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的部署要求。財經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有獨特優勢,在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貢獻了高校力量。
財經高校的獨特優勢
財經高校是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重要策源地。財經高校因學科屬性、實踐基礎與時代需求的關聯性,在理論創新、方法革新和話語建構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財經高校作為連接學術與政策的樞紐,既能以經濟學方法論革新推動社會科學研究科學化,又能以現實問題為導向重構理論的解釋力,更能在政策實踐中檢驗理論生命力,這種知識生產模式使財經高校成為理論創新的重要策源地。財經高校長期深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伴隨數字文明的深化,財經高校要不斷開拓數字經濟哲學、人工智能倫理等新興領域,繼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的范式變革。
財經高校是服務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地。其學科設置決定了它與經濟、社會具有天然的密切關系,以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為核心的學科架構,涵蓋了宏觀經濟分析、產業政策評估、金融市場預測等核心研究領域。財經高校在特色數據庫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同時,在科學研究中對于經濟計量、大數據分析等方法的深度應用,使得研究結論具有較強的現實解釋力。因此,財經高校能更好地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財經高校是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孵化地。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過程,也是將其建設成果應用于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財經高校依托經濟管理學學科優勢,能夠更加快速地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推動“新財經”學科建設,通過搭建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構建“理論—數據—實驗”三位一體培養范式,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支撐。同時,財經高校能更好地對接國家、區域和行業發展戰略,通過機制改革破解傳統文科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困境,以現實需求為導向更好地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發展與全球治理變革,財經高校培養數字人文、國際財經等新興領域人才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財經高校是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的重要集聚地。財經高校人才集聚,本質在于“學科交叉—資源集聚—價值實現”的正向機制。學科交叉吸引多元人才碰撞思想火花,數據資源和實驗平臺提供創新基礎設施,政策實踐場景賦予研究成果現實價值,而靈活開放的制度設計能更好地吸引人才。這種人才集聚不僅體現在學術研究領域,還延伸至決策咨詢、技術轉化、產業實踐和國際合作等領域。財經高校基于特色學科形成的人才集聚模式,既有利于構建解釋中國道路的話語體系,培養參與全球治理的復合型人才,還有助于催生引領學科范式變革的學術共同體。
財經高校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的重要輻射地。構建植根中國、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十分必要。財經高校的經濟管理學學科水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中往往處于領先地位,理應在推動中國學術“走出去”中成為先行者。經濟管理學學科研究領域覆蓋國際貿易、金融改革、數字經濟等全球性議題,這些領域既是國際學術交流的熱點,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關鍵議題。圍繞這些議題的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政策導向性,既能服務黨和政府決策,也能為全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成為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憑借在研究領域、數據資源和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特色優勢,財經高校已成為中國學術“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未來還將在把“中國特色”轉化為“國際共識”方面有更大作為,為推動全球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財經高校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
實踐路徑
聚焦思想引領,推進理論創新。財經高校要把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重點開展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為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厚植學理根基。我們要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著力推動構建以學科標識性概念、原創性理論為主干的自主知識體系。財經高校各學科要將重大現實問題和學科前沿問題作為研究主題,加強重大項目、重大選題的前瞻謀劃,大力支持長周期跟蹤研究,力爭產出系列原創標志性理論成果,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聚焦中國問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財經高校要統籌基礎理論研究、面向問題的應用研究和決策咨詢成果的相互轉換,主動對接國家、區域和行業戰略需求,聚焦現實問題開展前瞻性研究。依托學科優勢加強財經專業智庫建設,支持高端智庫和頂尖學者積極發聲,形成資政建言共同發力局面,暢通智庫成果報送渠道,助力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建設,提升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和建言獻策水平。要大力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研究,產出更多具有實踐價值的高水平智庫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言獻策。
聚焦立德樹人,強化人才自主培養。財經高校要整合育人資源,實施新時代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中國系列”精品教材(課程)建設工程,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提檔升級。要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教材、系列課程和特色專業(方向)建設,積極構建立足國際學術前沿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要優化拔尖人才培養模式,以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為支撐、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強化學科交叉和數字賦能,著力培養經濟管理學學科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培養后備軍。
聚焦人才支撐,培育壯大人才隊伍。財經高校要把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擺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教育家精神強化思政引領,著力培養一支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要聚焦重點研究方向,以重大項目為紐帶,跨學科、跨學院組建交叉研究團隊,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圍繞構建自主知識體系開展長周期持續研究。要創新機制,鼓勵支持研究機構和平臺以超常規舉措延攬人才,賦予其在人員聘任、崗位設置、考核評價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此外,要充分調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項目化管理,建立聯合攻關機制,打造學術共同體,構建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協同創新體系。
聚焦知識體系構建,推進組織模式創新。財經高校要圍繞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的核心要素,統籌推進學術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文化傳播等重點領域的謀劃布局,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堅持項目、專著、教材、課程一體化建設思路,打破學科邊界和組織邊界,建立跨學科知識生產模式。要探索建立學科學術特區,采取特殊政策制度、特殊支持舉措、特殊運行機制,完善目標導向和成果導向的管理體系,重點破除人員考核、教師評價、經費支持、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障礙,加強跨學科創新生態系統建設。
聚焦對外宣介,深化國際交流互鑒。財經高校要積極搭建學術網絡平臺,匯聚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深入探討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意義、方法及路徑,交流和推廣各學科的創新觀點、科研成果。積極舉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加強學術精品外譯推廣,打造國際學術知名品牌。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此外,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提升中國在各類國際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