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安全測試(來源:Electrek)
文 | 陳昱竹 編輯 | 張博文
「 Top 3 News 」 中國電動車安全逆襲:吉利EX5獲歐美澳五星碰撞評級
吉利安全測試(來源:Electrek)
要點:
吉利旗下電動SUV車型EX5在歐洲NCAP和澳大利亞ANCAP安全測試中均獲得五星評級,進一步證明中國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能已達到國際高標準。此前,比亞迪、蔚來、小鵬、極氪等中國品牌車型,以及沃爾沃、極星等西方品牌在華生產車型,同樣在碰撞測試中表現優異。測試畫面顯示,EX5在50km/h偏置碰撞中A柱無變形、駕駛艙未受侵入,結構安全性突出。該車搭載60.2kWh電池,WLTP續航430公里,20分鐘可充至80%,0-100km/h加速6.9秒,內外飾工藝接近輕奢級別(如謳歌、別克等)。
觀點:
盡管部分西方消費者對中國制造仍存偏見,但中國電動車通過權威安全測試和扎實產品力正逐步改變市場認知。EX5的五星評級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打破“中國制造=低質”刻板印象的關鍵——安全性能與續航、充電等實用特性的結合,或將成為吸引西方用戶嘗試并認可中國品牌的重要突破口。一旦獲得市場初步信任,中國電動車憑借綜合性價比有望快速贏得長期競爭力。
雷諾電動雙車英國煥新上市
雷諾E-Tech(來源:ElectricCarsReport)
要點:
雷諾在英國推出了簡化版且更具運動感的Megane E-Tech電動和Scenic E-Tech電動車型,新增單踏板駕駛功能、車對外放電(V2L)適配器和即插即充(Plug & Charge)服務。兩款車型起售價下調,分別為32,495英鎊和37,195英鎊。新車系提供techno、techno esprit Alpine和iconic esprit Alpine三種版本,后兩者融入Alpine品牌的運動風格,標配20英寸輪轂、專屬內飾及免費全色系選裝。配置升級包括座椅電動調節、駕駛員按摩功能、面部識別(Scenic車型)和優化后視攝像頭。全系標配11 kW充電器,支持V2L外放電功能,并首次在雷諾全電動車型中普及即插即充技術,簡化充電流程。訂單預計4月底開放。
觀點:
此次更新顯著提升了雷諾電動車型的性價比和用戶體驗,通過降低起售價和增加高端配置(如Alpine運動套件)吸引消費者。單踏板駕駛和能量回收優化體現了對能效與駕駛舒適性的平衡,而V2L和即插即充技術則緊跟行業趨勢,強化了電動車的實用性和便利性。Alpine元素的融入進一步突出了品牌性能基因,但能否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脫穎而出,還需觀察用戶對價格、功能與品牌溢價的綜合反饋。
英倫手工電動車登陸美國:RBW投資800萬建廠
RBW汽車(來源:Electrek)
要點:
英國手工電動車制造商RBW EV Cars宣布投資800萬美元在北美建立生產基地,計劃向美國市場推出其兩款旗艦電動車型——Roadster和GT。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經典車修復業務轉型而來,主打“經典英倫設計+現代電動技術”,2020年首款Roadster量產,2023年推出GT車型。其美國工廠位于弗吉尼亞州丹維爾,占地2.9萬平方英尺,將整合研發、組裝及銷售業務,并與當地企業Spirit EV合作提供電驅系統。2025年計劃在美國限量交付各50臺左舵版車型,續航約150英里(241公里),0-60mph加速8秒,英國起售價10.8萬英鎊(約14.3萬美元)。
觀點:
RBW以“小眾精品”策略切入高端電動車市場,通過復古設計與手工定制差異化競爭,但其技術參數(如續航、性能)明顯落后于主流電動車,目標用戶可能僅限于收藏家或情懷買家。美國建廠雖彰顯擴張野心,但年產能僅100臺的規模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高昂售價(預計超14萬美元)與實用性短板或阻礙大眾市場接受度。若未來能依托Spirit EV技術升級平臺,或有機會在定制化電動細分領域建立獨特品牌壁壘。
