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比黃金還貴的木頭嗎?
在南海之濱,有一種樹,當其遭受雷擊、蟲蛀或刀斧之傷時,樹脂會通過導管向傷口處匯聚,感染空氣中的有益真菌,時間流逝之下,部分木纖維被侵蝕,從而形成了——沉香。
一棵被金屬罩保護起來的沉香母樹,僅僅是從樹根處刨下來的幾毫克碎屑,香味就足以攝人心魄。
沉檀龍麝,沉香為首,素來有“一克沉香萬兩金”之說。它是全球頂級香水的定香劑,也是世界唯一被所有宗教都認同的神香。
古沉香木
沉香以傷換香、以香換金,恰似嶺南先民在咸潮臺風中淬煉出的生存智慧。曾經有人說,“廣東唯富珠三角”,而事實是,在完成了階段性的時代任務之后,濱海粵西南的潛力才真正開始釋放。
如今,最值得被重新認識的城市之一,就是“世界香都”——茂名電白。
2022年,茂名市提出全產業鏈打造“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決策部署,其中,沉香便是五棵樹之一。根據茂名市電白區沉香聯合會統計,2025年1月,電白現有14.3萬畝人工種植沉香,從業人員6萬多人,沉香企業(含合作社、個體戶)7900多家。
人工種植沉香樹
電白不僅讓昂貴的沉香“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當地人因沉香而富。近兩年來,更是吸引了眾多中東貴族客商遠赴至此,訂購沉香。
從“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戰地香囊”,到唐太宗、蘇軾珍愛的貴寶,沉香千古流芳。而這神秘的芬芳源頭,便是這史載所謂嶺南瘴癘之地
沉香歲月
電白的沉香史,有至少1500年之久,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時期。
《太平廣記·草木》《隋唐嘉話》等史料記載了唐朝時期一個關于沉香的歷史故事:馮盎(冼夫人三孫)進宮,向唐太宗進貢沉香,唐太宗問馮盎:“卿宅去沉香遠近?”對曰:“宅左右即出香樹,然其生者無香,惟朽者始香矣?!?/p>
《明史佛郎機傳》亦言,明清時期,水東開埠,人們開始在電白油地碼頭一帶進行沉香交易,相鄰的水東忠良街隨之形成聞名遐邇的“貢香香市”。電白沉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到廣州、香港、上海、東南亞、日本、歐洲等國內外廣大地區,且一直延續了數百年。
廣東(電白)沉香博物館內沉香相關展品
電白早期的第二代職業采香人,在海南雨林腹地穿梭,靠著砍刀、鋸子、斧頭,在懸崖峭壁間尋找結香樹,再背著二三十斤的香木翻山越嶺回到電白銷售。不過,那九死一生的險途,也近乎是野生沉香最后的輝煌年代。
1997年,野生沉香的資源已經越來越少,而傳統白木香需20-30年結香,原料短缺嚴重制約了產業發展。1998年,白木香樹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CITES),又在1999年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與此同時,電白當地很多人看到了沉香種植的商機,觀珠鎮、沙瑯鎮的一眾農戶,也開始通過合理利用荒山、改造舊果園等方式種植沉香樹。
電白大面積種植人工沉香的時代,正式開始了。
電白奇楠“母樹”
一眾電白沉香香農,不約而同地到海南、東莞、惠州等地,尋找野生奇楠的“母樹”種子帶回電白,想要開啟更高品質的人工種植。但匪夷所思的是,這些種子繁殖的后代卻無法成為像母樹一樣結香的奇楠樹。
