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馬奇亞斯海豹島,一塊霧氣纏繞的巖石孤島,本不足掛齒,卻正在成為美國對加拿大進行全面戰略掠奪的前哨陣地。這不是什么“偶然邊界爭端”,而是特朗普赤裸裸對加拿大主權的挑釁。特朗普的意圖非常明確:他要的不僅僅是龍蝦漁場,更是一整塊資源富饒、制度穩定、政治溫順的國家領土。他要的,是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的“后院礦場”,變成美國經濟民族主義下的一塊北方附庸。
從“第51個州”的高調喊話,到關稅打擊、資源威脅、水權掠奪,特朗普正在公然將加拿大推入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戰略吞并計劃。他并不掩飾野心,反而在持續地制造摩擦和裂痕,將一個曾經最穩定的盟友逐步逼向外交邊緣。他要的不是談判成果,而是直接控制。他不是在談合作,而是在謀劃收割。
資源,是他打響這場地緣奪取戰的第一把火。從稀土、石油、黃金到天然氣、木材和淡水,加拿大擁有的戰略儲備,是特朗普想要重啟“美國制造”、打壓中國技術發展的關鍵拼圖。他不想與加拿大共享,而是要徹底攫取。他看到了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稀缺礦產價值激增,看到了氣候危機下水資源的重要性,看到了一個可以低成本收編的資源大國——于是,掠奪欲望開始全面爆發。
他口中的“第51個州”,不是幽默,而是計劃;不是言辭,而是行動。他通過IEEPA和關稅工具,對加拿大商品展開系統性懲罰,通過資源威脅和制度諷刺,逼迫加拿大讓渡自主。他甚至對加拿大西部的水資源指指點點,揚言“水從北方傾瀉而下,卻無人利用”,鼓吹修建輸水管道引入加州。他打著“解決干旱”的幌子,實則將加方視為一座天然水庫,隨時準備開閘掠奪。
而且,特朗普對北極的野心也已經浮出水面。格陵蘭未遂,他轉而將目光投向加拿大北境。他清楚,在北極航道即將開放、礦產資源尚未開發的當下,誰先控制北極,誰就擁有未來。而加拿大恰好是通往北極的橋梁。特朗普要的不僅是地理通道,更是主權支點。他正在重新繪制北美地緣戰略版圖,將加拿大北部直接納入“大陸安全圈”之內。
而這些掠奪企圖背后的政治包裝同樣令人作嘔。特朗普一邊否認“侵略意圖”,一邊在邊界圖書館要求加拿大人接受移民檢查,一邊鼓吹“兩國之間的線毫無意義”,一邊重啟五大湖環境協定談判,處處挖坑、步步設限。他不斷給加拿大政府制造制度壓力與外交困局,迫使渥太華在關稅、邊境管理、環境協議和資源開發等領域不斷退讓。加拿大現在像極了一場單邊戰爭中的被圍城,而發起攻擊的,正是昔日最親密的“盟友”。
我們必須認清,這不是偶發危機,不是外交摩擦,而是特朗普企圖系統性重塑北美地緣政治秩序的一部分。他的戰略思路簡單粗暴:世界秩序已然碎裂,合作邏輯已無用,唯有擴張、控制、吞并才能確保美國絕對安全和絕對利益。而加拿大的弱勢、分裂、依賴,恰恰是他最方便動手的突破口。
面對這一切,加拿大的反應依舊溫吞。即便總理卡尼已表態“美加舊關系已終結”,即便全國上下已經感受到信任徹底崩塌的裂痕,加方仍未在戰略上真正覺醒。抵制美國商品、削減赴美旅游、重談雙邊協議,這些都是必要的回應,但還遠遠不夠。如果加拿大不能在制度、軍事和經濟層面迅速建立起對美獨立的防御機制,那它就只能坐等下一次特朗普的更激進動作。
必須承認,特朗普正在策動的是一場現代帝國主義的回歸。他不再相信條約、制度和對等協商,而是回歸到最原始的霸權邏輯——誰能拿到就拿,誰反抗就壓。在這種邏輯下,加拿大被視為“本應早就屬于美國”的地緣遺產,如今只剩下收割的技術問題。他不需要外交許可,不需要國際認可,只需要一個借口——國家安全、資源緊缺、邊境管理、恐怖威脅……他總有辦法制造一場“合理干預”。
今天的馬奇亞斯海豹島只是前奏。明天是五大湖、后天是不列顛哥倫比亞、下一個是整個北極。特朗普不會停下,也不會掩飾。如果加拿大還在猶豫、退讓、寄望盟友良知,它終將失去更多。不要幻想和平年代的外交慣性可以擋住一場鐵拳政治的回潮。對抗特朗普的野心,需要的不是外交語言,而是政治意志、國家決斷與戰略反擊。
特朗普想從加拿大得到什么?他要的,不止資源,不止領土,不止附庸。他要的是一整個國家的主權、尊嚴與獨立。他要的是一個被美國完全吞并的加拿大——不流血,但徹底失控。現在,是時候直面這場即將到來的北境危機,拿出真正捍衛國家命運的勇氣。否則,加拿大終將成為第51個州——不是選擇,而是被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