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即1945年4月15日,北美P-82(F-82)“雙野馬”雙座雙發戰斗機首次試飛。
北美P-82“雙野馬”戰斗機的設計非常特別。
這是美國空軍裝備的最后一種活塞式戰斗機。這架原型機由兩架略微放大的P-51“野馬”戰斗機的機身組成,通過共用的中間翼段和水平尾翼連接到一起。它的出現是為了擴大戰斗機為戰略轟炸機護航的范圍,同時又不會增加飛行員的體力和心理壓力。
飛行中的F-82。在中央翼段下方,可以看到用于掛載副油箱和武器彈藥的掛架。
“雙野馬”駕駛艙的操縱系統有兩套,左右兩側的飛行員可以交替駕駛。正常情況下,左側飛行員是機長,負責在空戰中操控飛機,右側為領航員。如果機長出現傷亡,另一名飛行員可以繼續執行戰斗任務。正常飛行狀態下,領航員會暫時接管操控,讓機長獲得休息機會,機長甚至可以將座椅靠背向后放平小憩片刻。得益于這個特殊設計以及較大的燃油容積,“雙野馬”的航程達到了3600千米,比原始的“野馬”單座單發戰斗機多出了1100千米。
這架“雙野馬”配備了火箭彈掛架和三個副油箱。
“雙野馬”的飛行性能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無外掛最高速度達到760千米/小時,幾乎就是活塞飛機的極限,升限12000米,武器為配備在中間翼段的六挺12.7mm機槍。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攜帶1800千克炸彈、十幾枚127mm火箭彈和一個裝有八挺多口徑機槍的吊艙。
F-82F夜間巡邏截擊機,配備兩個副油箱,中央翼段下方是雷達吊艙。
遺憾的是,性能出眾的“雙野馬”誕生時間太晚沒有參加二戰,日本投降時,北美公司只完成了美國空軍500架訂單中的20架。隨著二戰的結束,美軍將訂單減少到270架,截至1950年停產時,共有225架“雙野馬”被制造出來。隨后,美國空軍進入噴氣時代,只不過因為朝鮮戰爭的突然爆發,才讓這些“雙野馬”有了發揮的空間,從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它們的退役時間。
飛行中的F-82F。
在朝鮮戰爭中,“雙野馬”被當作護航戰斗機、攻擊機、遠程偵察機、全天候巡邏截擊機使用。根據美國空軍的數據,這些“雙野馬”在戰斗中擊落了朝鮮的五架雅克-9和拉-7(也可能是拉-11)戰斗機。美國空軍在朝鮮戰爭中的首次空戰勝利就是威廉·哈德森中尉駕駛“雙野馬”戰斗機在1950年6月27日創造的。
F-82攻擊型,最大武裝狀態,10枚152mm火箭彈、兩枚2000磅炸彈和一個裝有八挺大口徑機槍的吊艙。
據美國空軍檔案,在朝鮮戰爭中“雙野馬”還擊毀了地面上的16架朝鮮飛機。不過,朝鮮方面沒有公開他們的損失情況,所以很難說這些檔案中有多少可信度。“雙野馬”在戰斗中損失6架,其中一架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一架在機場被朝鮮夜間轟炸機摧毀,其余飛機在戰斗任務中損失。
機庫中的F-82,發動機罩已打開,螺旋槳處于順槳位置。
1951年底,美國空軍F-82“雙野馬”中隊已經開始出現備件不足的情況。由于預計這些戰斗機很快就會報廢,所以有些備件的生產在1949年就已經停止。這直接造成“雙野馬”的使用強度降低,1952年春,這些戰斗機不再執行作戰任務。美國空軍最后一架F-82一直作為氣象偵察機飛越阿拉斯加,一直飛行到1954年。
三架著名的F-82“雙野馬”戰斗機。上方是1947年創造從紐約到夏威夷群島連續飛行7995千米紀錄的“雙野馬”。中間是一架駐阿拉斯加的第449中隊的戰斗機,紅色的機尾和翼尖有助于迫降后被搜救飛機發現。下方是夜間攔截機,機尾和翼尖被漆成星空圖案——這是米切爾空軍基地第5戰斗機中隊的標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