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傷寒論名家解讀匯編——第25條

0
分享至



第25條: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經曰:如服一劑,病證猶在者,故當復作本湯服之。服桂枝湯汗出后,脈洪大者,病猶在也;若形如瘧,日再發者,邪氣客于榮衛之間也。與桂枝二麻黃一湯,解散榮衛之邪。



方有執《傷寒論條辨》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生姜一兩六銖,切杏仁十六個,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服桂枝湯,證轉大汗出,脈轉洪大者,風多寒少,風邪欲散而寒持之,兩皆不得解而熱反甚也。與桂枝湯如前法者,重賾之也。形如瘧日再發者,邪居淺而外向,終為微寒所持,故曰汗出必解,言須發之也。桂枝二麻黃一湯者,重解風而輕于散寒也。



喻嘉言《尚論篇》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此亦風多寒少之證。服桂枝湯治風而遺其寒,汗反大出,脈反洪大,似乎風邪再襲,故重以桂枝湯探之,若果風邪之故,立解矣。若形如瘧,日再發,則邪本欲散,又且淺而易散,其所以不散者,終為微寒所持,故略兼治寒,而汗出必解也。



張志聰《傷寒論集注》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 生姜一兩六銖杏仁十六個 甘草一兩二銖 大棗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服。

此言太陽通體之氣從肌腠而外合于膚表也。服桂枝湯者,承上文而言太陽之邪入于肌腠,故宜服桂枝湯也。大汗出、脈洪大者,肌腠之氣而外合于膚表,標陽氣盛,故脈洪大而汗出也,與桂枝湯如前啜粥之法,以助藥力。若服湯不解而形似瘧,日再發者,日中而陽隆,太陽之氣從肌出表,日西而陽衰,太陽之氣從表入肌,外邪未盡而寒熱隨之,故似瘧而再發也。此肌表相持,汗出必解,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合解肌表之邪。



張錫駒《傷寒論直解》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 生姜一兩六銖 杏仁十六個 甘草一兩二銖 大棗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服。

此言太陽之氣,在肌而復通于表也。服桂枝湯,大汗出者,水谷之津由肌表而出也;脈洪大者,標陽氣盛,表解而肌尚未解也。故與桂枝湯,如前啜粥之法以助藥力。若形似瘧之往來寒熱,日再發者,肌表之邪俱未盡,汗出必解,又宜桂枝二以解肌,麻黃一以解表。



尤在涇《傷寒貫珠集》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桂枝湯,汗雖大出而邪不去,所謂如水淋漓,病必不除也。若脈洪大,則邪猶甚,故宜更與桂枝取汗。如前法者,如啜熱稀粥,溫覆取汗之法也。若其人病形如瘧,而一日再發,則正氣內勝,邪氣欲退之征。設得汗出,其邪必從表解。然非重劑所可發者,桂枝二麻黃一湯以助正而兼散邪,而又約小其制,乃太陽發汗之輕劑也。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論見前。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大棗五枚,擘 炙甘草 芍藥 生姜各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柯琴《傷寒來蘇集》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①,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桂枝湯,取微似有汗者佳,若大汗出,病必不除矣。然服桂枝后大汗,仍可用之更汗,非若麻黃之不可復用也。即大汗出后,脈洪大,大煩渴,是陽邪內陷,不是汗多亡陽。此大汗未止,內不煩渴,是病猶在表,桂枝癥未罷,當仍與之,乘其勢而更汗之,汗自漐漐,邪不留矣。是法也,可以發汗,汗生于谷也;即可以止汗,精勝而邪卻也。若不用此法,使風寒乘汗客于玄府,必復惡寒發熱如瘧狀。然瘧發作有時,日不再發,此則風氣留其處,故日再發耳。必倍加桂枝以解肌,少與麻黃以開表,所謂奇之不去則偶之也,此又服桂枝后少加麻黃之一法。

① 日再發者:此上宋本有“一”。



吳謙《醫宗金鑒》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注】服桂枝湯,大汗出,病不解,脈洪大,若煩渴者,則為表邪已入陽明,是白虎湯證也。今脈雖洪大而不煩渴,則為表邪仍在太陽,當更與桂枝湯如前法也。服湯不解,若形如瘧,日再發者,雖屬輕邪,然終是為風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小發榮衛之汗,其不用麻黃桂枝各半湯者,蓋因大汗已出也。

【集注】方有執曰:服桂枝湯,證轉大汗出,脈轉洪大者,乃風多寒少,風邪欲散而以微寒持之,兩者皆不得解,而寒熱如瘧也。桂枝二麻黃一湯者,重解風而輕于散寒也。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去節)十六銖 甘草一兩二銖 杏仁(去皮、尖)十六枚 生姜(切)一兩六銖 大棗(擘)五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集解】張璐曰:詳此方藥品,與各半不殊,惟銖分稍異,而證治攸分,可見仲景于差多差少之間,分毫不茍也。



陳修園《傷寒論淺注》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注】邪之在表與在肌,其治不可以或混。而病之在表與在肌,其氣未始不相通。

如審系太陽肌腠之病,服桂枝湯,取微似汗者佳;若逼取大汗流漓而出,病反不除。其脈勢必變浮緩而為洪大者,察其桂枝證未罷,當仍與桂枝湯,如前啜粥令微似汗之法。是法也可以發汗,汗生于谷也;即可以止汗,精勝而邪卻也。凡系肌腠之病,宜無不愈矣。

若猶未能即愈,寒熱往來,其形似瘧,但瘧有定時,而此則作止無常。日再發而與瘧分別者,不獨肌病,兼見表病,表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此服桂枝后少加麻黃一法。