茂名市自然資源局電白分局產業發展股股長李艷梅回憶,很長一段時間,當地香農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各出奇招——移植、授粉等等,但都種不出易結香的奇楠品種。
直到2010年左右,電白香農終于想出了沉香新的種苗培植辦法——嫁接,經過反復多次的技術探索和改良, 2013年終于成功實現優質奇楠嫁接培植,一舉開創了沉香發展歷程中的嶄新篇章。
沉香木人工鉆孔技術突破
于2012年8月,電白正式被林業部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沉香之鄉”榮譽稱號。
隨后,電白嫁接培植的奇楠苗木也大量向國內市場推廣銷售,得到廣大香農的青睞。但也遭到了不少同行質疑:“聞到奇楠香,要積三輩子的德,是百年機緣?!备慵藿有袉幔?/p>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直到2017年,嫁接奇楠成樹大規模結香,畝產收益超傳統品種數倍,爭議才逐漸平息。根據培育香農和嫁接母樹的不同,“指天椒”“張勺子”等數十種奇楠品種相繼出世,電白沉香逐漸形成了從種苗培育、種植、采香到加工、銷售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沉香精油工廠
此后,電白人從上世紀的“采香傷林”,徹底脫胎為“種香養林”,走出了一條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沉香之路。
2015年起,電白將沉香文化與忠良街商埠文化融合,打造出忠良沉香特色步行街,形成聞沉香、賞海景、觀紅樹、游綠道為一體的特色旅游觀光景區。2018年,電白沉香正式入選茂名十大文化名片之一。
回歸電白
隨著種植之路越走越順,電白一躍成為全國人工種植奇楠沉香面積最大的地區。
有了技術,種出了奇楠,但如何把一棵樹,真正變成一捧金?電白的企業家們開始從五湖四海,重新匯聚家鄉,各出主意,由此匯聚成驚人的能量。
當地知名的藥企商人謝利發,家中三代都是做藥材生意,追隨先輩奮斗足跡,他少年時外出廣州打拼,但最終仍然回到了觀珠鎮,投資沉香事業。其中包括投資8000多萬元建設一棟23層的沉香文化主題酒店——觀珠維也納酒店,于2022年6月投入運營,以沉香為展,依沉香而突破。這座格外突出的高樓,在夜里亮起金色的燈,讓采購沉香的客商從此有了一個落腳地。
沉香聯合會會長謝利發介紹沉香精油
2022年12月,謝利發當選電白區沉香聯合會首屆會長,肩上挑起了更重的擔子,成為政府和沉香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如今,沉香聯合會已經有近400名會員。電白沉香企業比較分散,而沉香聯合會發揮了整合作用,全力配合政府,正全力籌備國際沉香展覽會、舉辦國際論壇、成立品牌公司等。
政府適時發揮了統籌、提升和規范作用。2022年,《茂名市電白區退桉改香實施方案》發布,鼓勵廣大鄉農退出桉樹,連片種植沉香樹。電白區委、區政府成立“沉香專班”,統籌林業、農業、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制定種質資源保護、產業空間規劃等政策。
電白沉香林
而今,電白沉香以觀珠、沙瑯為核心產區,輻射周邊形成了14多萬畝人工種植林,催生了沙垌國際沉香城、電白沉香博覽城、九州沉香城等大型沉香交易市場,形成“前店后廠”模式,電白沉香年產值50多億元,一個百億、千億產值的產業集群的前景擺在了人們面前。
不過,盡管沉香產業已經風風火火地向著百億目標邁進,但忙于低頭實干的電白人,卻苦于一件事:“為什么沒有人知道電白沉香?”
