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特朗普在關稅戰中邁出了投降的第一步。在中國反制美國加征125%關稅之后,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在官網發布了一條通知: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
這被媒體稱為“美國對華關稅出現首個松動信號”。
但其實,“松動”一詞不準確,這可以理解為美國投降的第一步。
因為統計顯示,被豁免的電子產品占據中國對美出口總量的20%-25%,美國73%的智能手機、78%的筆記本電腦都在中國生產。特朗普不豁免,受害者是美國自己。美國沒有其它可選項,這是不是投降的表現?
而現在,特朗普政府投降的第二步又開始了。
4月14日,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慮為美國汽車制造商提供進口零部件關稅豁免,幫助他們轉向在美國生產的零部件。
請特別注意,特朗普還表示,這些汽車公司要在美國生產確實需要一點時間。
這是什么意思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說,目前就不存在純美國制造的汽車。因為美國所有品牌的汽車,其大量的零部件依賴于外國進口,而美國在三五年內無法建立起自己的汽車產業零部件供應鏈。
我國及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數據表明,美國汽車制造業對中國汽車零部件的依賴度達到27%,對韓國是18%、對日本是15%、對加拿大是12%,對德國是9%。而對鄰國墨西哥的依賴度最高,占據32%。尤其是福特、通用兩大車企對墨西哥等海外工廠的依賴度高達50%以上。
可以這樣說,一輛汽車,哪怕是缺一個齒輪、一根進氣管甚至一顆專用螺絲,都沒法生產出廠。
延展開來看,中國和外國制造的各類產品及零部件,覆蓋美國生產和商品的全領域。離開了外國成品及零部件,美國的生產和生活就將陷入癱瘓,導致美國崩盤。
如此,特朗普不可能通過大幅加征關稅來增加政府稅收,達到其根本的目的——化解隨時可能壓垮美國經濟的36萬億美元債務危機。
短短3天時間里,特朗普在豁免了20種電子類商品的關稅之后,又打算豁免汽車零部件關稅。這是特朗普投降的第二個表現。
那么,擺在我們面前的選項有兩個:
一是與美國談判妥協,盡量爭取美國大幅削減增加的關稅率。
認為那是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政策方面的松動,是美國釋放善意,然后就與特朗普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妥協,各方削減一點關稅。
但我們必須看清楚一個要害問題:特朗普只會選擇對美國必須、對美國有利的品類豁免或者減少關稅。這對中國利大還是弊大?我想誰都清楚。
二是絕不妥協,趁他病要他命。
我們如果退而求其次,與美國妥協,給美國打造自己的產業鏈的過渡期,并完成了把墨西哥之類的國家當成中國商品的替代國之后,中國將面臨什么樣的狀況?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目的,是想通過進口和國內物價上漲增加征稅基數,獲得更多的稅收,有能力償還美國36萬億美元的到期國債本金和利息,保住美國經濟不能崩潰。但完全忽視了美國離不開外國商品和資源的重大問題。
結果是,關稅戰才開打,就發現情況不妙。加征高額關稅的結果,是美國政府將殺死自己的企業。
既然特朗普已經開啟了關稅戰,發現情況不對之后,就想投降。我們能受降嗎?能給美國機會,讓他最終完成對中國商品的替代之后,再來打垮中國經濟嗎?
具有戰略遠見的人都清楚,話就不必多說了。
最后我想說,中國要獲得安全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的最根本條件是一個:美國崩潰,失去稱霸世界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