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的“天之驕女”,16歲出道,19歲火遍全球。
卻為何,在事業如日中天時,毅然決然遠赴國外?
好萊塢沒有立足之地,便回國“撈金”?
如今更是被觀眾評價“賊眉鼠眼演技差”的“戲混子”。
從“國際影星”到“演技黑洞”,鄔君梅到底怎么了?
1
《我的后半生》題材新穎,也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
但自從開播以來,網友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其中,鄔君梅的出現讓觀眾格外在意。
老茍去世那場戲,葬禮上悲痛氛圍拉滿,其他人都哭得肝腸寸斷,劉得寶夫婦哭得都快站不穩了。
那眼淚、那鼻涕,滿臉都是,看著就讓人心疼。
可鏡頭一轉,鄔君梅飾演的樂水珊呢?
嘴角微微上揚,臉上掛著一抹詭異的微笑,和周圍的悲傷氣氛格格不入。
這是在參加葬禮,還是在參加派對?
本以為她只是偶爾失誤,可看完整部劇,發現她演什么表情都差不多,眼神里也沒什么情緒。
感覺就是在念臺詞,完全沒把角色立起來。
這不禁讓觀眾對她的演技,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曾經那個在國際舞臺上閃閃發光的鄔君梅,演技怎么變成這樣了?
鄔君梅走上表演這條路,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她出生在上海的一個電影世家,母親朱曼芳就是當時很出名的演員。
這樣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也為鄔君梅的演藝之路埋下了伏筆。
果不其然,1983年,年僅16歲的鄔君梅便迎來了命運的重大轉折。
導演黃蜀芹為電影《青春萬歲》選角時,偶然發現了她。
導演向她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她出演女班長一角。
而這部電影,也成為了鄔君梅演藝生涯的開端。
雖然初次面對鏡頭的她有些青澀,但也展露出了獨特的表演天賦。
電影上映后,觀眾很容易就記住了這個青春洋溢的女孩。
可高中畢業后,鄔君梅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決定,赴美留學。
在那個年代,出國留學并不常見。
可對于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演員來說。
放棄國內的發展機會,遠渡重洋去追求未知的夢想,需要極大的勇氣。
但鄔君梅心中懷揣著對更廣闊世界的向往。
她渴望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學習更先進的知識和理念。
于是她毅然踏上了赴美求學的征程,進入夏威夷太平洋大學修讀旅游管理專業。
只是在夏威夷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
鄔君梅一邊要適應異國他鄉的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一邊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
課余時間,她還需要打工來賺取生活費,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鄔君梅再次與電影結緣,也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2
1986年,命運的齒輪再次轉動。
機緣巧合下,鄔君梅得到了一個試鏡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則是電影《末代皇帝》。
這部講述中國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一生的電影,從籌備期間就備受關注,其對演員的選拔也極為嚴苛。
鄔君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了文繡一角的試鏡。
卻萬萬沒想到,她的獨特氣質和東方韻味一下子吸引了導演的目光。
十幾歲的少女總是帶著一些“傷春悲秋”的感性。
好巧不巧,鄔君梅飾演的“文繡”也正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角色。
她身處封建王朝的末期,雖然擁有皇妃的身份,卻無法擺脫命運的擺弄。
文繡聰明好學,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她的抗爭顯得如此無力。
這樣的性格,頗有鄔君梅當時一人身在國外,躊躇不得志的共感。
鄔君梅憑借著細膩的表演,將文繡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從最初對溥儀的崇拜和期待,到后來因溥儀的冷落而產生的孤獨、絕望,再到最終毅然決然地與溥儀離婚。
每一個情感轉折都被鄔君梅詮釋得恰到好處。
她的表演不僅僅是外在的動作和表情,更是深入到了角色的靈魂深處。
她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了,文繡的痛苦與無奈。
而鄔君梅的這些努力,也同樣得到了認可和回報。
1987年,《末代皇帝》上映后轟動全球。
這部電影情理之中的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一舉斬獲了九項奧斯卡金像獎。
鄔君梅也憑借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意大利電影節大衛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她是第一個成為獲得此獎項提名的亞洲臉孔。
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她演技的高度認可,也讓她正式亮相國際影壇。
更是讓鄔君梅成為繼黃柳霜、陳沖之后,第三位成功進入好萊塢的華裔女演員。
《末代皇帝》就像是一把鑰匙。
不僅為鄔君梅打開了通向國際舞臺的大門。
更為她的演藝事業迎來了重大轉機。
此后,鄔君梅開始在好萊塢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她不斷挑戰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無數觀眾和導演。
1996年,年僅30歲的鄔君梅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奧斯卡終身評委的榮譽。
她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奧斯卡終身評委,也是首位擔任該職位的華裔女星。
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她個人演藝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對她為好萊塢電影事業做出貢獻的認可。
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娛樂圈的更新換代,鄔君梅也漸漸將事業發展從好萊塢轉移到了國內。
可本以為她會憑借豐富的表演經驗在國內掀起波瀾。
但萬萬沒想到,鄔君梅回國后的作品卻總是不盡人意。
3
除了《我的后半生》以外,鄔君梅還有一部《六姊妹》引起討論。
鄔君梅飾演一位母親劉美心,有網友評價她:
“根本不像生了六個女兒的媽,沒有通過眼神動作等細節體現出對孩子的愛,除了要把老五送人那段演得還可以,其他真看不出有多愛孩子們,反而總有種隨時和老公撒嬌的感覺。”
還有人吐槽她的表演方式單一,不管是高興還是生氣,很多時候都是瞪眼來代替情緒表達。
再加上一些不符合時代背景的動作,比如翹著蘭花指吃食物,讓觀眾一秒出戲。
這些問題都反映出她在角色塑造上的不足,沒有很好地詮釋出角色應有的情感與特質,無法讓觀眾產生共鳴。
在《我的后半生》中,樂水珊雖洋氣卻依舊過著平凡的生活。
但鄔君梅身上那種長期在國外生活所形成的貴氣和國際范兒,與這個角色的設定相差甚遠。
她在劇中的一些言行舉止、氣質神態,都很難讓人相信她是一位普通的中國退休女工。
可對于這些爭議,鄔君梅本人并未過多回應。
但這也讓我們思考演員與角色的適配性問題。
一個演員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其演技的高低,還與所選擇的角色是否合適密切相關。
演員在挑選角色時,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氣質、形象和表演風格。
選擇與自己契合度高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展現出角色的魅力。
鄔君梅從影多年,對表演始終保持著純粹的熱愛。
這種熱愛驅使她不斷挑戰自我,在不同類型的角色中穿梭自如。
無論是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東方女性的韻味,還是在國內作品中演繹生活百態,她都全力以赴。
用精湛的演技,詮釋每一個角色的靈魂,盡管會不完美,卻問心無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