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羽毛球賽場上讓人敬佩的“混雙領軍人”,笑容如同春風般令人感到溫暖,但球風卻如同疾風驟雨般凌厲。
45歲的高崚,憑借兩枚奧運金牌和無數(shù)辛勤汗水,鑄就了中國羽壇的一段傳奇佳話。
從武漢街頭那個熱愛打球的小女孩,到站上世界巔峰的冠軍,再到如今為家庭與事業(yè)奔波的母親與導師。
她的生活就像一記精準的扣殺,既迅猛又堅定。
退役之后,她并未停下腳步,而是帶著對羽毛球的熱愛與堅持,在新的人生舞臺上繼續(xù)揮拍,點燃無數(shù)人的夢想。
忙碌人生
45歲的高崚,已經(jīng)不再是賽場上的那個“混雙領軍人”,但她的生活依舊充滿激情。
曾經(jīng),她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一名教師,站在講臺上,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課堂上的智慧,教導學生如何在運動與生活中找到平衡點。
如今,她擔任中國羽毛球協(xié)會副主席,致力于全國青少年羽毛球推廣活動,走進校園,手把手教孩子們打羽毛球,笑聲回蕩在整個球場。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她以解說員的身份重返賽場,用專業(yè)且親切的解說,為觀眾展現(xiàn)羽毛球的獨特魅力。
她的聲音里依然充滿當年的激情,仿佛又回到了站在領獎臺上的日子。
高崚的職業(yè)軌跡并非一成不變。
2011年,她曾調(diào)入北京市公安局政治處擔任文職警察,負責相關(guān)文職工作。
然而這份職業(yè)并不是她最終的選擇,后來她轉(zhuǎn)型為教育工作者,投身于北京體育大學,專注于教學與體育精神的傳承。
學業(yè)上,她從未停止追求進步,2004年從中國地質(zhì)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畢業(yè)后,如今正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公共管理碩士,課余時間埋頭鉆研。
她的生活就像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既有對教育的熱情,也有對羽毛球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
家庭與情感
高崚的家庭,是她最堅實的后盾。
2009年,她與企業(yè)家吳圣喜結(jié)連理,如今育有一兒一女,生活低調(diào)而幸福。
吳圣的成功事業(yè),讓她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yè)與家庭之中。
她常說,孩子是她最大的動力,每天接送孩子、陪他們做作業(yè),她過著一個普通媽媽的生活。
她曾在采訪中分享:“家是我的充電站,孩子的笑臉比金牌還要治愈。”
夫妻倆偶爾一起出席公益活動,恩愛的模樣令人羨慕。
早年的高崚,也曾經(jīng)歷過感情的波折。
她與男單名將陳宏的戀情一度成為羽壇美談。
兩人同為國家隊隊員,彼此欣賞,但最終因為性格與生活觀念的不同而分手。
陳宏如今是中國香港羽毛球隊主教練,生活低調(diào),專注于教練事業(yè)。
高崚則在婚姻中找到了歸屬感,過去的感情故事早已成為她人生中的一段回憶。
她曾坦言,感情的事需要隨緣,學會放下才能走得更遠。
高崚的賽場生涯,離不開女雙搭檔張潔雯的支持。
兩人配合默契,2004年雅典奧運會摘下女雙銀牌,職業(yè)生涯多次聯(lián)手奪冠。
張潔雯冷靜沉穩(wěn),高崚靈動活潑,賽場上她們仿佛心有靈犀。
高崚曾說:“潔雯總能讓我安心,球場上有她在,我啥都不怕。”
退役后,張潔雯選擇低調(diào)生活,偶爾在羽毛球活動中現(xiàn)身,依然稱高崚為“最好的搭檔”,她們的友誼從賽場延續(xù)到了生活中,成為羽壇一段溫馨的回憶。
高崚還深受前輩顧俊的影響。
