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特朗普一直在機械地重復,在等來自中國的電話。然而,據熟悉內幕的美國官員爆料,直到現在,特朗普都沒弄清楚該怎么與中國打交道。
多名堅持匿名的美國政府官員近日披露了特朗普對華政策的兩大問題,一是在該事項上,白宮內部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二是特朗普操之過急,在眾多派系都還沒來得及表明立場的時候,新一輪中美“關稅戰”就爆發了。
【特朗普不知道如何與中國打交道】
其直接體現就是,特朗普團隊中不同的人,對中美“關稅戰”有著不同的表態。
有的人聲稱,特朗普征收關稅的目的,是迫使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有的人則強調,特朗普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自給自足、不依賴于競爭對手的美國,即便要付出中美貿易受到重創的代價。
事實上,就連同一個人的說法,有時候都顯得自相矛盾,最新的例子包括白宮發言人萊維特。
按照她的說法,應該是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而不是美國與中國達成協議。雖然中國是一個大國,但在“想要美國的錢”上與其他國家沒有任何區別。但同時,萊維特又強調,特朗普對與中國達成協議持開放態度。
【在《紐約時報》看來,特朗普正陷入困境】
萊維特想表達的第一層意思倒是比較明確,那就是在她眼里,中國要主動找美國談判,相對應的,美國穩坐釣魚臺即可。但核心問題在于,美國到底想不想談?
如果想談,那美國可以不用等中國電話,自己來找中國;如果不想談,美國也沒必要持續釋放復雜信號,屢次強調特朗普對與中國達成協議持所謂的“開放態度”。
不過,如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特朗普團隊內部的分歧,許多東西似乎就能解釋得通了。身為白宮發言人的萊維特,傳達的是上級的意思。然而,如果白宮高層的幾個人都沒有統一意見,那萊維特也只能給出看似矛盾的表態。
更何況,別說白宮高層,就連特朗普自己,或許都沒有搞明白他究竟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對華政策。
【白宮發言人講話自相矛盾的根源來自白宮上層】
就在幾天前,美國悄悄修改了規則,低調豁免了針對一批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雖然美方沒有指定國家,但考慮到部分美國科技巨頭8成以上的產能都在中國,此舉也被解讀為對華關稅松動的第一個信號。
特朗普本人則吹噓稱,自己是一個非常靈活的人,為美國企業家和整件事情提供了幫助。
站在個人的角度,善于調整確實是優勢,但對于國家政策來說,朝令夕改卻絕不值得夸耀。特朗普隨意增加、取消關稅反映出了一個危險的可能性,那就是這屆美國政府的許多政策,并不是經過嚴謹評估后出臺的,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措施,只是一拍腦門的決定。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特朗普會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把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加到了一個沒有意義的數字,并在之后對部分關稅進行豁免。此外,特朗普近日還暗示會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實施關稅豁免。
【特朗普近日在關稅問題上又釋放了特殊信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方經過深思熟慮的反制。中方近日指出,在目前的關稅水平下,美國商品已經沒有被中國市場接受的可能性,如果美方繼續加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在西方媒體看來,中國持續可控的升級傳遞了清晰的信號。
話題回到美方身上。可以看到,正是由于特朗普缺乏清晰且全面的對華戰略,再加上他自己操之過急,才導致了如今美國對華政策的高度混亂。而在這一過程中,白宮內部在對華問題上的分歧也加劇了整個局勢的混亂程度。
同時,特朗普沒理清思緒就貿然行動的做法,也反過來加劇了白宮內部的分歧,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馬斯克和美國貿易顧問納瓦羅的罵戰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造成的一個最重要影響,就是對于如何與中國打交道,特朗普直到現在都完全沒有頭緒。
【特朗普在1.0時期與中方接觸】
說到底,國際關系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更何況對象是中美兩個大國,而特朗普卻一直喜歡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比如把“交易”這樣的詞掛在嘴邊。
在面對一般選民的時候,特朗普這種簡單明了的風格或許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然而在處理專業問題的時候,這種方式卻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特朗普必須清楚,他現在的身份是美國總統,而不是特朗普集團的老板,他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話,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關于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中方早就指出了明路,那就是放棄極限施壓的錯誤做法,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特朗普能做到這些,中美關系就有機會出現轉機。如果不能,他想就這么等到中方的電話,恐怕是有些難度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