此一節,言太陽之氣在肌而復通于表也。



陳伯壇《讀過傷寒論》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不冠“太陽病”三字,胡服桂枝湯耶?熱自發汗自出者,桂枝證也。汗出而熱不敢入者,以陽浮故。汗出罷而熱仍不敢入者,以桂枝湯先收回其陽,并收斂其汗,不收受熱邪故。茍服已而大汗出,大汗越出熱邪之外,熱邪遂遁入大汗之中,則謂桂枝收邪不收汗,不得為誣也。況汗不卻邪,邪將卻汗,勢必逼取太陽自固之汗,一發無余,非有大過人之汗而大汗出,微汗固未續,小汗亦不留在言外,于是并于陽之熱不即去,生于谷之汗不再來,行將悉索其漐漐之汗而不得,大汗可為不汗之反證,以須臾之藥力,亦一發無余故也。夫以不諳將息法之人服桂枝,直是服如水流漓之湯方耳。詎服汗解太陽病之湯方乎?不書太陽病者,明乎桂枝非與太陽有抵觸,乃服藥不如法,與前法有抵觸也。假令脈微而惡寒,又不能為桂枝恕矣。桂枝豈同重虛陰陽之汗藥哉?書脈洪大者,《素問》謂太陽脈至,洪大以長,洪大脈是太陽無病所應爾,惟長則氣治,大汗大耗其谷氣,度無長脈之足言,獨是洪大脈連下僅兩見,下文又明言大則為虛也。大與微之比較,微而虛,則戒更發汗;大而虛,則若不誤汗又不令汗。洪大云者,熱邪乘虛而入之象,與太陽脈至有異同也。曰與桂枝湯如前法,何居乎偏辱桂枝耶?前法轉移大汗庸有之,與洪大脈何涉耶?吾謂除卻桂枝證外無余證,便無別法以易前方,亦無別方以易前法,桂枝先闔太陽者也,對熱邪若冰炭,桂枝復開太陽者也,擲微汗如鋒鏑,曰形如瘧,微汗至矣。熱邪放松太陽,轉與汗戰矣。特句上多一“若”字,微示前法未備之意,指瘧狀僅露太陽之遺形,太陽仍沒收于病形之內,客其形者熱有所存,卻其熱者汗難取勝,不曰二三度發,曰日再發,一鼓汗勝邪,再衰邪勝汗,日延一日未可知,且發熱惡寒證不具,熱焰早為汗衰,汗液亦無寒分,徒留此不了了之虛形,太陽將安之若素矣。曰汗出必解,汗解所為非桂莫屬也。然既兩用桂枝矣,倘服至三劑,而太陽之闃寂如故,將奈何?又當為全個太陽謀出路,宜桂枝二麻黃一湯,與手足太陽交換其神通,令太陽翻作麻桂之威信以出,何不汗解之有?此變通桂枝之第八法,亦變通麻黃之第二法。有用麻、桂之名,卻無用麻、桂之實者,其窮神達化之仲景乎!方旨詳注于后。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桂枝本二也,陽非陰不治,桂枝有坤柔,故義取其二。麻黃本一也,陰非陽不治,麻黃有乾剛,故義取其一。本論無桂枝一麻黃二湯可知矣。凡主桂枝者可作二湯觀,凡主麻黃者可作一湯觀矣。然既宜桂枝之二,又宜麻黃之一,豈非二不成二,一不成一哉?又何異麻桂各半湯之不陰不陽哉?吾謂各半湯的是不陰不陽,太極本無極,本方是一陰一陽,無極而太極,各半湯不牽動陰陽,正休養其陰陽,本方更換出陰陽,正還復其陰陽。然則不陰不陽者,不開不闔之謂,一陰一陽者,一開一闔之謂乎?又非也。桂與麻相得,毋庸以闔力見長,麻與桂相得,毋庸以開力見長,且桂枝系之而后解,麻黃發之自能收,二方具有對待往來之妙,所異者桂枝啜粥以解外,麻黃不須啜粥以解表耳。同是覆取微似汗,又曰余如桂枝法將息,是麻黃證亦無如水流漓之慮,況桂枝證與桂枝湯如前法,可為麻黃矩矱乎?乃曲盡桂枝之長,猶特揭之曰汗出必解,豈大汗后可以窮桂枝哉?長沙取如瘧之汗,易如反掌,如謂本湯純為卻邪而設,何其以不武小視麻、桂乎?從可知本方與各半湯,皆納入于無聲無臭之中也。各半湯拋空麻、桂,無所謂麻、桂也,取各半而已。本方融會麻、桂,亦無所謂麻、桂也,取桂枝二而已,取麻黃一而已。服桂兼服麻,非服桂枝也。服麻兼服桂,非服麻黃也。服桂枝之二而已,服麻黃之一而已,不稱其力稱其德。“一”“二”兩字,其方意之真宰歟?蓋陰陽為生人之命脈,“一”“二”陰陽之點子,篇內于閑中點出,便如神龍之有睛,渺不知其在九霄之上,抑九淵之下也。注家管窺經方,一見麻、桂,只以“兩解”二字了之,曾何夢見一隙耶?



曹穎甫《傷寒發微》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不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此條訂正。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 生姜一兩六銖 杏仁十六枚 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服。

服桂枝湯而大汗出,設風邪即從汗解,脈當和緩,為其風邪去而營氣和也;設大汗后不見洪大之脈,而病仍不解,則陽明未曾化燥,故宜與桂枝湯如前法,不妨一汗再汗。此條與后一條為比例,后條脈見洪大,故宜白虎,本條脈不洪大,故仍宜桂枝,傳寫者脫去“不”字耳。若既服桂枝湯,形似熱多寒少之瘧,日再發而無定候,但令營氣與衛氣和,則一汗可愈。然必用桂枝二麻黃一湯者,則以營分之血熱,勝于衛分之水氣故也。



惲鐵樵《傷寒論輯義按》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成本“似”作“如”;“脈洪大者”作“若脈但洪大者”。《脈經》“再”后有“三”字。

志云:大汗出,脈洪大者,肌腠之氣,而外合于膚表。標陽氣盛,故脈洪大而汗出也。如前啜粥之法,以助藥力。

柯云:服桂枝湯后,而惡寒發熱如瘧者,是本當用麻黃湯發汗,而用桂枝則汗出不徹故也。凡太陽發汗太過,則轉屬陽明,不及則轉屬少陽。此雖寒熱往來,而頭項強痛未罷,是太陽之表尚在,因風邪泊營衛,動靜無常,故一日再發,或三度發耳。

《鑒》云:服桂枝湯,大汗出,病不解,脈洪大,若煩渴者,則為表邪已入陽明,是白虎湯證也。今脈雖洪大,而不煩渴,則為表邪仍在太陽也。

丹云:《玉函》有“但”字,可見其無他證也。

鐵樵按:此條是救大汗之法。服桂枝湯,當令微似汗,不可如水淋漓。今云大汗出,是服桂枝湯未如前法之故,是桂枝湯不誤,大汗出誤也。惟其誤在大汗出,所以見洪大之脈。須知脈洪大,則熱必壯也。

