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結合”鑄就農村人居環境新圖景
——我市致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側記
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章揚
春暖花開時節,走進雨湖區姜畬鎮易建河村,到處都是一派宜居宜業的優美景象。整潔的村道兩旁,美麗庭院數不勝數;菜地中、樹林間,廁所革命帶來的人工濕地花草豐茂;正在耕地、移栽的稻田邊,汩汩清泉流淌不息,各種農資包裝廢棄物無一遺漏地就近投進了回收箱。
雨湖區鶴嶺鎮晶鑫村邊山污水集中處理點。(記者 白楊 攝)
這是我市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暨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全市各地以對標整治與提標建設相結合、典型帶動與全域推進相結合、政府主導與村民主體相結合(即“三個結合”)為抓手,積極探索具有當地特色的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新路徑。截至目前,全市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5%,農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處理實現全覆蓋,美麗鄉村建設經驗成果多次獲國、省推介。
對標提標
從“治污攻堅”到“系統升級”
“過去各家各戶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一到夏天就臭氣熏天?,F在村里建了多個污水集中處理池兼人工濕地,排放的尾水不僅無色無味,而且種地澆菜肥效更佳!”4月14日,湘鄉市龍洞鎮泉湖村一位村民說,居住環境大幅提升,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諸如泉湖村這樣的環境變化,全市各地比比皆是,完全得益于我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與黑臭水體整治統籌推進的系統思維。近年來,市、各縣(市)區對照國、省標準,因地制宜推出“化糞池+人工濕地”“厭氧+潛流濕地”等治理模式,分類施策,有效破解村莊污水治理難題。并在在全省率先將廁所革命列為市級民生實事,創新引入質量保險和網格化管理機制。其中,韶山市銀田鎮銀田村實施“三方協議”,由村、農戶、施工方共同監督改廁質量,工程驗收合格率達100%。
去年,全市爭取國、省資金1.4億元,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45座,完成33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惠及10.4萬村民。其中,湘鄉市水府廟水庫綜合治理項目獲評“湖南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范例”。今年,全市廁所革命任務及污水治理項目已落實到縣(市)區、鄉鎮,相關工作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
典型帶動
從“點上開花”到“全域結果”
岳塘區昭山鎮七星村是長株潭城市“綠心”中的綠心,經過持續多年來的人居環境整治暨美麗鄉村建設,已然成為我市農文旅融合及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全村白墻黛瓦的民居與四周青山綠水相映成趣,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成為村民自覺行動,以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治理等內容為載體的“湘妹子能量家園”積分兌獎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既有“盆景”更有“風景”的七星村現象,在我市美麗鄉村建設中具有較強的普遍性。近年來,我市按照“先行先試、重點整治、分類推進、整體提升”策略,將755個村劃分為4個類別,因地制宜推進各項工作。其中,湘鄉市龍洞鎮泉湖村、湘潭縣錦石鄉碧泉村等部分村通過PPP模式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效果很好,成為全省樣板;湘江、漣水、涓水沿線村莊整村推進廁所革命,著力打造“一江兩水”生態走廊,示范引領作用十分明顯。
“我們堅持質、量并重,既解決‘垃圾圍村’等痛點,又注重保留鄉土特色。”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已建成省級美麗鄉村樣板村48個,占比全省領先;國、省道沿線村莊通過“三治三化”行動,基本杜絕亂搭亂建、亂停亂倒等現象,“一路一景”的鄉村風貌日益凸顯。
共建共享
從“政府獨奏”到“全民合唱”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能由政府唱‘獨角戲’,關鍵要讓村民當主角!”湘潭縣石鼓鎮銅梁村“兩委”負責人表示,該村通過完善村規民約,不斷增強村民主人翁意識,確保垃圾“不出門、不落地”,并發動村民自籌資金、自主設置環保設施,已成為迄今為止全市為數不多的“零垃圾”村,即村、組公共區域基本見不到垃圾。
近年來,我市通過“政府主導+村民主體”模式,探索構建多元共治人居環境格局。政府層面,出臺指導性專項規劃,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嚴格落實獎補政策;社會層面,大力推廣“農村廁所革命保險”“村級管護公司”等新舉措、新機制,鼓勵開展志愿者定期服務、小手拉大手、巾幗清潔行動、星級美麗庭院驗收等活動。同時,通過屋場會、板凳會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確保美麗鄉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針對部分村組專項資金不足、個別農戶環保意識薄弱等問題,各縣(市)區、鄉鎮積極學習外地經驗,探索建立“按效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垃圾、污水處理機制,破解資金瓶頸;大力推廣“紅黑榜”“積分制”等自治舉措,形成比學趕幫的濃厚氛圍。今年,全市計劃新增50個污水治理項目村,自愿報名的鄉鎮、村非常多。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持久戰”,必須建管并重,牢固樹立從“短期攻堅”到“久久為功”的長效管護意識。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一廠一策”污水處理運維制度,共計設立村級環境監督員1400余名,并將整治成效納入縣(市)區、鄉鎮考核內容,確保建管機制長效運行。全市上下致力打造可推廣、可復制的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湘潭樣本”,為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增光添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