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則有關烏克蘭武器情況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從西方武器在烏戰場的不佳表現,到烏克蘭自身國防工業的改革與創新,都展現出烏克蘭武器領域復雜的現狀。
據俄新社4月12日報道,烏克蘭最高拉達國家安全、國防和情報委員會主席葉戈爾·切爾涅夫表示,因俄羅斯電子戰系統發揮作用,烏軍人放棄使用某些西方武器,如“神劍”GPS制導炮彈。他認為部分外國武器供應效果不佳,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起初“神劍”炮彈有效,但俄方學會應對之法后便失效,烏方已將情況告知西方伙伴,并要求其作出改變或停止供應此類武器。
德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系統也問題重重。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4月11日報道,德國軍方內部文件顯示,PzH2000自行榴彈炮“非常容易發生技術故障”,質疑其戰時適用性;“豹”-1A5主戰坦克裝甲薄弱,常作輔助火炮;“豹”-2主戰坦克雖裝甲受贊譽,但零配件供應不足,維修保養費時費力,難以在前線修復;IRIS-T防空系統彈藥貴且數量不足,“愛國者”等其他西方防空系統也有類似問題。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稱對此報道感到驚訝。
面對與俄羅斯在兵力和武器數量上的劣勢,烏克蘭自2022年開始對國防工業進行改革和現代化。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瓦列里·扎盧日內在2023年指出“技術就是答案”,基輔積極尋求與西方軍工企業合作。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表示,烏為國際伙伴提供了實戰測試產品和長期合作機會。
盡管烏克蘭在武器裝備領域曾高度依賴西方供應,2020-2024年間成為世界第一大武器進口國,但如今這種依賴正在減弱。烏克蘭戰略產業部長赫爾曼·斯梅塔寧稱,前線使用的武器有40%是國產的,烏希望保持這一趨勢并獲技術領先地位,增加長期資金投入和烏西軍工業合作至關重要。目前,萊茵金屬等歐美企業已在烏開設工廠,烏軍工業雇傭30多萬員工,800多家武器制造商開展業務。
在技術創新方面,烏克蘭主要聚焦于無人機性能提升和地面機器人應用擴展。基輔軍方預計今年引進超15000臺地面機器人執行高風險任務,但該技術仍在開發階段。無人機在戰場已廣泛應用,烏總統顧問稱烏有能力年產500萬架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澤連斯基表示烏已研制出20多種光纖無人機,可規避電子戰反制。此外,烏還公布了能摧毀伊朗“目擊者”自殺式無人機的新型無人機,且已成功摧毀約20架。
近日俄軍在蘇梅對烏軍指揮會議實施精準打擊,烏方雖動用非國產電子對抗與防空系統,仍損失慘重。在俄烏戰場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裝備頻頻出現問題,暴露出對外依賴帶來的不確定性。烏克蘭如何擺脫困境?未來發展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