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1949年距離重慶解放僅僅只剩20天,革命者依舊沒有等到黎明的到來,慘遭瘋狂屠殺,只有35人在槍彈與烈火中幸存。
江姐最終還是沒能看到新中國來臨的那一天。
在“轉移”之前,她深知自己即將赴死,臨出門前將一張邊角磨舊的照片貼在胸口,那是她兒子彭云的照片。
作為一名革命工作者,江姐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如何,但孩子彭云應該怎么辦?江姐犧牲后,彭云和他的兒子彭壯壯又經歷了什么?
江姐從踏上革命旅途的那一刻,已經料到自己命運的結局,只是在最后時刻,她心中還是放不下自己的孩子。
江姐心中早就已經有了可以托付的人選,此人是丈夫彭詠梧的前妻譚正倫。
早年譚正倫為彭詠梧的革命事業傾盡全力,后來彭詠梧因革命任務所需才陰差陽錯與她分離。
組織上因為任務需要,為彭詠梧與江姐舉行了婚禮,二人因為有共同的理想也互生情愫,還生下了兒子彭云。
江姐心里知道,自己和彭詠梧都是為了革命事業走到了一起,雖然兩人感情深厚,但如果沒有譚正倫在前期默默付出,根本不會有彭詠梧的今天。
單憑這一點,江姐就認定譚正倫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她相信譚正倫會將彭云照顧得很好。
事實也確實如此,譚正倫明白彭詠梧和江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革命事業,他早就將彭云視如己出了。
很快江姐英勇就義的消息傳來,譚正倫悲痛萬分,隨后兩年,她為躲避搜捕而顛沛流離,但無論環境何等艱苦,譚正倫都從未放棄彭云,甚至勝于己出。
彭云知道自己是烈士的孩子,從小更是加倍努力學習,以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
而他選擇軍事方面的專業也和母親有很大關系,他想繼續守護母親用生命守護的那個和平世界。
在哈工大就讀期間,彭云因為成績突出前往美國深造。
留學期間,彭云深入接觸到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同時感受到國內發展存在的不足之處,對國內外的發展狀況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為日后的交流工作奠定了基礎。
由于能力出眾,美國方面極力挽留彭云留在馬里蘭大學當教授,但彭云心里一直對祖國有牽掛,他深知出國深造只是為了學習,從根上來講,自己永遠是個中國人。
其實在彭云心里最為遺憾的除了自己的母親,還有譚正倫,當一切安定下來,還沒來得及報答她的養育之恩,譚正倫就去世了。
所以每當回國時,彭云都會為譚正倫掃墓,更要在墓碑前長跪數小時。
彭壯壯的妻子仲琦是楊開慧表弟的孫女,兩人的婚禮在韶山沖舉行。
他同樣繼承了父親和江姐的心愿,2000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后決定回到北京工作,成為麥肯錫公司亞太區電信和媒體業咨詢工作的協同領導人之一,繼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從此之后,彭壯壯致力于國內和國外的科學技術交流,多次回國講學,推動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他認為這是對母親最好的告慰。
彭云對兒子彭壯壯也一直是這樣的教育理念,
雖然他定居美國,但彭云從小就教育兒子是個中國人,堅持讓兒子彭壯壯從小學習中文,并且每年帶家人回國參加紅色教育活動。
雖然彭壯壯沒有親眼見過自己的奶奶,但他從小耳濡目染聽說過她的許多故事,對這位長輩更是充滿了敬意,還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提起講解精神給他帶來的正向激勵。
彭壯壯也曾思考過,現在雖然是和平年代,也距離戰爭時代過去了很久,但祖輩的犧牲如何才能變得更有意義?
對于這一點,彭壯壯和彭云都找到了答案,就是把他們的理想,變成每天的行動。
江姐在革命時期英勇無畏,彭云也在成長過程中傳承著江姐的精神,現如今彭壯壯也在自己的道路上延續著家族對家國情懷的堅守。
三代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用各自的選擇書寫著對國家深深的熱愛。
彭云和彭壯壯正在用新時代的力量為民族復興鋪就道路,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革命呢?這種傳承跨越了時代的鴻溝,也讓紅色基因綻放出新的光芒。
參考資料:
《彭壯壯》百度百科
《彭云》百度百科
《江姐之子講述人生經歷》央視網 2021-11-01
《獨家|同月同日死 同齡同初心 楊開慧和江姐兩位烈士的不解情緣 -新湖南》新湖南客戶端2021-11-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