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龍 青島報道
在青島邁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一個“隱形智囊團”的身影始終活躍在產業升級、民生改善、人口發展等關鍵領域。青島市工程咨詢院(青島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青島院”)始終堅守“客戶立場、專家視野”的服務理念,秉持“敬業、進取、開放”的企業精神,為城市發展提供前瞻性、系統性的智力支持。2024年,青島院43項優秀咨詢成果從上千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涵蓋產業研究、社會治理、人口戰略、重大工程等多個維度,成為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大腦”之一。
2024年8月,青島市工程咨詢院(青島產業研究院)啟用新辦公樓—咨詢大廈。
錨定未來產業賽道:
為城市經濟“把脈開方”
“抓產業研究服務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2024年青島市發展改革委提出的工作目標。青島院第一時間跟進,按照部署配合青島市發改委謀劃好產業研究工作,努力打造產業研究金字招牌。
2024年4月,青島院編制“全市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的行動建議”,按照青島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原主導發展的24條產業鏈基礎上,進一步篩選未來發展的重點細分賽道。這項研究如同“產業導航”,既要梳理青島具備發展潛力的賽道,又要分析新技術、新模式的競爭格局。在專業機構及專家意見的指導下,青島院項目組通過一系列細致的分析步驟,包括市場數據收集、競爭格局分析、競爭優勢解讀等,對產業賽道進行了深入的評價和篩選。最終經過三輪篩選,從62個潛在賽道中精選出芯片、新型顯示技術等40個核心賽道。這也是青島院參與開展的首個市級系統性產業研究。
“這不僅是技術、模式篩選,更是戰略選擇。”項目組負責人稱,研究引入“賽道”概念,強調產業發展的動態競爭性。例如,在新型顯示技術領域,青島擁有京東方等龍頭企業,但配套產業鏈尚不完善。報告建議通過政策引導,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打造“研發—制造—應用”全鏈條生態。該成果在青島市發改委“十佳業務成果”評選中斬獲產業類第一名,成為青島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路線圖”。
破題汽車產業轉型:
“長跑”與“沖刺”并舉
汽車產業是青島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智能互聯時代的關鍵賽道。面對轉型挑戰,2024年底,青島院課題組通過龍頭企業走訪、部門座談、專家咨詢等方式,深入剖析并明確了影響青島汽車產業發展的五大關鍵問題,最終形成《關于青島市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研究報告》。報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規劃了長期的發展戰略,也制定了近期的攻堅任務,為青島汽車產業“換道超車”注入動能。
其中,報告提出了“穩存量、建集群、搶示范、抓創新、優生態”的總體思路,明確了5大對策措施、13條重點任務。特別是針對重點整車企業,報告創造性地實施了“一企一策”戰略,為各企業量身打造了個性化的轉型方案。
這份報告成為青島汽車產業的“智慧引擎”。青島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專題會,以此為基礎制定未來規劃。2025年2月,青島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行動計劃提出,青島將緊抓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脈絡,以主推現有整車企業的轉型升級為核心,實施“單車智能與網聯賦能”雙線戰略并行,打造全國重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應用高地、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和出口牽引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到2027年,青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規模將提升至3000億元。
兒童友好社區:
從“標準制定”到“幸福落地”
在青島市市南區某社區,孩子們正圍著新改建的“口袋公園”嬉戲,這里的滑梯高度、地面材質均符合《青島市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標準》。這份標準的誕生,源于青島院2024年完成的兒童友好社區系列咨詢成果。
青島院一直關注研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2023年,青島院牽頭編制的《青島市申報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助力青島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2024年,受青島市婦聯委托,青島院進一步完成《建設兒童友好社區調研報告》《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標準》《2024年兒童友好社區評審會專家組意見》《建設兒童友好社區核查報告》四項成果,覆蓋前期策劃、社區調研、建設標準、現場核查、專家評審、整改落實全流程。