「 大事件 」 馬斯克猛炒FSD畫“今年實現全自動駕駛”大餅
馬斯克(來源:Electrek)
在特斯拉即將公布預計表現不佳的季度財報前,埃隆·馬斯克全天密集宣傳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技術,宣稱今年將實現車輛“自主交付客戶”并多次強調“FSD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但未提供數據支持。事實上,馬斯克自2018年起每年都作出類似承諾卻屢次跳票,而目前FSD仍為L2級輔助駕駛系統,需駕駛員全程監督。特斯拉拒絕公開FSD核心數據,僅發布被指“誤導性”的安全報告,而第三方數據顯示其HW4硬件版本FSD v13每500英里仍需人工干預,遠未達到公司自稱“比人類安全”所需的70萬英里標準。此次宣傳被外界視為轉移市場對交付量跌至三年低谷的注意力。
美國Chargetronix發布新一代充電技術
Chargetronix充電樁(來源:Electrek)
美國充電解決方案商Chargetronix發布新一代充電技術,包括可支持16個充電口的1280kW Nexus分布式充電系統(號稱"市場最快")和第三代240kW Apex SXE直流快充樁,前者可為6-8級電動卡車30分鐘充至80%,后者適配乘用車及商用車,配備更大ADA合規屏幕、智能功率分配及洪水煙霧檢測等安全功能。公司強調其本土化生產的充電設施將支撐美國電動化轉型(2024年新增超1.5萬輛電動卡車),并計劃在2025年ACT Expo展會上亮相新技術。
Stellantis聯手Qinomic推出燃油貨車變電動改裝方案
LCV電動化(來源:ElectricCarsReport)
Stellantis集團旗下商用車部門Pro One與法國改裝公司Qinomic合作推出內燃機輕型商用車(LCV)電動化改裝方案,可將菲亞特Scudo、歐寶Vivaro等車型的燃油動力系統替換為純電系統。該項目歷時兩年半開發,通過回收原車發動機/油箱等部件(交由Stellantis循環經濟部門處理)并采用200余種原廠電動部件(電池/電機等),在保證安全性與合規性的同時降低用戶換車成本。該方案首階段在法國推出,旨在延長車輛生命周期、減少碳排放,并推動Stellantis"到2038年實現凈零排放"戰略。
Blink聯手Eco-Movement將充電樁接入全球數據庫
Blink充電樁(來源:Electrek)
Blink Charging(納斯達克代碼:BLNK)與全球充電數據平臺Eco-Movement達成合作,通過后者實時更新的充電樁數據庫(覆蓋位置、價格、可用性等詳細信息),使Blink充電樁能更便捷地出現在谷歌地圖、車載導航及主流充電App中。Eco-Movement的AI驗證系統可即時同步Blink新上線充電站信息,幫助全球電動車車主精準查找可用充電點。Blink CEO表示此舉將提升用戶充電體驗,而Eco-Movement CEO強調雙方"讓找樁更簡單"的使命一致。此次合作正值Blink宣布擴建工廠(產能提升3倍)之際,凸顯其擴大市場覆蓋的戰略。
「 酷產品 」 奔馳E級
奔馳E級(來源:TopGear)
奔馳E級(來源:TopGear)
全新第六代奔馳E級轎車以舒適性為核心賣點,提供6種動力選擇(含四缸輕混、插混及頂配3.0T六缸柴油版),但四缸發動機噪音問題影響豪華質感;內飾科技堆砌過度(副駕屏幕、5G視頻通話等)導致操作復雜分散駕駛注意力,且起售價大幅上漲(5.5萬英鎊起)。
奔馳E級(來源:TopGear)
盡管在底盤舒適性和純電續航(插混版70英里)上表現優異,但相比寶馬5系的駕駛樂趣和"單平臺多動力"策略,奔馳"油電雙線并行"導致E級與EQE均缺乏個性,加之最后一款燃油E級的身份,其市場定位模糊問題尤為凸顯。
封面來源 | Electre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