌,眼里全是對未來的憧憬,誰能想到后來的人生會有那么多波折呢?
事業(yè)順風順水的雍西,婚姻卻不太順利。第一任丈夫韓德江是軍人,兩人1968年結(jié)婚,1971年生下女兒韓紅。可惜在韓紅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雍西忙著工作,只能在韓紅9歲時把她送到北京奶奶身邊。那時候的韓紅,拖著個小行李箱,揣著幾盒餅干就獨自坐火車去了北京,從此和母親開始了漫長的分離。
后來雍西改嫁成都的周教授,可韓紅對這個繼父始終親近不起來,母女倆因為家庭矛盾鬧得很僵。直到韓紅在樂壇嶄露頭角,兩人才慢慢和解。說起來,韓紅簡直是母親的“復制粘貼”: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賦,6歲在軍隊演出,16歲入伍,后來靠自己創(chuàng)作的《喜馬拉雅》拿下央視大獎,一步步成為華語樂壇的“大姐大”。但事業(yè)上的成功,始終彌補不了親情的空缺——別人家母女能常常見面,她們卻因為早年的分離,連相處都帶著幾分拘謹。
雍西去世前,留下兩個心愿:
一是葬禮從簡,二是希望女兒能找個好歸宿。說到這兒,很多人都納悶:韓紅條件這么好,為啥一直單身呢?其實她年輕時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對象是同為音樂人的李延亮,兩人在軍隊相識,志同道合,可惜最后還是分手了。韓紅還為此寫了《擦肩而過》,歌詞里全是遺憾。
不過后來她常說,單身不是因為放不下過去,而是覺得人生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從2000年開始,韓紅就投身慈善,汶川地震、河南暴雨……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她帶著團隊救災的身影。這些年她收養(yǎng)了280多個孤兒,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公益上,用她的話說:“我有很多孩子,不孤單。”但母親終究是母親,雍西臨終前還念叨:“紅啊,媽走了,誰陪你說說話呢?”
這事在網(wǎng)上傳開后,網(wǎng)友們的評論特別感人。有人說:“雍西奶奶從農(nóng)奴制下的小姑娘到歌唱家,這一輩子太不容易了,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奮斗史。”還有人替韓紅解釋:“她把對母親的愛都給了公益,單身不代表不幸福。”當然也有心疼的聲音:“再強的人也需要家人,希望韓紅老師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溫暖。”
作為旁觀者,看著韓紅和雍西的故事,突然覺得親情有時候像一條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流方向不同,但源頭都是愛。雍西當年把女兒送走,是無奈也是心酸;韓紅選擇單身,是倔強也是擔當。她們或許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親密母女”,但彼此的牽掛從來沒斷過——雍西肯定為女兒的成就驕傲,韓紅也一定記得母親教她唱的第一首藏族民歌。
現(xiàn)在雍西走了,韓紅又成了沒有父母的孩子。但就像她在公益里說的:“幫助別人,就是最好的紀念。”或許對她來說,母親留下的不僅是遺傳的好嗓子,更是那份從苦難里開出花來的勇氣。人生路上,有人選擇成家立業(yè),有人選擇四海為家,只要心里有熱愛、有牽掛,就是最好的活法。
愿雍西老人一路走好,也愿韓紅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xù)帶著母親的期許,在她熱愛的音樂和公益路上,活得熱烈而自由。畢竟,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止一種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