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計劃在2030年實現“登月目標”。
誰能想到,2030年同樣也是國際空間站正式退役的時間。
回顧過去,中國曾被美國排除在航天合作之外,無法參與國際航天事業。如今,中國獨立建設的空間站已經投入運行,而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卻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國際空間站
根據記錄,國際空間站自1998年建成以來,原本設計使用壽命為15年,也就是說應該在2013年停止使用。然而實際上,它一直延續至今。
目前,超過500個零部件處于超期服役狀態,整個空間站就像一臺瀕臨報廢的機器。
以電力系統中的太陽能電池板為例,其表面材料在宇宙射線、極端溫差等惡劣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已經出現嚴重磨損和開裂。
這樣的情況不僅大幅降低了發電效率,還對空間站本身造成一定風險。為了維持正常運轉,空間站不得不關閉一些非必要設備或降低功率。
此外,更令人擔憂的是通信系統的老化問題。信號傳輸故障頻發,尤其是通信中斷的現象屢見不鮮。
在關鍵實驗數據傳輸和宇航員與地面指揮中心的實時溝通中,時常出現信號延遲甚至丟失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空間站任務的開展。
如果在緊急狀況下發生通信中斷,后果將極其嚴重,不僅威脅到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還會危及整個空間站的運行。
除此之外,從2019年起,空間站便開始出現漏氣現象,并且情況日益加重。盡管采取了密封劑封堵和補丁修補等措施,但每天仍有約2.5磅空氣泄漏。
持續的空氣泄漏會導致空間站內氣壓下降,影響宇航員健康,增加他們患減壓病的風險。同時,這也提高了維持正常氣壓所需資源的消耗,進一步增加了后勤保障的壓力。
按照當前形勢來看,國際空間站的服役時間不會太長,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替代方案。如果想要繼續發展航天事業,尋求中國的幫助可能是最便捷的選擇。
不過,由于之前美國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歷史原因,雙方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即便如此,如果中國不愿意提供協助,那又該如何是好呢?
因此,有些美國網友提出疑問:“如果中國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美國是否可以利用國際空間站撞擊中國空間站?”
國際法規約
根據相關規定,空間站被視為國家的延伸領土,受到法律保護。任何針對他國空間站的惡意攻擊行為均嚴重違反國際法,必將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法律制裁。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多個國家共同建設和運營的國際合作項目。而中國空間站則秉持開放態度,積極與其他國家展開合作。
這種合作模式展現了人類共同探索宇宙的愿望和決心,也凸顯了遵守國際規則、維護太空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空間站的動力支持主要由俄羅斯負責,其他國家在動力控制方面幾乎沒有話語權。
俄羅斯與中國在航天領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無論是技術互補還是政治利益平衡等方面考慮,俄羅斯絕不可能參與控制國際空間站撞擊中國空間站的行為,這顯然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
即使俄羅斯有這樣的意圖,從技術層面來說,精準操控國際空間站撞擊中國空間站也面臨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例如復雜的軌道計算、動力控制和精確導航等。稍有不慎,行動就可能失敗,甚至導致不可控的嚴重后果,破壞整個太空環境。
另外,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擁有一套先進且完善的防御系統,如同為空間站配備了一支強大的護衛隊,為應對各種潛在威脅提供了堅實保障。
其強大的動力裝置能夠在檢測到危險時迅速調整軌道,避開可能出現的威脅。
同時,高精度的軌道監測與控制系統時刻監控著空間站周圍的太空環境,任何潛在威脅如太空碎片或異常靠近的衛星都無法逃脫它的“法眼”。一旦發現危險,系統會立即啟動分析評估,并通過智能預警機制向宇航員和地面指揮中心發出警報,同時制定最佳應對策略。
例如,2021年7月,當美國星鏈衛星接近中國空間站時,中國空間站迅速實施緊急變軌,成功避免了碰撞,充分展示了防御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此后類似事件發生時,中國空間站均能及時準確地做出反應,確保自身安全,為宇航員的生命安全和空間站的穩定運行構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線。
撞擊后果
假設兩個空間站發生碰撞,場面將十分慘烈,會產生大量太空碎片。
這些碎片大小不一,數量龐大,分布范圍廣泛,運動軌跡難以預測。
大型碎片可能像建筑物般巨大,小型碎片則如沙粒般微小,它們以極高的速度在太空中四處飛散,對其他軌道上的航天器如衛星和載人飛船構成極大威脅。
當碎片高速撞擊航天器時,可能導致航天器表面出現凹陷甚至穿孔,破壞結構完整性。
如果關鍵設備如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通信天線或載人飛船的生命保障系統被擊中,設備很可能失效甚至徹底報廢,航天器將無法正常運作,嚴重時還會危及宇航員生命安全。
歷史上因太空碎片引發的事故并不少見。曾經有衛星被碎片撞擊后部分功能喪失,科研任務被迫中斷,通信服務也無法正常提供。
這些事故不僅給相關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阻礙了太空探索活動的順利進行,使太空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隨著太空碎片數量不斷增加,太空環境日益惡化,未來開展太空探索任務的風險和挑戰也將隨之增加。
一旦發生空間站撞擊事件,對全球航天秩序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
各國可能會更加關注太空安全問題,為了保護本國航天資產,可能加大對反衛星武器和太空防御系統的投入,從而引發新一輪太空軍備競賽。
原本和平合作的太空環境將變得緊張,各國之間的信任也會受到損害,國際航天合作的氛圍將大受影響。
在合作項目上,各國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保守,擔心技術泄露或受到威脅。
那些原本進展順利的國際聯合航天項目可能被迫暫停或取消,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進程將陷入停滯,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也會受到嚴重阻礙。航天事業的發展需要各國開放合作、共享資源,而非對抗沖突。
美國自“沃爾夫條款”以來,在航天領域推行雙重標準的行為以及圍繞國際空間站的不當設想,既違背了國際航天合作的基本原則,也威脅到太空安全和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
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倡導公平、開放、合作的航天發展理念,抵制美國的雙重標準行為,維護太空和平與安寧,推動人類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宇宙浩瀚無垠,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漫長而艱巨,唯有攜手合作才能走得更遠。
信息來源:NASA官員:美俄正制定國際空間站脫離軌道方案,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