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暉
4月14日下午,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市長胡衡華,一同前往“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
在指揮大廳,袁家軍主持召開現場調度會,隨機抽查相關工作情況。
袁家軍還認真觀摩實戰演練,并逐一點評。他提到,當前,數字重慶建設已進入加快形成基本能力的重要階段。
他還提到,聚焦城市治理最現實、最緊迫、最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關鍵問題,突出多跨協同,強化實戰實效,扎實推動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全面躍升,不斷增強超大城市發展、服務、治理能力。
幾個信息值得關注。
第一,超大城市治理。
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城鎮化率快速提升。
2024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943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67%,這也是我國城鎮化率首次超過三分之二。
城市規模的日益擴展,城市結構的日趨復雜,也給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擁有8.24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3200萬常住人口,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
對于超大城市來說,人口聚集、資源集中,有利于產業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傳統條塊分割、靠人盯守、事后應急的治理方式,越來越難以應對。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第二,數字化。
重慶探索的抓手就是“數字化賦能”。
2023年4月25日,數字重慶建設大會召開,自此拉開了數字重慶建設的大幕。擔任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的是袁家軍、胡衡華。
什么是數字重慶建設?
數字重慶建設就是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方面,促進各領域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加快形成與數字變革時代相適應的生產方式,整體推動市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重慶設定的目標是——一年形成重點能力、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體系能力。
按照重慶的部署,要建設“1361”整體構架,具體指的是:
其中的“3”,指的是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市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區縣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鎮街基層治理中心。
第三,主軸。
這幾年來,數字重慶建設持續加速。
今年1月的數據顯示,重慶數字賦能指數,已達到87.6%,位居西部第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下屬“賽迪顧問”,發布2024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百強榜”和“活力榜”,重慶分列“前十”和“前三”。
當前,重慶正錨定“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目標,著力提升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能力。
在今年1月召開的“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上,袁家軍說,“重點領域基本能力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他還提到,進一步深化理解三級治理中心是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的“主軸”,著重抓好數據歸集共享、應用上線、應用貫通、應用實戰,推動實現三級治理中心生成、傳遞、轉化、檢驗數字重慶基本能力。
袁家軍、胡衡華此次前往的,就是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據央視此前介紹,中心包括1個市級中心、41個區縣(開發區)中心、1031個鎮街中心,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基層治理體系整體重構。
市、區縣、鎮街三級高效聯動,大幅提高了城市運行和治理效率。例如,依托三級治理中心高效的預案設計,渣土車冒裝違規事件的辦理時效,從以前“按周計”提升為“按小時計”,事件處置率從20%提升到90%。
第四,觀摩實戰演練。
在指揮大廳,袁家軍主持召開現場調度會,隨機抽查相關工作情況。
會議實時聯線巫山縣、渝中區、永川區、合川區等區縣治理中心,開展危巖地災處置、高樓消防、森林滅火、防汛搶險等實戰演練。
江北區、市公安局分別就建設“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和“全民反詐”應用作交流發言。
袁家軍認真觀摩實戰演練,聽取發言,并逐一點評、提出工作要求。
他說,要聚焦解決制約城市安全、平安穩定、為民服務、推動發展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發揮三級治理中心主軸作用,堅持邊建邊用邊完善,加快構建三級貫通、五級聯動、多跨協同、閉環管理的工作體系,推動基本能力全面躍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