顧俊是90年代羽壇的傳奇人物,連續(xù)兩屆奧運會摘得女雙金牌。
高崚剛進國家隊時,顧俊是她的榜樣,常常指導她如何掌控比賽節(jié)奏。
顧俊的堅韌與智慧讓高崚受益匪淺。她曾回憶:“顧俊姐告訴我,冠軍不只靠天賦,更要用心去拼。”
顧俊退役后淡出公眾視野,但高崚每次提起她,語氣里滿是敬意。
與張軍的巔峰歲月
高崚的混雙生涯,與張軍共同書寫了輝煌篇章。
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這對配對僅一年多的組合。
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接連戰(zhàn)勝三對頂尖選手,奪得中國羽毛球混雙首金。
四年后雅典奧運,兩人頂住衛(wèi)冕壓力,再次站上最高領獎臺。
張軍穩(wěn)重,高崚靈動,賽場上他們的配合如行云流水。
高崚曾笑言:“張軍總能猜到我的想法,球還沒打過去,他已經(jīng)到位了。”
場下,他們是彼此的戰(zhàn)友,分享訓練中的苦與樂。
張軍退役后投身教練事業(yè),如今是中國羽毛球隊教練組的重要成員。
2024年巴黎奧運會,他帶領國羽再創(chuàng)佳績。
高崚與張軍雖不再并肩作戰(zhàn),但友誼未變。
公益活動中偶遇,他們聊起當年的趣事,依然笑得像孩子一樣。
童年的起點
高崚的羽毛球之路,從武漢的街頭開始。
1979年3月14日,她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8歲時被父親帶進了羽毛球的世界。
父親自學揮拍技巧,陪她在簡陋的球場練球,那份純粹的熱愛成為了她夢想的起點。
1992年,13歲的她進入湖北省隊,1997年入選國家隊。
訓練場上,她揮汗如雨,教練夸她腦子靈活、韌勁十足,即便累到腿軟,也從不喊停。
1999年,她在全運會上奪得女團和女雙冠軍,混雙亞軍,嶄露頭角。
金牌收割機的傳奇
高崚的職業(yè)生涯堪稱輝煌。
2000年,她與張軍奪得悉尼奧運混雙金牌,與秦藝源摘下女雙銅牌。
2004年雅典奧運,她再次與張軍衛(wèi)冕混雙冠軍,與張潔雯獲得女雙銀牌。
她累計獲得15個世界冠軍頭銜,包括多次世錦賽和全英公開賽冠軍,成為中國羽壇的驕傲。
2006年多哈亞運會,她包攬女雙、混雙、團體三金,成為羽壇“金牌收割機”。
她的球風靈動而堅韌,每一記殺球都帶著對勝利的渴望。
用熱愛點亮未來
高崚的公益之路,是她人生中最動人的篇章。
2020年,她作為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分享自己的賽場經(jīng)歷,希望通過言傳身教,將體育精神傳遞給年輕人。
她走遍全國,為鄉(xiāng)村學校捐建球場,推廣羽毛球運動。
2023年,她當選中國羽毛球協(xié)會副主席后,更加專注于青少年體育教育。
她常說:“羽毛球改變了我,我想讓它改變更多孩子。”
2025年,她正籌劃一項全國青少年羽毛球巡回賽,致力于讓更多孩子愛上這項運動。
風波的插曲
2023年,高崚因社區(qū)砍樹事件引發(fā)關(guān)注。
她被指未經(jīng)許可砍伐自家社區(qū)的樹木,城管部門介入調(diào)查,她解釋是為了改善采光。
這件小事讓她一時成為話題焦點,但她選擇低調(diào)處理,很快回歸正常生活。
這件事讓人看到,即使是奧運冠軍,也會有普通人的煩惱。
高崚的坦然與從容,讓爭議最終化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高崚用45年的歲月證明,冠軍不僅是金牌的光環(huán),更是面對生活的勇氣與熱愛。
無論是賽場上的拼搏,還是生活中的真誠,她始終保持溫暖的笑容。
這種堅持與韌性,是她留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信息來源】
北京交通大學2024-8-10
金羊網(wǎng)2024-8-3
中國新聞網(wǎng)2001-6-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