依據標準,青島院組織了兒童友好社區專家評審,從50余個社區中評選出15個示范社區。青島市婦聯對示范社區給予資金獎勵。這些社區如同“城市微細胞”,通過細節改造提升兒童幸福感,讓“兒童友好”變為觸手可及的溫暖。
人口戰略:
用數據模型破解“引才密碼”
2024年3月,根據青島市委專題會議關于開展大力吸引外來人口政策研究的部署要求,青島院項目組配合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快速反應,形成《關于著力吸引外來人口促進我市人口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該建議獲得高度評價,提升了該院在人口研究領域的智庫影響力。
報告梳理了過去十年青島市人口發展變動數據,全面分析了影響全市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如產業結構、創新創業場景、城市活力和公共服務等,對比國內城市引人政策,年輕人擇業擇居意愿變化,用數據模型對外來人口增量進行預測分析……以數據為筆,描繪青島未來人口的“增長曲線”。
青島院長期以來堅持人口高質量發展研究和人才、產業一體化研究的工作思路,基于在托育教育、就業吸引、人氣活力和產才融合等領域的前瞻性、儲備性工作,高效高質完成研究成果,有效實現院智庫工作“想在前”“謀在前”“出思想”“出價值”。
重大民生工程協調:
圖書館新館背后的“協調智慧”
在青島郵輪母港啟動區,青島市圖書館新館項目正加速推進。這是全市首個“地上地下分建、多方聯合開發”的政府投資項目。2023年底,青島院承擔了該項目的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等咨詢服務。
青島新圖書館項目效果圖。
此前,青島院曾編制《青島市重大文化設施建設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一批國家級、市級重大文化設施建設以提升市文化設施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并參與研究市圖書館新館的選址、功能定位、規模論證等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設施類項目咨詢經驗。
該項目是青島市第一個地上、地下分開,且地上又分兩家企業開發建設的政府投資類項目,同一塊地涉及三家建設單位,實施界面復雜。在咨詢服務過程中,青島院項目組充分發揮綜合咨詢服務優勢,牽頭協調,做好與項目單位、設計單位、政府部門等多方的溝通對接,逐個解決遇到的難點堵點,提出多項解決方案,高效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三家建設單位如同‘三駕馬車’,方向一致但步調難統一。”項目組負責人回憶,院里牽頭協調多方,合理論證關鍵規劃指標;破解缺少停車及設備用房空間難題;深入研究設計方案,科學測算投資規模;破解設計方案部分指標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分別于2024年7月、10月獲得批復,為這一文化地標按下“加速鍵”。
自貿區服務業:
打造“雙核兩區”新格局
在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現代服務業正成為開放新高地。2024年,青島院編制的《自貿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建議》提出構建“2+4”產業體系,即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引領,航運物流、新型貿易、現代金融、專業服務為主導,形成“雙核兩區”空間布局。
“整個項目咨詢工作,歷時近5個月,秉持與國家、省市工作要求緊密銜接、與管委戰略部署一脈相承、與青島片區特點緊密結合、與典型片區對標借鑒的原則,經過座談、實地踏勘、思路大綱研究、初稿編寫和修改完善等階段,充分吸收各方意見建議,形成最終報告。”項目負責人稱,建議從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對外開放、制度創新方面入手,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并在細分產業的分析中,尤其是在現代金融和現代貿易產業,針對離岸貿易、易貨貿易等新型貿易以及深化自貿金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為自貿區服務業注入“新動能”。
智庫未來:
從“服務決策”到“引領創新”
在數字化與全球化加速融合的今天,城市競爭的本質是戰略遠見與創新能力的競爭。青島市工程咨詢院(青島產業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馬國喜在接受采訪時說,“青島院始終踐行‘想在前謀在前’的智庫使命,不僅要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更要成為預見城市未來的‘最強大腦’。”
尤其是,隨著青島產業研究院的成立,青島院的功能定位進一步升級,將進一步向“戰略預判、產業孵化、生態構建”三位一體的新型智庫轉型。馬國喜稱,青島院將依托產業研究院平臺,依托青島城市優勢,聚焦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綠色低碳等前沿領域,持續做好前瞻性研究,為青島搶占更多未來賽道提供“機會清單”。不僅要尋找機會,更要讓研究報告從“紙面”跳進“工程”。未來,青島院將深化“人才—產業—城市”協同研究,整合“研究+資本+服務”資源,推動智庫成果向產業實踐轉化。
展望“十五五”,青島院將繼續以國家戰略為舵、以地方需求為帆,從“服務決策”到“引領創新”,以更超前的視野為青島擘畫新藍圖。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