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當烏克蘭東北部城市蘇梅的硝煙尚未散去,一場橫跨大西洋的政治博弈正在上演。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薩爾瓦多總統時,面對記者追問烏克蘭的軍購請求,他冷笑著拋出一句:“你一開始就不該向比你強大20倍的國家宣戰。”
與此同時,柏林的政治風向陡然轉變——德國候任總理默茨宣布,計劃向烏克蘭提供射程500公里的“金牛座”巡航導彈。這兩條看似矛盾的新聞,像兩股暗流交匯,揭開了俄烏戰爭背后更復雜的權力游戲。
澤連斯基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特朗普口中“既無能又貪婪”的領導人。就在蘇梅遇襲的第二天,這位烏克蘭總統還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鏡頭前懇求:“我們需要10套‘愛國者’系統來保護平民。”
然而,特朗普的回應如同一盆冰水:“戰爭是你挑起的,現在卻指望別人買單?” 這已不是特朗普首次切斷對烏軍援——自他重返白宮后,美國再未向基輔交付過一發子彈,連拜登時期批準的武器也被凍結。更諷刺的是,特朗普一邊拒絕提供防空導彈,一邊卻在電話里向澤連斯基索要扎波羅熱核電站的控制權,仿佛烏克蘭的領土已成大國交易的籌碼。
但西方的援助鏈條并未斷裂。當美國關上軍售大門時,德國候任總理默茨推開了另一扇窗。他高調宣布將協調歐洲盟友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這種射程覆蓋俄本土縱深的武器,被軍事專家稱為“刻赤大橋的掘墓人”。德國看守政府曾因擔憂激怒俄羅斯而拒絕該計劃,但默茨的強硬表態顯然打破了禁忌:“英國、法國、美國都在提供導彈,德國不能缺席。” 在蘇梅34名平民的遺體前,這份承諾既像雪中送炭,又似火上澆油。
特朗普對烏克蘭的冷漠,絕非一時興起。自2月與澤連斯基在白宮激烈爭吵后,他始終將基輔視為“賠本買賣”。在最新版美烏礦產協議草案中,美國不僅要求掌控烏克蘭半數資源收益,更將扎波羅熱核電站納入交易清單——這座歐洲最大核電站一旦易主,美國既能掐住歐洲能源命脈,又能威懾俄羅斯黑海艦隊。這種“戰爭財+能源霸權”的組合拳,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競選口號一脈相承。正如他嘲諷澤連斯基時所言:“戰爭打不贏,但生意必須贏。”
而默茨的“金牛座”計劃,則是德國重奪歐洲領導權的宣言。過去三年,德國在朔爾茨治下始終扮演“和平鴿”角色,拒絕提供遠程武器。但隨著社民黨在選舉中失勢,默茨的基民盟聯合極右翼勢力,將“軍事強硬”包裝成“責任擔當”。
向烏克蘭輸送可打擊刻赤大橋的導彈,既能削弱俄羅斯后勤線,又能向華盛頓展示“歐洲能自主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特朗普不斷施壓歐洲增加軍費之際,柏林需要一場漂亮的“外交秀”來鞏固地位。不過,這場豪賭的代價可能是巨大的:克里姆林宮已警告,提供“金牛座”等同于“直接參戰”。
澤連斯基或許從未像今天這般孤獨。當他在基輔的地下室里計算導彈攔截率時,華盛頓和柏林卻在計算地緣政治的收益比。特朗普的礦產協議像一道枷鎖,要將烏克蘭的稀土礦脈變成白宮的儲備金庫;默茨的“金牛座”導彈則像一把雙刃劍,既為烏軍開辟反攻希望,也將基輔更深地綁上北約戰車。而普京的“伊斯坎德爾”導彈仍在呼嘯——蘇梅的殘垣斷壁證明,當大國博弈陷入僵局時,平民永遠是第一個犧牲品。
這場危機也暴露出西方陣營的裂痕。特朗普的孤立主義讓歐洲驚覺:沒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德國選擇黨聯邦發言人的警告猶在耳邊:“提供‘金牛座’是在玩火!” 但默茨顯然認為,與其等待美國施舍,不如用導彈換取歐洲的話語權。這種“戰略自主”的沖動,與馬克龍“歐洲腦死亡”的吶喊遙相呼應,卻也讓俄烏和談的希望愈發渺茫。
當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吹噓“我阻止了死亡”,當默茨在鏡頭前痛斥“普京必須認輸”,俄烏前線仍在用鮮血書寫現實。蘇梅的悲劇提醒世人:無論“愛國者”還是“金牛座”,導彈能摧毀橋梁,卻筑不起和平。中國古語云“止戈為武”,當務之急不是用更鋒利的武器延長戰爭,而是讓各方回到談判桌前——正如中方始終倡導的,對話才是化解仇恨的唯一出路。
歷史終將證明,任何將別國領土當作棋盤的算計,終會反噬操盤者自身。而當下的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牛座”,而是一雙能同時按住華盛頓、柏林、莫斯科和基輔肩膀的手,讓人類免于又一次滑向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