如水淋漓則當見洪大之脈,熱不解而反壯也,如此則奈何?曰:不須疑慮,再與桂枝湯取微似汗即得。故曰與桂枝湯如前法。傷寒定法,有汗用桂枝,無汗用麻黃。今上文云大汗出,下文云宜桂枝二麻黃一湯,何以故?曰:以其無汗也。何以知之?曰:觀“汗出必解”四字,可見得桂枝二麻黃一湯則汗出,汗出則熱解。是熱之不解,正因汗之不出,以是知其因無汗而用桂二麻一湯,非因大汗而用桂二麻一湯也。末二句,本是倒裝文法,“汗出必解”四字,當在“宜桂枝二麻黃一湯”之下,是則然矣。何解于“大汗”與“汗出必解”兩語之前后矛盾?曰:《玉函》《脈經》均作“若脈但洪大者”,各家注釋,均注意于“但”字,卻不注意“大汗出”之“大”字。須知下文之“汗出必解”四字,正因“大汗出”之“大”字,何以故?本陽證,汗之過當,則成陰證,。如“振振欲擗地”及“汗漏不止”“汗多成痙”諸條皆是,是誤汗也。本桂枝證,與桂枝湯是不誤也,但服桂枝湯當令微似汗,不可如水淋漓。今服湯后大汗出,是桂枝湯雖不誤,而服桂枝湯之法則誤,不誤則不入陰。法誤則救其法,救其法之誤須如前法,故曰“如前法”。此為一段,“若”字以后為另一段文字。“若”字后,“形”字前,當有“汗閉”兩字省去,此古時文法如此。蓋必如此然后簡,否則仲景之《傷寒論》豈不如鄙人之講義一般拖沓乎?然所以知其省卻“汗閉”兩字,不但因文法,更因病理。凡用藥當使藥與病相得,與病相得則病當藥,病當藥,藥力發而病去;藥與病不相得則病不當藥而正氣當藥,病不當藥則藥力發而病不去,正氣當藥則藥力發而正愈傷。正氣衰一分,病乃進一分。故病與藥不相得,則病進。今服桂枝湯后大汗出,即是病與藥不相得,汗雖出,病不去。汗出則正衰,正衰則病盛,病盛則傳里,傳里則表虛,表虛斯形寒,形寒斯汗閉。此所以知“汗出必解”句正從“大汗出”句來也。桂枝證服桂枝湯不為誤,不誤不致遽變陰證,充其量轉屬陽明而止。然邪之進亦常以漸,若其勢太暴,則正氣必起反射作用,而格拒于內。病邪欲傳陽明不得則退,卻因表閉不得與汗俱出,重復入里。此時邪正格拒,互為低昂,故寒熱如瘧狀,一日二三度發。欲救正此失,奈何?曰:當助正氣,驅邪外達,不當戕正氣,使邪內陷。醫有喜用瀉藥者,皆戕正助邪之手筆也。助正驅邪,莫如桂枝湯。以有芍藥、甘草護陰,姜、棗和營衛,桂枝解肌達表之故。邪之所以不出,因表閉不能與汗俱出。欲令出汗,莫如麻黃湯。尤宜注意者,此病之來路由于大汗出,今須救正大汗出之失,俾但小汗出乃得。欲令小汗出,莫如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各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此后有林億等原注,說明藥方分量,因無甚關系,從略。大約仲景原意桂枝湯原方取三之二,麻黃湯原方取三之一。林億等將其分量折算合為一方,故柯氏有背理之語。

柯云:邪氣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間,固非桂枝可解。已經汗過,又不宜麻黃之峻攻。故取桂枝湯三分之二,麻黃湯三分之一,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開其表,寓發汗于不發之中。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黃法也。后人合為一方,是大背仲景比較二方之輕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

張云:詳此方與各半,藥品不殊,惟銖分稍異,而證治攸分,可見仲景于差多差少之間,分毫不茍也。



冉雪峰《冉注傷寒論》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成本似作如,玉函,脈經同脈洪大者。作若脈但洪大者,再下脈經有三字,康平本與上條合為一條。

柯韻伯曰:服桂枝湯取微似有汗者佳,若大汗 出,病必不除矣。然服桂枝后大汗,仍可用之更汗,非若麻黃之不可復用也。即大汗出后,脈洪大,大煩渴,是陽邪內陷,不是汗多亡陽。此大汗未止,內不煩渴,是病猶在表,桂枝證未罷,當仍與之。乘其勢而更汗之,汗自漐漐,邪不留矣,是法也,可以發汗,汗生于谷也。即可以止汗,精勝而邪卻也。若不用此法使風寒乘汗客于玄府,必復惡寒發熱,如瘧狀。然瘧發作有時,日不再發,此則風氣留其處,故曰再發耳。必倍加桂枝以解肌,少與麻黃以開表,所謂奇之不去,則偶之也。

金檻曰:服桂枝湯大汗出,病不解,脈洪大,若煩渴者,則為表邪已入陽明,是白虎湯證也。今脈雖洪大,而不煩渴,則為表邪仍在太陽,當更與桂枝湯如前法也。服湯不解,若形 如瘧,日再發者,雖屬輕邪,然終是為風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 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小發營衛之汗。其不用麻桂各半湯者,蓋因大汗已出也。

陳蔚曰∶桂枝湯宜令微似汗。若大汗出,脈洪大,為汗之大驟,表解而肌未解。仍宜與桂枝湯,以飲粥法助之。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是肌邪表邪俱未盡。宜桂枝二以解肌,麻黃一以解表。

惲鐵樵曰∶桂枝證服桂湯不為誤,不誤不致遂變陰證,充其量轉屬陽明而止。然邪之進,亦常以漸,若其勢太暴,則正氣起反射作用,而格拒于內。病邪欲傳陽明不得,則退卻,因表閉不得與汗俱出,重復入里。此時邪正格拒,互為低昂,故寒熱如瘧狀。一日二、三度發,欲救正此失奈何,曰當助正氣,驅邪外達,不當戕正氣,使邪內陷。醫有喜用瀉藥者,皆戕正助邪之手筆也。助正驅邪,莫如桂枝湯。邪之所以不出,因表閉不能與汗俱出,欲令出汗。莫如麻黃湯,尤宜注意者,此病之來路,由于大汗出,今須救正大汗出之失。俾但小汗出乃得。欲令小汗出。莫若桂枝二麻黃一湯。

