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晨婷
一季度國民經濟成績單公布,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GDP、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數據。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318758億元,同比增長5.4%,超出不少人的預期。此前,時代周報記者綜合多家機構預測值,市場對一季度增速的預判在5.2%左右。
多項指標較去年實現快速回升。一季度,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6.3%,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6%,比去年全年分別回升0.6、0.3、1、1.1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政策措施加力擴圍,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顯效,推動今年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各地抓早抓實,搶抓開局,搶抓出口,搶抓機遇,有力有效帶動了生產需求回升。
3月社零增速創去年以來新高
3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940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6610億元,增長6.0%。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11月以來,社零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加快,3月社零增速也創造14個月以來的新高。
1—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商品零售和餐飲收入的增速差距不大,分別是4.6%、4.7%。
社零增速情況(圖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具體來看,各種限額以上單位商品中,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和文化辦公用品類在一季度增速最快,分別是26.9%、25.4%、2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3%。汽車類、飲料類和石油及制品類同比小幅減少。
這和今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不無關系。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零時,消費者累計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3571萬臺,發起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208.5萬份,有力促進了消費的回升。
大力提振消費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今年3月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再次提出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不少經濟學家在采訪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后續可能出臺的增量政策中,消費擁有較大的潛在空間。
不過,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仍同比下降0.1%。其中,3月份CPI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已經轉漲,同比上漲0.3%。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則同比下降2.3%。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5%。
“這兩年,無論是居民消費價格CPI還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都在低位運行,分析其原因,既有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復雜變化的因素,也有中國經濟處于轉型發展階段、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影響。”盛來運分析稱,目前,新動能所帶動的價格上漲還難以對沖傳統動能衰減帶來的下行壓力。
例如,2016-2019年,以鋼鐵為代表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價格平均漲幅是9%左右,2000-2024年平均漲幅只有0.9%。因此,相關產業的調整會對相關產品價格帶來一系列影響,中國價格的波動運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結構性特點。
出口一季度增長6.9%顯韌性
出口也是一季度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103013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61314億元,增長6.9%;進口41700億元,下降6.0%。
3月份,進出口總額37663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出口22515億元,增長13.5%;進口15148億元,下降3.5%。
“3月出口同比大幅回升,外需回暖并非主因,更多是受春節錯位的影響。“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趙偉表示,據測算,春節因素推升今年3月出口約6.7個百分點。對美國直接”搶出口“和對新興經濟體的協同供給類”搶出口“現象也為出口提供了支撐。這與2018-2019年美國加征關稅期間我國加速境外供應鏈重組、對新興經濟體出口走強的現象類似。港口貨運量數據也顯示,越接近”對等關稅“公布節點,貨運量脈沖式上升越明顯。
今年春季廣交會于4月15日開幕,首期展會分別聚焦“先進制造”“品質家居”“美好生活”,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被稱為外貿晴雨表的“中國第一展”熱度不減,內外客商洽談熱火朝天。
現場不少外貿從業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國際政策會對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企業出海并非只有單一市場,今年來自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采購商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第137屆廣交會現場(圖源:時代周報 王晨婷/攝)
外貿的韌性得益于貿易多元格局。盛來運介紹,目前,我國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伙伴。另外,我國積極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今年一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占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
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這也意味著我國對某一個國家單一出口市場的依存度在下降。比如,在2018年,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是19.2%,去年已經下降到14.7%。
在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看來,應對外部沖擊,我國政策此前已有充分預案。如將赤字率上調至4.0%左右,專項債規模擴大至4.4萬億等。
此外,他還指出,二季度注資特別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將開始發行,加之專項債“自審自發”加速推進,新增專項債發行也會加快,預計政府債凈融資額將比一季度繼續加大。目前,搶轉口的窗口尚未關閉,預計出口短期內不會明顯下滑。
信息服務業投資漲超3成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原本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盛運來說。
從數據來看,過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2024年,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8%左右。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10%左右。
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也是經濟的一大亮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
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繼續提升。一季度,裝備制造業的比重達到33.7%,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的比重是15.7%,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趨勢明顯。
在投資方面,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5%,其中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4.4%、30.3%、28.5%、26.1%。
第137屆廣交會現場,四足機器狗引發眾人圍觀。(圖源:時代周報 王晨婷/攝)
“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等正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信政資產研報指出,當前經濟呈現“U型”復蘇特征,預計全年GDP增速維持在5%左右,主要得益于政策發力與企業盈利周期觸底回升。盡管二、三季度可能受美國加征關稅拖累,但國內需求溫和修復與庫存周期改善將支撐經濟韌性。
4月底將是觀察增量政策會否出臺的關鍵節點。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預計,貨幣政策重心將由一季度防風險轉向穩增長,降準先行、降息隨后,促消費結構性工具將較快出臺;財政政策“力度加力、進度加快”雙輪驅動模式值得期待。基準情境下,二季度GDP增速在5%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