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因遭受“鳥屎攻擊”而走紅的鄭州“天屎之路”,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場“人鳥如何共生”的爭論。
圖為熱搜截圖
事實上,寧波大學也有一條讓大學生又愛又恨的“天屎之路”。
據潮新聞消息,從學校成立之初,這條“天屎之路”便已存在,成為學生們獨特記憶符號。這條路甚至被寫進歌里,被編成段子,還被列為畢業留影的經典地標……
從學校成立之初,寧波大學這條“天屎之路”便已存在
“主校區進門的主干道兩側,樟樹高大挺拔,由于生態較好,逐漸成為白鷺的重要棲息地。”該校一名老師介紹,每年4月至8月,數百只白鷺會至此筑巢繁殖,直至9月南遷越冬。“這幾個月,路過‘白鷺林’要加快腳步,小心再小心。”
圖為每年4月至8月的路況
盡管鳥屎帶來諸多不便,但師生們普遍抱有寬容之心。
“白鷺愛來,說明我們學校生態好,這是好事。”學校里的戴同學稱,這些年不僅有白鷺,白頭鵯、夜鷺這些鳥也越來越多,它們被戲稱為“校園生態檢驗師”。
戴同學表示,“大家早已習慣,畢竟對NBUer(寧波大學學生)來說,不體會一下‘屎’到臨頭的感覺,大學生活是不圓滿的。”
圖為寧波大學學生留言
“如果有人仰頭張嘴接鳥屎,接中的概率會有多大?我們不如做個‘冰淇淋模型’吧。”2024年,寧波大學物理專業本科生路集善的一篇推導“被‘天屎’擊中概率”的論文,曾在網絡走紅。
寧波大學物理專業本科生路集善還為此問題寫了篇論文
他通過數學模型分析出一項有趣的結論:若以55.4秒快速通過長約277米的“白鷺林”,便可有效避開“天屎”攻擊。若超過這個時間,必定會被砸中。
圖為論文截圖
路集善同時補充,“但這只是通過假設得出的結果,具體每秒會覆蓋多少平方米地面這一參數很難確定。”
不過路集善表示這只是通過假設得出的結果
據了解,為了幫助大學生們防御“天屎”,寧波大學還專門推出了文創雨傘。
寧波大學推出的專屬文創雨傘
專家:杜絕“天屎”不現實,建議多包容
針對鄭州的“天屎之路”,專家指出,夜鷺排泄糞便隨機性太大,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夜鷺的成群棲息,也意味著這里的生態環境的優良。要想杜絕夜鷺糞便給市民帶來的干擾,這也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附近和路過的居民給予理解和包容。
同時,專家建議,在此停車的市民,盡早把愛車清理干凈。因為夜鷺吃的是魚蝦,排出的糞便內含有尿酸鹽,具有輕微的腐蝕性,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無害,但如果掉到車上,時間長了,就不太好沖洗。路過的市民可以隨身佩戴一把雨傘,多加注意,以免鳥屎弄臟了衣物。
4月15日,澎湃新聞評論稱——某種程度上說,“天屎之路”的存在是一種提醒:人是萬物之長,卻不是地球上的唯一,人需要學會與其他生靈共存共生。找到彼此接納的方式,而不是此消彼長,才更符合今天社會應有的生態文明水位。
中國青年報(整理:陳茜)綜合潮新聞、澎湃新聞、央視網、大河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