冉雪峰曰∶按此條與上條,均是服桂枝湯后,再用桂枝。均是服桂枝湯不解,再用桂枝,值得注意。在康平古本,原是兩條合為一條。桂枝氬氳鼓蕩,強心暖營,本不是發汗劑,亦不是止汗劑。但氣化能出,可以發汗,氣攝能收,并可以止汗,適應無窮,在運用何如。昔賢謂外證得之為解肌,內證得之補虛,體會頗較深刻。桂枝既不發汗,何以服之大汗出。查桂枝方注云∶ 遍身漐漐微似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如水流漓,即大汗出之互詞,可見服桂枝不如法,原可大汗。汗出急驟,皮膚外的氣機太開泄,皮膚內的氣機不接續,幾隔絕成兩截。汗自汗,病自病,此為病不除的實際。然病雖未除,而亦未壞,病雖未除而有欲去機勢。故惟有仍用桂枝自里達外,俾仍漐漐微似汗,內外融洽而解。此是外證關系,亦即是太陽傷風證關系。倘內熱漸次遏成。或本身先有伏熱。桂枝引動內熱,外逼外迫。不寧脈顯洪大,而且煩渴引飲,熱象已成,甘寒甘潤清涼之不暇,而可以桂枝辛溫,張之焰而階之禍。傷寒汲古以白虎湯易桂枝湯,詞理較順。然如此解說,義太膚淺。須知此證太陽病未罷,遂用白虎,即是折其外出,保其內傳,熱甚當清里,熱未甚當解表。表之罷未罷,熱之成未成,煞有分寸。下篇第一,六、九條用白虎,明著無表證者四字,值得著眼。本節上半大汗,是表大開。后半如瘧,是表較閉。如瘧與上八九日如瘧一例,但一在不得小汗,一在已出大汗,故一用桂枝麻黃各半。一用桂枝二麻黃一,不寧桂枝白虎,用彼用此,中多奧義,即各半二一。差少差多,亦有明辨。古人運用之妙,領會之深。體例之嚴如此。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七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劈)

上七昧,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成本無本云以下二十九字,玉函云作方。

林億曰:臣林億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今以算法約之。桂枝湯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藥、生姜各一兩六銖,甘草二十銖,大棗五枚。麻黃湯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黃十六銖,桂枝十二銖三分銖之二,收之得十一銖,甘草五銖三分銖之一收之得六銖,杏仁十五個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個。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生姜、芍藥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杏仁十六個合方。

柯韻伯曰∶邪氣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間,固非桂枝之可解。已經汗過,又不宜麻黃湯之峻攻,故取桂枝湯三分之二,麻黃湯三分之一,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開其表。審發汗于不發之中,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黃法也。后人合為一方者,是大背仲 景比較二方輕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



胡希恕《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太陽病篇)上卷,統統以桂枝湯為基礎,反復這么說,應該服啊,不應該服啊,服桂枝湯有什么問題啊,或者錯服桂枝湯怎么樣,凈講這些。

頭一節之中,“脈洪大”是錯的,講到后頭就知道了,應該是脈浮,洪大改成“浮”就對了,后頭有(講到)。桂枝湯發汗后外不解,脈浮者還用桂枝湯。脈洪大是錯的,洪大是個實熱之象,是白虎湯證,下邊有(講到),恐怕抄寫的時候把下面那個脈寫到這里了,這是錯的。脈浮,脈浮則病在表嘛。已經服過桂枝湯了,(但)服得不合法。我們前面講桂枝湯啊,就是微覆漐漐汗出,要是似汗出者更益佳,大汗淋漓,病必不除嘛,這個(服桂枝湯大汗出)就是犯這個(大汗淋漓)病了。吃了桂枝湯,大捂大蓋啊,人出了一身大汗,表是不會解的,如果脈浮者可以吃桂枝湯如前法,還像以前服用桂枝湯的方法。

這一段里頭也說明一個定法,如果是表證,我們發汗后,就是桂枝湯發汗后表不解還用桂枝湯。那么麻黃湯發汗后表不解呢?可不能用麻黃湯了,也是用桂枝湯,這也是一種定法。所以桂枝湯看起來是一個平穩的方藥啊,傷津液不重。下之后也是。太陽病不可下之,要是下之后表不解呢?也可以用桂枝湯。下也傷津液啊,津液有傷而表不解,那只能用桂枝湯。我們以前講了桂枝湯既是一個解表去熱,同時它也是一個安中養液的方藥,桂枝湯養津液,所以大汗出之后而表不解脈浮,仍然可以“服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如果定時發寒熱,就是瘧疾了,一陣冷一陣熱的,一天再發,(也就是)兩次,那么這需要桂枝二麻黃一湯。為什么呢?如果吃完桂枝湯而大汗出之后,不出汗了,而是變成瘧疾似的,一天兩次發寒熱。定時發熱,這是桂枝湯證。前面也有(講到),桂枝麻黃各半湯咱們也說了(這個問題),可是它沒有汗,這就是麻黃湯證。但是這一段(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湯證多,與上面(那個)身必癢、汗是要出不來那個樣子,而且面有熱色,那個桂枝麻黃各半湯,麻黃湯證就要比這個(桂二麻一)湯證多一點,所以古人用藥嚴得很吶。這個(桂二麻一)形似瘧,它也沒有汗,可是麻黃湯證呢?(與)上面那個(桂麻各半)對著一看就知道了,它(桂二麻一)比那個(桂麻各半)少,沒有“身必癢,不得小汗出”那種要出汗的情形,所以(桂二麻一)這樣子麻黃湯證更少了。所以拿著這個書來看,中醫辨證嚴得很,所以(只有嚴密辨證)這樣才能看好病,他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劑也是一個極輕極輕的(量)。你看看后頭那個方子的解釋就知道,他說“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說本來是這么個對藥物的用法,桂枝湯用二分,麻黃湯用一分,共計合多少呢?共計合兩升。這個合法,古人是這么個辦法:麻黃湯也煎好了,桂枝湯也煎好了,隨便拿一個東西都行,拿一個匙子也行,你舀二匙子桂枝湯,舀一匙子麻黃湯,往另一個器皿舀,共計舀兩碗,那么它們倆還是二比一之比,所以原來的本云,就是仲景以前這個方子(的用法)是這么個辦法,就是把這兩個方藥,桂枝湯取二,麻黃湯取一,取到二升,然后分成兩次服。那么現在張仲景就把這(兩)個方子的藥物合成一方了。將息如前法,將息就是面、肉、五辛那類禁忌,但是這個(方子服用后)不要喝稀粥了。根據藥物的分析,林億他們說,桂枝湯根據原方分量的合法取5/12,麻黃湯取的是2/9,這5/12和2/9比啊,也正是(約)2∶1。這種取法藥量更輕了,輕得很了,所以這個方子(桂枝二麻黃一湯)吃下去并不大出汗,稍捂一捂、蓋一蓋,也就是微微的透表而已。

