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只剩下兩只斑鱉了,并且這兩只都是雄性,一只在中國的蘇州動物園,另一只在越南,這個殘酷的現實又一次證明了人類的活動會給自然界的物種帶來毀滅性的危機。斑鱉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2.7億年,它和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物種,因此一直被當作活化石來看待。
成年斑鱉的體長能超過一米,體重堪比三個成年男性。它與其它鱉類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在捕食時不是伏擊,而是主動出擊,但它需要50個足球場那么大的深水水域來作為自己的獵場。可是在現在的長江流域中,這樣的地方還存在嗎?
導致斑鱉即將滅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家把它當成了普通鱉類,瘋狂獵殺了上百年。在斑鱉終于被列為獨立物種的時候,它的數量已經所剩無幾了,而在保護斑鱉的行動中,總是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絕望。
2019年,我國科學家對國內僅存的最后一只雌性斑鱉進行人工授精時,它竟然意外死亡了,人類最先進的輔助生殖技術竟然變成了它的死亡儀式。雖然我國科學家已經破譯了斑鱉的蛋白編碼基因,從理論上可以將它們復活,但精子活性過低依然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更讓人絕望的是,當越南最后一只雌斑鱉在2023年死亡之后,科學家竟在它體內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卵巢組織,這些充滿生命力的卵泡與毫無活力的精子,形成了一種殘酷的對比。
斑鱉的消失絕非僅僅是一個物種的消失,而是會引發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連鎖問題。作為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斑鱉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以螺類、貝類及小型水生生物為食,可以有效控制它們的數量。一旦斑鱉徹底消失,那螺類將失去天敵,數量很可能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進而引發一系列生態失衡問題。
首先,螺類的大量繁殖會改變水體生態結構,擠壓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間,導致魚類、蝦類等物種減少,影響到漁業資源。更嚴重的是,某些螺類是血吸蟲的宿主,它們數量的大幅增加會提高血吸蟲病的傳播風險。
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感染者可能出現肝脾腫大、腹水甚至死亡。長江流域曾是血吸蟲病的高發區,20世紀通過綜合防治才得到控制。但如果斑鱉滅絕導致螺類泛濫,血吸蟲病的防控體系可能被擊穿,會威脅到數億沿岸居民的健康。
另外,斑鱉的挖穴行為有助于河床底質的循環,促進水體的自凈能力。它們的消失會導致河床出現過多的沉積物,從而影響到水質,甚至會加劇洪澇災害的風險。這一系列連鎖反應表明,物種滅絕一定不是孤立的,而是牽一發動全身的生態災難。保護它們不僅僅是在保護自然,更直接關系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安全。
雖然在保護斑鱉的過程中出現了太多絕望的時刻,但是在2024年,我國科學家破譯的斑鱉基因組圖譜顯示,斑鱉細胞的自噬基因進化會讓它更加長壽,這一突破性發現有望改變我們保護斑鱉的方式。
另外,中越科研團隊聯手構建的斑鱉方舟基因庫已經保存了12萬份生殖細胞,為未來通過跨物種生殖技術實現它們的種群復蘇奠定了基礎,雖然這種跨物種的基因復活技術充滿了爭議,但卻為極度瀕危的物種保留了復活它們的方式。
總的來說,全球只剩下兩只雄性斑鱉的事實說明斑鱉的滅絕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這是在警示我們,保護不應在物種瀕臨滅絕時才行動,而應在它們尚存生機時就開始保護。否則即便科技再先進,我們也只能眼睜睜見證又一個古老生命的消失,成為地球歷史上又一段人類親手書寫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