因有著蘇軾這位名家的機緣,同為沉香產區的海南聲名更響。2023年,“海南沉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發布。電白沉香,竟被外行人誤認為是跟風的仿品。
現實和認知出現了絕大的錯位。這正是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所需要的驚人一躍:品牌化、集約化、標準化和集群化。
沉香工藝品
電白沉香有歷史,有技術,有香農,也有企業,為何卻這么低調?從茂名的一個外號就能看出端倪——“好心茂名”。
“譙國夫人”冼夫人,有勇有謀,功在梁、陳、隋三朝,然而得三朝賞賜卻不用,是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西晉道醫潘茂名,在家鄉懸壺濟世,茂名人便以茂名為縣名。兩者再一結合,就是“好心茂名”。
茂名人的樸實無華,由此盡顯了。秉承一顆熱忱之心做事,直來直往,卻不善于自我包裝。傳統美德不能丟棄,但在當下這個注意力經濟時代,電白沉香想要突出重圍,被更多的人認識,就必須將沉香文化傳揚。
廣東(電白)沉香博物館
同時,茂名的商人也開始發力文化傳播。
電白人開始走出去了。他們去拜訪中東土豪,發現他們家家都在用沉香爐焚香,“以驅污穢”。但中東所謂傳承了幾百年的沉香文化,其實都是通過中國的絲綢之路傳過去的。
電白人正在重新喚回沉香文化。
沉香精油、線香
隨著人工種植技術的推廣,沉香原材料成本逐漸下降,各類沉香產品應運而生。目前,電白區開發了藥用器械、食用保健、日化潔美、品聞怡情、工藝鑒賞、佛禮避邪、收藏納財等七大類共100多種沉香產品。沉香真正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老百姓也能用到平價的沉香。
電白流行這樣一句話:“我們不是在賣沉香,是在賣一種被遺忘的生活方式。”
未來之香
現在,沉香已經完全成了電白的“金疙瘩”。
電白區沉香聯合會成員、好心香公司的總經理湯偉全表示,“(在觀珠)估計十個人里,有三四個人都是做沉香的,就算沒做(這一行),但家里也有種沉香樹?!?/p>
李艷梅則說,要看沉香發展得好不好,從側面就能印證。觀珠鎮以前到夜里都沒什么聲響,現在都很繁榮,鋪面租金漲勢驚人。沙垌國際沉香城以前不過一兩層,現在加蓋到了五層。觀珠的街上停滿了嶄新的汽車,連去串珠子的工人都開汽車上班。
工人正在加工沉香手串
更令當地老人開心的是,自己的孩子被沉香陸續帶回來了,不再異地分隔。當地有一個沉香老農,兒子從東莞回來,教他做直播帶貨。老人60多歲了,跟著兒子的節奏每天直播,兒子在的時候,一天能賣兩三萬元,自己播也能賣幾千元。
不過,沉香行業人士表示,沉香和珠寶行業類似,因為線上線下消費方式和單價、心理預期的不同,導致直播退貨率較高,產業的標準化、多元化發展仍面臨挑戰。
但轉機,其實早有預兆。2024年9月,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核發電白區2宗《土沉香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沙特和迪拜),允許沉香原材料出口重量共計500公斤。
沉香原料
除了瞄準中東、東南亞市場,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電白要進一步提高沉香出口量,必需在建立跨境電商渠道,辦理“人工種植溯源證明”,優化《土沉香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流程等方面做足功夫,為香農打通一條便捷通道。此外,電白還應致力于未來深加工突圍,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探索藥食同源認證等等。
一個行業要發展,規范化是必然之路。為了規范沉香行業發展,破解市場定價混亂難題,2023年,電白沉香聯合會成功發布《電白沉香 燃香》《電白沉香 精油》等6個團體標準。今年,電白《沉香初級產品加工技術規程》省級團體標準即將發布實施。電白沉香產業正朝著“標準化、品牌化、規范化、產業化”的軌道持續快速發展。
沉香工藝品
電白沉香的故事,是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碰撞的縮影,更是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協力的成果。
在香氣縈繞的時空褶皺里,人們終于讀懂:最珍貴的文明結晶,往往誕生于創傷與治愈的辯證之中。這或許就是電白沉香給予這個時代的終極啟示——在破碎處生長,于傷痕中芬芳。
這片溫暖的南海之濱,孕育出了屬于沉香的傳奇。“電白”二字不再僅僅是自然現象的總結,更是一段熏香人們現實生活的生動故事。而這段故事,正在徐徐展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平臺立場
作者 | 張爾
編輯 | 李可
統籌 | 文芳
排版 | 思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