25條也是沖著桂枝湯說的,所以得的桂枝湯證,(如果)桂枝湯服用不合法,也容易造成大汗出而病不解。如果脈還浮——不是洪大,洪大要改為浮——那么還可以與桂枝湯,像以前的那個飲服法。如果病變成這么一個病:就像瘧疾似的,定時發寒熱,一天發兩次,那么這個時候應該小發汗,用桂枝二麻黃一湯。這一節是這個意思。



任應秋《傷寒論語譯》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今以算法約之,桂枝湯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藥、生姜各一兩六銖,甘草二十銖,大棗五枚。麻黃湯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黃十六銖,桂枝十銖三分銖之二,收之得十一銖,甘草五銖三分銖之一,收之得六銖,杏仁十五個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個。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生姜、芍藥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杏仁十六個,合方。

【校勘】《玉函經》、《脈經》、成無己本:“似”字作“如”。成無己本:“一日”作“日”。《玉函經》:“脈洪大者”作“若脈但洪大者”。《脈經》:“再”字下有“三”字。桂枝二麻黃一湯方。《千金翼方》:杏仁“去皮尖”下有“兩仁者”三字。成無己本:“日再服”無“服”字;沒有“本云”下二十九字。《玉函經》:“本云”作“本方”。

【句釋】“脈洪大”,是血管擴張,血液充實的脈搏,診察時常鼓指而有力。“形似瘧”,即發熱、惡寒的間代發作。

【串解】柯韻伯云:“服桂枝湯,取微似有汗者佳,若大汗出,病必不除矣。”陸淵雷云:“大汗而脈洪大,疑似陽明白虎湯證,脈但洪大,則無白虎證,而桂枝證未解也。蓋汗出是桂枝、白虎共有之證,洪大是白虎獨有之脈,惟白虎尚有以煩渴為主要證,今汗出脈洪大而不煩渴,與桂枝則對證不對脈,與白虎則對脈不對證,是二湯者,皆非的當之劑也。仲景竟與桂枝,不從其脈之洪大,而從其證之不煩渴,可知診治之法,證重于脈矣。”

總之,服桂枝湯后大汗出,脈洪大,是體溫升高,循環亢奮,血液充足,雖分泌稍多,不致于損傷津液,因而仍然與“桂枝湯”以解表。至于一日再發間歇型熱,勢必淺層血管乍張乍縮,當其收縮時,必復閉汗,所以于三分之二的桂枝湯中再配伍以三分之一的麻黃湯,使其汗徹。所以柯韻伯說:“服桂枝湯后而惡寒發熱如瘧者,是本當用麻黃發汗,而用桂枝,則汗出不徹故也。”

這條說明服桂枝湯后可能有這兩種變證的處理方法。【語譯】患太陽中風證,服了桂枝湯后,出了大量的汗,同時脈搏亦洪大有力,這樣體力強的人,只要表證未解,仍可再用桂枝湯以解表。假設服桂枝湯后,并沒有大量出汗,反而一天再度發作間歇熱型,這是汗沒有出好的緣故,用桂枝二麻黃一湯繼續發汗,并調和營衛,病必然就會好轉了。

【釋方】本方亦由桂枝湯、麻黃湯合組而成,不同之點,就是麻黃、杏仁兩味的分量較各半湯輕,于此說明,藥的用量是隨證而輕重,不可能執泥古方的定量。本方的適用標準,為間歇型熱的發作而自汗出者,正是柯韻伯所謂“再解其肌,微開其表,審發汗于不發之中”。



劉渡舟《傷寒論詮解》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解析】本條論述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出現兩種不同情況的證治。

服桂枝湯,發汗應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而今汗不得法,造成大汗出,病不僅不除,常可使病情發生變化。“脈洪大者”,指脈由浮緩變洪大。脈雖變但證未變,提示太陽中風證仍在。如脈變洪大,證見煩渴,則屬大汗后陽明津傷,表熱入里無疑。今證不變而脈變,說明此洪大脈乃是藥后大汗,陽氣仍盛于外,即所謂“其氣上沖”的表現。故仍可用桂枝湯,如前法。太陽中風,大汗出,脈洪大,極易使人誤用白虎湯。其誤就誤在只見脈而不見證,失之于片面。而當太陽中風證候未變之時,過早使用白虎劑,常可遏郁太陽風邪而發生壞證。故臨證一定要脈證合參,全面掌握病情,才能克服片面性。

還有一種情況是,病人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出現有如發瘧疾一樣發冷發熱,一天發作兩次的癥狀,即所謂“一日再發”。這說明營衛之間尚有小邪未解,但較桂枝麻黃各半湯證的一日二三度發的情況又稍稍輕些,且已經過大汗出之后,故用桂枝二麻黃一湯,調和營衛兼祛小邪,最為適宜。

從本方的組成可以看出,它與桂枝麻黃各半湯的藥味相同,只是劑量更輕,取桂枝湯原劑量的十二分之五,麻黃湯原劑量的九分之二。本方調和營衛力大而發汗力更小,對大汗出后微邪不解,用之甚宜。桂枝二麻黃一湯與桂枝麻黃各半湯在臨床均可治表有小邪而見煩熱、身癢的病證。一般地說,凡有表邪見無汗而身疼痛者,當用麻黃湯發大汗;身不痛而癢者,則不可大汗,而宜用此兩方之小汗法。這兩個方證,寒熱交作,其形似瘧,但終非瘧疾,然而后世用桂枝治瘧的思想卻由此發展而來。

