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從啥時起,專家這兩字兒逐漸濫了,老百姓干脆把“專家”貶斥為“磚家”。今天我要說的是公共交易領域的專家。
這幾年,呼和浩特市公共資源交易監(jiān)督管理局重拳出擊,加大評標專家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打擊力度,僅2025年一季度,監(jiān)管局協(xié)同相關部門就對27名存在負面行為的評標專家進行了處理,其中18人暫停評標,9人永久清退,有力地維護了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嚴肅性與公信力。
事實上,不只是呼和浩特市在整頓評標專家亂象,自2024年10月17日國家發(fā)改委公布《評標專家和評標專家?guī)旃芾磙k法》后,各地持續(xù)加大對評標專家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查處力度,一大批不專業(yè)甚至玩“貓膩”的評標專家被處理,有力地凈化了評標專家隊伍。
評標專家能夠通過打分、審定,決定誰中標、誰落選,所以在海量的公共資源交易中,他們雖然只是手握小小“評標評審權”,但背后牽扯的卻是大大的經濟利益。這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雖然很多專家都能依法依規(guī)履職,但不夠專業(yè)甚至以權謀私的專家也不少。
事實上,評標專家的亂象由來已久,有的專家收受賄賂、拿人手短,在打分評審時自然有意無意的“照顧”自己人;有的專家結成了“小圈子”,你給我便利,我給你高分,在評審時“互幫互助”;還有的地方專家?guī)觳唤∪恍<疑对u審都敢上,滋生暗箱操作,吃相十分難看。
當然,對于評標專家,我的意見是,在找到更合適的角色前,評標專家暫時還不可或缺,少了他們的存在或許會衍生更多問題,畢竟有的投標文件寫得天花亂墜,實際內容卻像方便面包裝上的牛肉一樣——僅供參考。所以,對評標專家不能一棒子打死,需要分清好壞。明確這一點,就能談改善。
首先是制度,規(guī)范的制度永遠是預防問題的利劍,只有建立行之有效、持續(xù)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特別是在發(fā)現(xiàn)漏洞和腐敗問題時,既要迅速處理,還要舉一反三地從制度上“填洞補缺”,防止類似行為再次發(fā)生。比如,有些地方強化科技賦能,建設專家?guī)炱脚_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隨機抽取專家、“雙盲”遠程異地評標評審,大大減少了圍標和人情標的情況。
其次是管理,有效的管理是確保專家?guī)旖】蛋l(fā)展的保證。呼和浩特處理了27名評標專家,其實就是在強化管理。簡單來說,就像黨政干部“能上能下”一樣,評標專家也“能進能出”,對于一些出問題的評標專家,該黃牌的黃牌、該紅牌的紅牌,絕不姑息。另外,對于通報專家在評標評審中存在的違法違規(guī)等問題,還要通報專家工作單位、行政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監(jiān)察機關,對其行為依法嚴肅處理。
最后,我想提出一個設想,既然可以有“智能公務員”和“智慧法官”,也可以償試“智能評標員”,人工評標雖然自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就不能以“AI”代替嗎?
(此文為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