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5歲的邱行湘跟一位紡織女工結婚了,三年后生下了一個兒子,想到自己被稱為“小蔣介石”的時光,在功德林中擔任杜聿明王陵基康澤組長的時刻,邱行湘感嘆說自己有三個想不到。
之所以被稱之為“小蔣介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邱行湘在各方面都在模仿蔣介石,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穿著打扮都是一味的效仿。
對于這種“學人精”,蔣介石并沒有覺得有被冒犯到,甚至還樂在其中,對于邱行湘更是頗為看重。
原因自然就是邱行湘的絕對忠誠,完全就是指哪打哪,他這么模仿的直接原因也不過是因為他對蔣介石的極度崇拜。
這種崇拜使得蔣介石頗為受用,即便是這種東施效顰的做法招來了不少同僚將領的嘲笑奚落,邱行湘也毫不在乎,畢竟他可是因此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好處。
蔣介石時常都將他拉出來做“模范標兵”夸獎,以此來激勵其他的國民黨成員對他更加效忠,而邱行湘則是感激涕零地敬了一個軍禮,板板正正地表示絕不會辜負蔣校長的看重。
正因為蔣介石對他十分信賴有加又器重,于是將他委任為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少將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守衛洛陽。
對于蔣介石下達的命令,邱行湘一向都是不計后果,想盡千方百計也要完成任務的。
邱行湘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國民黨內部本就渙散、問題不斷,更是不得民心,敗局是注定的。
他在解放戰爭中大傷元氣,洛陽被徹底解放,邱行湘手底下的頑固分子被全殲,他覺得愧對偶像蔣介石的厚愛,甚至想要自殺謝罪。
只不過邱行湘最后還是沒能成功,被解放軍戰士所俘虜,并送進了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進行關押改造。
一開始,邱行湘自然不會有什么好態度,他一直抗拒改造,并且表現出了極度的敵意,只不過他遇到了來功德林看望老同學的陳賡。
這里面關押了一百多名高級戰犯,為了方便管理,將戰犯們都分了一個個的小組,邱行湘便是第一小組的組長,組員包括杜聿明、宋希濂等國民黨高級將領。
作為黃埔軍校一期生,陳賡的許多同校同學都進了這里面,他自然是提著東西就來了,對待這些國軍將領也都比較客氣。
在功德林的日子,邱行湘生病后,組織上專門安排了醫生給他進行治療,讓他安生養好了病,這是極為震驚他的事情。
邱行湘在見識到解放軍隊伍真正的風氣之后,他開始后知后覺自己曾經犯下了諸多錯誤,開始了反省反思和改正的路程。
所以積極勞動改造的邱行湘自然就成為了組長,而且他一身的力氣可是功德林里面出了名的,挑糞施肥、挖溝鋤草、修建灶臺等等樣樣都極為賣力。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后,全國青年都在踴躍報名加入到志愿軍隊伍當中,邱行湘恨不得自己也能夠上戰場保家衛國,只不過他的身份不允許,于是他選擇了用勞動的方式為抗美援朝出力。
他不知疲倦地穿梭在人群中,兩百多久的麻袋信手拈來,揮汗如雨地為前線志愿軍將士們制作干糧、儲備物資等。
正因為邱行湘的積極改造,他自然也出現在了建國后第一批被釋放的人員名單之上,和自己小組的不少成員一同離開了功德林。
1959年,邱行湘從周總理手中接過了特赦證,這是他根本就沒想到的事情,但看到新中國的新面貌,邱行湘仿佛也明白沒有什么不可能。
甚至于他出獄以后的行動也不會受到限制,如果生活有困難還可以請求國家的幫助。
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邱行湘卻還打著光棍,他的個人問題自然也被照顧到了,在介紹下和30多歲的紡織女工張玉珍結識并且最終走進了婚姻。
這一年,邱行湘已經55歲了,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還能重獲新生,不僅和老母親重聚了,還能夠擁有一個新的家庭。
而邱行湘又沒想到的是,結婚三年多的時間,妻子竟然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熱淚盈眶的他十分感慨,沒想到自己晚年還能享到這樣的福。
邱行湘依舊心系祖國發展,一心為促成祖國早日統一而努力,直到1996年12月在南京去世。
參考資料:
《縱橫》30年典藏:全52冊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