下條則討論服桂枝湯大汗出后的第三種情況。



倪海廈《傷寒論》

服桂枝湯,不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服了桂枝湯之后,沒有流汗,脈反而洪大的,這就是桂枝湯的力量不夠,病人心臟的力量不夠,要發發不出來,力量發不到肌表,還在胸腔里面,脈管變大,血一直往外沖,遇到這種病人再給他桂枝湯吃,如果出現如瘧,就是忽冷忽熱的現象,就是風寒都有了,桂枝湯證是不會有忽冷忽熱的現象,桂枝湯的癥狀是有汗、惡風、頭痛、日再發者,一天發一次的,汗出必解,這時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如何區分:

如果病人發熱發冷的時候差下多,發熱一個小時完就開始發冷一個小時,就是桂枝麻黃各半湯。

如果病人發熱的時候比較多,發冷的時候比較少,代表病人的元陽很足(免疫系統足),這時桂枝加重,麻黃減少,所以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三,芍藥二,麻黃一。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姜一兩六銖 杏仁二十六個去皮尖及雙仁 甘草一兩二銖 大棗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張勝兵《張勝兵品傷寒》



第25條條文: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虐,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一兩十七銖),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生姜(一兩六銖),杏仁(16個),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兩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12枚。麻黃湯方,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70個。今以算法約之:桂枝取5/12,即得桂枝、芍藥、生姜各一兩六銖,甘草20銖,大棗五枚;麻黃湯取2/9,即得麻黃16銖,桂枝十株三分株之二,收之得11株,甘草五株三分株之一,收支得六株,杏仁,15個九分枚之四,收之得16個。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兩十七株,麻黃16株,芍藥生姜各一兩六株,甘草一兩二株,大棗五枚,杏仁16個,合方。

以下解讀內容為精選版,詳細解讀請查看:

第22講:張勝兵品《傷寒》之太陽病(25條文 桂枝二麻黃一湯)

將第25條條文翻譯過來的:服用桂枝湯來發汗,出現大汗之后,脈象洪大,而且個發熱、頭痛這些表證仍然存在,這個時候應仍給予桂枝湯來治療,而且服藥的方法和以前一樣。

如果說大汗出了之后,脈象洪大,又出現了發熱惡寒,發熱時間長,惡寒時間短,像瘧疾一樣,一天發兩次的,這個時候要用發小汗的辦法才能夠治愈,應該用桂枝二麻黃一湯來治療。桂枝二麻黃一湯,取桂枝湯的5/12,麻黃湯的2/9,合在一起,合方為桂枝二麻黃一湯,和我們之前講的桂枝麻黃各半湯差不多,只是比例上的差異而已。

為什么要調整比例呢?桂枝湯主攻風邪,麻黃湯專克寒邪。桂枝二麻黃一湯里,桂枝湯占大頭(2/3量),麻黃湯用1/3,說明病人受的風邪比寒邪多。但整體邪氣不重,屬于"表郁微證",比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的"表郁輕證"還要輕一級。

這里要特別注意,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出現脈洪大,有兩種可能:

表證仍在:繼續用桂枝湯。雖然汗出多了,但陽氣還在體表抗邪,沒有里熱癥狀(如煩渴),說明邪氣沒入里。

表證變化:出現"形似瘧"的寒熱交替,說明可能復感微寒,或表邪未盡。這時要用合方,微發其汗。

有個關鍵點要強調:大汗出后表證未解,但毛孔可能暫時閉合,導致邪氣悶在體表。這時候用小劑量麻黃湯開表,配合桂枝湯調和營衛,就像給悶火的灶臺輕輕吹口氣,讓邪有出路。

還要和第26條鑒別。第26條也是大汗出、脈洪大,但多了"大煩渴不解",說明邪氣入里化熱,要用白虎加人參湯。所以同樣是脈洪大,關鍵看有沒有里熱癥狀。

咱們接著聊第25條的深層邏輯。桂枝湯證有個特點——即使被誤治過,或者脈象發生了變化,只要表證還在,比如頭痛、怕風、發燒這些癥狀沒消,就得繼續用桂枝湯。這時候別被脈象迷惑,比如脈洪大或者變緩了,關鍵看癥狀!有表證就用桂枝湯,別死磕"脈浮緩"這個標準。

那什么時候不用桂枝湯呢?當癥狀變臉了!比如發汗后大汗出,脈洪大,但表證不再是單純的頭痛發熱,而是變成"形似瘧,一日再發"。這啥意思?就像打擺子似的,一會兒冷一會兒熱,每天來兩回。這時候說明表邪發生了變化,得換方子——桂枝二麻黃一湯。

有人可能要問:剛發過大汗,咋還要發汗?關鍵在這兒:大汗出后表證沒解,但毛孔可能閉住了!這時候邪氣悶在體表,出不去也入不了里。桂枝二麻黃一湯就是給這種情況量身定制的——用桂枝湯的5/12調和營衛,麻黃湯的2/9開表發汗,比例精準得像中藥界的"黃金配比"。

為什么用2:1的比例?因為此時風邪占主導,寒邪是后來復感的。大汗后毛孔開著,容易招寒,但寒邪不重,所以麻黃湯只用1份。這方子就像給悶火的灶臺輕輕吹氣,讓邪從汗解,還不傷正氣。

怎么判斷該用桂枝湯還是合方?看癥狀變化!如果發汗后還是頭痛發熱怕風,繼續桂枝湯;如果變成寒熱交替,哪怕每天只發兩次,也用桂枝二麻黃一湯。記住,大汗出后如果沒再出汗,反而出現"形似瘧",說明毛孔閉郁了,得用麻黃開表。

有人可能會想:大汗后復感寒邪,會不會加重病情?其實不會。因為大汗后正氣稍虛,寒邪容易入侵,但此時正氣還能抗邪,所以只是表證變化,沒入里化熱。這時候用合方,既能解決殘留的風邪,又能驅散新感的寒邪,比例恰到好處。

最后強調:用桂枝湯不必死磕脈象!關鍵看癥狀。表證在就用,哪怕脈象變了。但如果有里熱癥狀(如大煩渴),那得換白虎加人參湯。這就是中醫的"同病異治",癥狀決定治法,靈活變通才是關鍵!

