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醫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瑰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南明區中醫醫院名譽院長王昌國,是省級非遺“苗族醫藥”代表性傳承人、苗醫非遺傳承人,從醫50多年來,他不僅繼承了祖輩的醫學智慧,更將其發揚光大,為無數患者帶去健康和希望。
在南明區中醫醫院的一間診室,王昌國正在認真細致地為患者把脈。出生于花溪區高坡鄉的王昌國,祖上世代行醫,掌握著不少苗醫祖傳秘方。作為王氏苗醫的第十九代苗醫藥傳承人,王昌國自幼便跟隨父親學習苗醫藥治療技術,通過不斷地摸索與實踐,逐漸掌握了苗醫藥的精髓與奧秘。
河北患者 莫然:我覺得王院長把脈非常神奇,也沒看過我之前的檢查單,診斷結果就能和我之前化驗出來的結果差不多。聽朋友說苗藥很神奇,所以我就想著過來試一下,吃了幾副藥后就有所改善了,所以就想接著調理。
為了不斷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王昌國多年來刻苦學習,專研醫學典籍,采藥材、走訪名師,汲取百家之長,彌補自身不足。在走訪歷練中,他收集了許多民間單方,并結合家傳的獨特脈診與秘方進行醫治,攻克了許多疑難雜癥。憑借一把脈,王昌國能準確診斷出患者的病情與病因,進而運用祖傳秘方和獨特的推拿、針灸手法,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市民 楊群芳:對他的評價是行走的CT,聽到這句話后我就很好奇,我就來排隊看病。吃了兩回藥,看了兩次,我的胃基本上恢復了,我覺得王醫生的中藥有點神奇。
南明區中醫院名譽院長 王昌國:有時候一天看病那么忙,送錦旗過來的時候,那分鐘心情是多么舒暢。他們康復了,我就很高興。
除了醫術高超,王昌國更是一位具有仁心的醫者。在他的治療下,許多患者不僅病情得到了緩解,心靈也得到了慰藉。每年,王昌國都會為約50名貧困患者減免費用,并多次組織醫生團隊到社區和鄉鎮為群眾義診。
羅甸患者 梁玉生:王院長了解到我的家庭情況比較困難了之后,就一直為我提供免費的治療和幫助。他經常給我講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吃藥,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要好好面對生活。他點燃了我對生命的希望,也讓我對接下來的人生和生活有了無窮的動力。
南明區中醫醫院黨政辦副主任 王志琴:王院長醫術非常高超,在他身上醫者仁心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把病人當家人,非常關愛弱勢群體。
閑暇時間,王昌國還為年輕醫生開設了專門的苗醫知識講堂,他獨創的“三跟”帶徒法——跟診抄方、跟師采藥、跟案研討,要求徒弟們“白天看病人,晚上啃經典”,為年輕中醫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南明區中醫醫院醫生 李應軍:王院長經常帶我們去山上采藥,然后手把手教我們認藥。他經常跟我們說苗醫智慧在山野,腳底下不沾泥 ,開不出好的處方,他還無私地把祖傳秘方都傳授給我們。在王院長身上不僅學到了醫德醫風,還有他的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
南明區中醫醫院名譽院長 王昌國:苗醫苗藥講的是地道藥材、一人一方、對癥下藥,3000苗藥、800單方,千年苗醫、萬年苗藥,傳承創新才有發展,想盡量把年輕人培養出來。我的目標是在我有生之年培養100名苗醫苗藥傳承人,匯聚到民族醫藥去,才能惠及更多的人,讓他們每一個也同樣有傳承人,那我們的隊伍就會越來越大。
多年來,深知傳承苗醫文化重要性的王昌國,積極投身于苗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事業中。他先后開辦了診所、醫館和中醫院,將家傳技藝變為公益培訓,希望能夠推動苗醫藥與現代醫學的融合發展,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優質與高效的醫療服務。
南明區中醫院名譽院長 王昌國:行醫人攻堅克難永遠在路上,把我這生幾十年的經驗、驗方、處方,(準備)把它編寫成《苗醫綱要》后來行醫人路上就不艱難了,把這個書寫出來,讓這個書惠及到更多的人,(讓)苗醫藥沒有文字記載也有文字記載了。
記者/吳海洋 李超
編輯/祝冉 責編/劉婭 審核/虎俞均 終審/謝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