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攝
咸寧網訊(記者 魯芳 通訊員 方盈穎 譚波)4月14日,湖北省2025年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綜合演練在通山縣大畈鎮下楊村舉行,部、省、市、縣相關領導及多部門負責人親臨演練現場進行觀摩指導。
演練現場,首先呈現在一行人眼前的是裝備展示區域。本次展示共匯集了來自省應急廳、省地質局物探大隊、國土測繪院、地質一大隊等單位各類裝備60余種。這些裝備涵蓋了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體系的前期調查、中期監測、后期應急等全鏈條、各環節。其中,毫米波雷達、AI視頻、單北斗GNSS接收機等為湖北省地質勘查裝備中心自主研發設備,展現了湖北省在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方面的創新實力。
本次演練以暴雨黃色預警為主題,模擬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全過程及應對處置流程。“演練開始!”隨著總指揮一聲令下,各參演隊伍按照既定方案開始演練。
演練共分為六個部分:雙控風險預警與先期處置、險情防御響應、險情應急調查與監測、險情遠程聯合會商研判、叫醒叫應和人員避險撤離、響應結束。演練過程中,創新應用了“隱患點+風險區”雙控工作機制,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和多部門協同,共投入演練人員 286 人,無人機、邊坡雷達等專業設備 112臺套。通過隱患點精準防控與風險區動態監測相結合,顯著提升響應效率和防控能力。
據悉,通山縣作為湖北省地質災害易發區,圍繞地質災害風險雙控管理,著手搭建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區”雙控平臺,繪制地質災害風險識別一張圖,監測預警一張網,推動地質災害防治由“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向“四級六位”風險雙控轉變。
近五年,咸寧市建立群專結合專業監測點141處,治理地質災害隱患278處,保護受威脅群眾3000余人,保護財產6.2億元。成功預警避險3起,避免可能人員傷亡3戶12人,避免經濟損失3200萬元,連續12年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此次演練活動,是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實踐,具有重要示范引領作用,將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防災經驗,對完善防災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市將以此次演練為契機,優化雙控管理體系,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隱患點+風險區”管控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咸寧經驗”,最大限度防范地質災害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