看一下其他醫家對于詞條的看法。

成無己說:《經》曰:如服一劑,病證猶在者,故當復作本湯服之。服桂枝湯汗出后,脈洪大者,病猶在也;若形如瘧,日再發者,邪氣客于榮衛之間也。與桂枝二麻黃一湯,解散榮衛之邪。

他的意思是說,為什么會形成這個形如瘧日再發者,是因為邪氣客于榮衛之間也。桂枝湯是來調和榮衛的,他認為邪氣在榮衛之間,介于桂枝湯和麻黃湯之間的這種表郁微證,用的桂枝二麻黃一湯。他并沒有說風邪和寒邪的多少。

《醫宗金鑒》說:“服桂枝湯,大汗出,病不解,脈洪大,若煩渴者,則為表邪已入陽明,是白虎湯證也。今脈雖洪大而不煩渴,則為表邪仍在太陽,當更與桂枝湯如前法也。服湯不解,若形如瘧,日再發者,雖屬輕邪,然終為風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小發榮衛之汗。其不用麻黃桂枝各半湯者,蓋因大汗已出也。”

那么,《醫宗金鑒》這個說法是從另外的角度在說,也有它的道理,而且它解釋說明了表邪沒有入陽明,區別了白虎湯證。

我個人認為方有執說的很經典,方有執說:“服桂枝湯,證轉大汗出,脈反洪大者,乃風多寒少。風邪欲散,而以微寒次之,兩者皆不得解,而寒熱如瘧也,桂枝二麻黃一湯者重解風而輕于散寒也。”方有執雖然說的不多,但是呢,把它的醫理闡明的很清楚,我個人認為說的很經典。

柯琴在《傷寒來蘇集》里說,他說:“然瘧發作有時,日不再發,此則風氣留其處,故日再發耳。必倍加桂枝以解肌,少與麻黃以開表,所謂奇之不去則偶之也。此又服桂枝后少加麻黃之一法。”這個說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劉渡舟教授他也認為太陽中風,大汗出,脈洪大,容易誤認為白虎湯證,誤就誤在哪里呢,只見脈而不見證,片面的看待問題。那么,太陽中風證候沒有變過早的使用白虎劑呢,可以使太陽風邪郁而發生壞病,所以一定要脈證合參,如果只見脈而不見證,那么在這里以證為主,比如說,我們見到了脈洪大,但是他仍是太陽表證,所以還是以桂枝湯。如果只見到脈象洪大,而沒有表證的,那也不能用桂枝湯。

如果見到了脈象洪大,而又出現了大煩渴而不解的,那么即可選用白虎湯證。所以呢,這個劉渡舟老師說的非常正確。另外他也解釋了桂枝二麻黃一湯和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是沒有經過發汗的出現的癥狀,而桂枝二麻黃一湯是大汗出以后,既然大汗出以后就不要再發大汗了,只發微汗了,所以呢,它桂枝和麻黃的比例桂枝會多一些,因為桂枝二麻黃一湯出現在大汗出以后,而桂枝麻黃各半湯前提條件是沒有發汗過,沒有大汗過。

劉渡舟老師的解釋和前人的解釋是類似的,比方柯琴。在《傷寒來蘇集》里面胡希恕他所說的,爭議很大。胡希恕老先生就說這個條文的脈洪大一定是在傳抄的過程當中抄錯了,它應該是脈浮,我想的話,這種傳抄錯的可能性有沒有呢?有,但是在這里,這種可能性極小,為什么呢?把脈浮者傳抄成脈洪大者,把一個字抄成兩個字,而且這兩又沒有直接的關聯,古代的竹簡呢又是從上往下寫的,這種情況之下,把“洪大”誤寫成“浮”的可能性,太小了。!

我對這種觀點呢持保留意見,我個人認為是沒有抄錯的,為什么呢?首先,我剛才講的幾條,大家應該都聽到了,是有一定道理的,這種抄錯錯的太離譜了,這是第一;第二,我還有臨床經驗作佐證,如果不是我本人出現過這種情況,我不會體會到“大汗出后,脈洪大”這種情況。

在2019年,我有幸到北京坐診。由于我一直生活在武漢,突然換到北京,水土不服,加上吹風受涼,就生病了。這次生病的癥狀是典型的桂枝湯證。但當時我并沒有選擇服用桂枝湯,而是喝了一碗姜湯,然后捂著兩床被子就睡了。結果,汗如雨下,把被子和床單都濕透了。我親身體驗到了什么叫做大汗出,但病卻沒好。正如張仲景所說,“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

流了那么多汗,病沒好,整個人還相當不舒服。我自己摸了一下脈,脈象洪大。這是因為衛陽與邪氣斗爭,大汗出后,津液外泄,帶著一部分陽氣也出來了。同時,表證還在,衛陽還要與表證斗爭,所以斗爭得更激烈。這個大汗出后形成的脈象洪大,我稱之為假性洪大,它和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的洪大是不一樣的。白虎加人參湯的洪大是由熱導致的,而桂枝湯證大汗出后的洪大,是津液外出攜帶陽氣到衛分,衛陽奮起抗邪而形成的假象。這種洪大脈,稍微帶點芤,如按蔥管,中空外直,但仍然很大,跳得快。

說到桂枝二麻黃一湯,這個方子在古代的醫家里解釋得很多,但給出病案的人很少。因為這個方子在臨床中用得不多,甚至有些傷寒大家在解釋這個條文時都與臨床實踐有所脫節。比如有一位還在世的傷寒大家,在講厥陰病時,說他行醫幾十年從未見過烏梅湯證,認為烏梅湯證可能是古代的病,現在很少見了。但我卻見過很多厥陰病的病案,比如膽囊癌、膽管細胞癌、肝癌等,他們的臨床表現與烏梅丸證的癥狀一模一樣。所以,學習《傷寒論》不僅要理解字面意義,更要能轉化成臨床技能。

那么,桂枝二麻黃一湯這個方子呢,后世醫家多用于治療一些感冒輕證、蕁麻疹、風疹等皮膚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而我,卻用它治療過干燥綜合癥,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有一次,一個干燥綜合癥的病人來找我治療。我用了常規的養陰方法,但效果不佳。于是,我重新采集病史,詳細問診。在問診中,我發現這個病人在得干燥綜合癥之前,有一次感冒流了很多汗,然后自己在家發汗,用被子捂,喝姜湯等方法。出了汗后他又怕風,而且在病快好的前兩天還打寒戰。這不就是《傷寒論》第25條所描述的“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嗎?

我斷定,這個病人就是在大汗出后,感受了一點點寒邪和稽留在體內的一些風邪,風多寒少,稽留在皮膚營衛之間,導致津液虧少,皮膚不得濡養,從而出現了干燥綜合癥。于是,我用桂枝二麻黃一湯小發其汗,然后再以養陰生津之品來善后。沒想到,這個病就這樣被治好了。

所以呀,學習《傷寒論》,學習經典,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在文字背后的醫理分析中方見大義。只有理解了醫理,才能靈活運用方藥,治病救人。

好,那么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我們明天的同一時間不見不散。再見!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4月25日俄烏:特朗普繼續為俄開脫,俄軍少將莫斯科被炸身亡

4月25日俄烏:特朗普繼續為俄開脫,俄軍少將莫斯科被炸身亡

山河路口
2025-04-25 19:35:58
殺害最小人質恐怖頭目全家被以色列送上路

殺害最小人質恐怖頭目全家被以色列送上路

移光幻影
2025-04-25 11:31:56
深夜23點!山東泰山正式官宣,崔康熙鄭重表態,4人缺席魯滬大戰

深夜23點!山東泰山正式官宣,崔康熙鄭重表態,4人缺席魯滬大戰

璞玉話體壇
2025-04-26 08:41:36
2024年浙江公安查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923起 同比增長63.0%

2024年浙江公安查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923起 同比增長63.0%

環球網資訊
2025-04-25 23:28:19
昆明“大器史局長”婚內出軌!小三:床上,他帶我去天堂!

昆明“大器史局長”婚內出軌!小三:床上,他帶我去天堂!

文刀萬
2024-04-09 10:58:09
出差15天,公婆和小姑住進陪嫁房,施工員老公的解釋讓我果斷離

出差15天,公婆和小姑住進陪嫁房,施工員老公的解釋讓我果斷離

施工員小天哥
2025-04-25 13:24:01
北京地鐵臟衣服乘客家屬發聲感謝,外地人也看出北京人的講究

北京地鐵臟衣服乘客家屬發聲感謝,外地人也看出北京人的講究

九方魚論
2025-04-26 07:42:03
不是青島,王睿澤官宣,加盟新球隊,已抵達廣東,杜鋒期待

不是青島,王睿澤官宣,加盟新球隊,已抵達廣東,杜鋒期待

東球弟
2025-04-26 10:47:02
美國政府瘋狂刪除科研數據,科學家連夜保存研究心血:我們必須爭分奪秒

美國政府瘋狂刪除科研數據,科學家連夜保存研究心血:我們必須爭分奪秒

紅星新聞
2025-04-25 15:47:11
特朗普麻煩大了?我方甩出最大“王牌”,不是美債,美國絕沒料到

特朗普麻煩大了?我方甩出最大“王牌”,不是美債,美國絕沒料到

傲氣經說
2025-04-26 11:18:02
再不談就晚了,印度開始拉閘斷水,中美俄反應一致,巴軍出現異動

再不談就晚了,印度開始拉閘斷水,中美俄反應一致,巴軍出現異動

老謝談史
2025-04-26 11:57:54
麗澤路,今晨開通!

麗澤路,今晨開通!

BRTV新聞
2025-04-26 10:33:26
傻子入洞房不懂,還要新娘教

傻子入洞房不懂,還要新娘教

文雅筆墨
2025-04-25 12:03:14
突發!遼寧某職校宿舍發生命案,疑似有人傷亡,官方卻保持沉默

突發!遼寧某職校宿舍發生命案,疑似有人傷亡,官方卻保持沉默

平老師666
2025-04-26 11:47:47
女生之間的聊天尺度有多大?哈哈,全都是虎狼之詞啊!

女生之間的聊天尺度有多大?哈哈,全都是虎狼之詞啊!

書畫藝術收藏
2025-04-22 19:40:04
美國再次天塌,沙特搶先與中國簽署重磅協議,特朗普無計可施?

美國再次天塌,沙特搶先與中國簽署重磅協議,特朗普無計可施?

文雅筆墨
2025-04-25 19:57:28
研究發現:若晚餐經常吃太早,不超半年,胰腺或迎來6種不良變化

研究發現:若晚餐經常吃太早,不超半年,胰腺或迎來6種不良變化

朗威游戲說
2025-04-24 08:20:00
美艦橫穿臺海!不到12小時我方傳來消息,4艘055同時開建!

美艦橫穿臺海!不到12小時我方傳來消息,4艘055同時開建!

阿纂看事
2025-04-24 11:45:14
憤怒至極!中國學生遭外籍生群毆滿臉是血,網友:學學哈工大!

憤怒至極!中國學生遭外籍生群毆滿臉是血,網友:學學哈工大!

侃故事的阿慶
2025-04-26 07:50:36
真是天佑中華!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中國又傳來重大喜訊!

真是天佑中華!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中國又傳來重大喜訊!

洞悉評說
2025-04-25 15:29:07
2025-04-26 15:39:00
張勝兵中醫
張勝兵中醫
傳承中醫文化,傳播中醫知識
694文章數 248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頭條要聞

男子炒股11年賺6000萬:初始本金150萬 曾1天虧1100萬

頭條要聞

男子炒股11年賺6000萬:初始本金150萬 曾1天虧1100萬

體育要聞

去更大的舞臺追夢 專訪中國男籃國手楊瀚森

娛樂要聞

金掃帚獎出爐,包貝爾意外獲“影帝”

財經要聞

韓國的"宇樹科技" 是怎樣被財閥毀掉的?

科技要聞

李斌:對蔚來公司四季度盈利非常有信心

汽車要聞

充電5分鐘續航100公里 探訪華為兆瓦超充站

態度原創

房產
健康
旅游
公開課
軍事航空

房產要聞

逆勢大幅漲價!最高2.8萬/平!長天雲汀開盤又賣爆了!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印巴交火 從“斷水”到“反制”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鄂州市| 五河县| 兴和县| 莒南县| 石城县| 昌图县| 兴城市| 衡水市| 马鞍山市| 昭觉县| 漠河县| 卓尼县| 临潭县| 新龙县| 广东省| 海兴县| 博湖县| 萨迦县| 新兴县| 松溪县| 白山市| 荔波县| 谷城县| 饶阳县| 海口市| 宿州市| 辛集市| 昭觉县| 交口县| 加查县| 万年县| 奉贤区| 武山县| 双桥区| 绥芬河市| 望都县| 黔江区| 吉木萨尔县| 封开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